說孩子孩子自私的家長,你真的了解真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有家長在後台表示

自家孩子很「自私」

舉些例子:

爸媽媽們很難理解

我們對孩子這麼無私

怎麼孩子就慢慢變得「自私」了呢?

其實,

孩子這些行為的背後是有原因的

一是與幼兒的年齡特徵有關

心理學有個詞叫做「自我中心思維

意思是說幼兒常常依賴於自己的想法

而非事物的客觀特點

僅從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外部世界

認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

比如3歲的孩子會認為媽媽和他一樣喜歡玩具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理論水平還很低

一般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

考慮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加上孩子正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

當然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

簡單來說,3歲前的孩子

出現家長眼中的「自私」行為是正常現象

和自私自利不一樣,也不是性格缺陷

只是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而已

二是與家庭教育有關

有一些孩子4、5歲了

明明已經過了「物權敏感期」

還是什麼都不願意分給別人

大一點的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

大多是家長的原因

比如家長的過度溺愛

就很容易讓孩子滋生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義

有的家庭,幾乎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

「我要,我現在就要」

成了孩子的口頭禪

長此以往,孩子認為好東西理所當然是先給他

孩子心中根本沒有其他人

更別說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了

面對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

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

0—3歲的孩子不懂分享和關愛別人

這是年齡特徵決定的

而非品德問題

家長總擔心孩子會自私

但是教三四歲的孩子無私太早

當孩子不具備感同身受的能力時

我們需要做得是理解和等待

沒有孩子天生就是自私自利

要培養孩子心裡有別人

主要是靠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

孩子有照顧他人行為時

多給孩子一些讚美和鼓勵

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如果大人總是以孩子為中心

只關心孩子愛吃什麼、要吃什麼

這種教養方式當然讓孩子只關注自己

所以從一些小事開始

跟孩子說「分給奶奶一點吃」「讓媽媽休息一會」

讓他知道還有別人

適當的把別人放在「主角」的位置

時間長了孩子就能注意考慮到別人

讓孩子明白自己在家裡不是特殊的

大人愛你,你也需要愛大人

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家庭中,每個成員有權利也有義務

父母不能把孩子放在享受的位置

主動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家務

雖然孩子年紀還小

不能做得很完美

但是做家務的過程中

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同理心的大好時機

孩子在看到父母做家務的時候

主動地幫助父母

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的同時

會慢慢懂得家庭中的成員要學會分擔

誰都沒權利要求別人伺候自己

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分享不是失去

應當在自願快樂的情緒下進行

如果父母勒令孩子讓出自己心愛的東西

孩子「自私」也可能變本加厲

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比如孩子將玩具借給別人後

家長按照約定時間取回玩具

讓孩子明白分享是安全的

分享中,獲得了新的小夥伴

分享比獨自占有更快樂

也可以利用兒童故事來感染孩子

比如繪本《小熊的李子樹》《石頭湯》等等

通過故事讓孩子體會故事人物的情感

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0-6歲的孩子,需要媽媽們多呵護

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

不是寶寶不聽話,而是寶寶敏感期到了!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不多不少的有些行為爸媽是不能理解的,很多家長會糾正寶寶的一些行為,但是後面會發現寶寶還是會做出這些行為,誤以為是寶寶不聽話,其實是爸媽們不知道孩子在各時期存在著敏感期。很多...

給年輕媽媽們的一封信。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彆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告訴你為什麼

一位媽媽跟寶媽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