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將孩子培養成「吝嗇自私」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位家長反映,孩子云雲快上小學了,但是平時表現的非常自私,不懂得和別人分享,遇到好吃的好玩的,都會霸占著誰也不給。
有一天,云云一家人去公園散步,正巧碰到舅舅和表妹,媽媽就跟舅舅聊起天來,云云則在一旁玩自己的滑板車。
表妹看著滑板車也來了興致,想要跟云云一起玩。
但是云云死死抓住滑板車,說:「這是我的,你不能玩。
」於是跟表妹拉扯了起來。
儘管媽媽嘗試著教育云云要懂得分享,把滑板車拿出來跟表妹一起玩,但好像沒什麼效果,云云仍舊不依不饒,一如既往。
家長很難理解,原本大方的孩子,怎麼慢慢變得越來越自私了呢?不再願意與別的小朋友分享食物,更不允許自己的玩具讓別人小朋友玩,甚至只是碰一下他的東西就不高興,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呢?
一:孩子年齡所致
孩子在幼兒時期常常依賴於自我意識,從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和感知這個世界,很多心理活動都是圍繞著自己的想法出發,比如3歲的孩子會認為爸爸和自己一樣很喜歡玩具。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加上孩子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所以會不願跟別人分享。
3歲前的孩子出現「自私」行為是正常現象,但家長要注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然孩子到了3歲以後,這種行為會愈演愈烈。
二:家長過度溺愛
有一些3歲以後的孩子,過了物權意識敏感期,仍然什麼都不懂得分享,這種情況大多是家長的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出現過度溺愛現象,大人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幾乎一家人都圍著孩子轉,長此以往,孩子理所當然的認為好東西都應該先給他,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
三:家長的錯誤教育
孩子的自私行為跟身邊人的影響也有很大關係,很多父母就屬於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自私的人,甚至還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告訴孩子自己的玩具不要給別人玩,這些行為都會造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對於孩子自私的行為,建議家長可以這樣教育及引導:
一、不搞特殊待遇
家長要儘量做到不給孩子特殊待遇,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它成員是平等的,從小事開始,比如引導孩子主動把食物分給長輩,如果孩子有獨占的行為,家長要公平的把食物分成幾份,不能置之不理。
丫丫的媽媽每次買了好吃的東西,都會交給丫丫,讓丫丫進行分配,大人一份、孩子一份,並且鼓勵丫丫把個大的讓給爺爺奶奶吃。
如果爸爸還沒回家,媽媽會啟發丫丫主動給爸爸留一份。
二、教孩子主動承擔家務
家長不要把孩子放在享受的位置,容易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可以指導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體會家長平日的艱辛,例如幫忙盛飯、動手整理玩具等。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同理心。
三、用故事感染孩子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簡單的說教可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家長可以通過兒童故事來感染孩子,比如成長玩伴BUDDY NIU成才習慣管理器中的童話故事《百花仙子的禮物》、好習慣好性格故事《霸道的樂樂》等,讓孩子站在旁觀者的立場,體會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經歷,了解自私給他人帶來的傷害,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 內容來源: 原創,作者:閆蕊。
* 綜合編輯:智慧MOTHER運營團隊
本文章內容歸MOTHER平台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長的錯!
孩子在兩三歲以前,不願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要。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若孩子到了五六歲仍然不懂得...
不要因為大人的「寒暄禮儀」,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文|秘籍君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和我說,他的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了,之前特別懂禮貌,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一起玩兒玩具從來不會發生爭執,和樂融融的。而現在,連孩子的奶奶吃他的小餅乾,他都會搶過來。也沒人教...
德培DAP:如何恰當地引導孩子分享(致幼兒家長)
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兩個孩子因為一個玩具爭了起來,大人越調解,孩子越都不撒手,都說「這是我的」。於是家長就認為孩子自私並要求孩子分享,於是孩子更越不依不饒或哭鬧。話說,家...
你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分享!別做大方的強盜家長
「我們家寶寶怎麼不愛分享玩具?」很多爸爸媽媽會著急地問。擔心家裡沒教好,寶寶以後變得自私自利。所以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場景:寶貝小花收到了一盒新蠟筆,每次用完她都小心翼翼放回原處。鄰居家妹妹想一起...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