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孩子的3個叛逆期,都是沒有真正懂孩子的專家說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說我叛逆,我就叛逆吧

初中的時候,我有個同班同學,那時候,走到一半路,他跟我說,幫我請假!我不去上課了。

我懵了!

這是讓我欺騙老師啊。

那時候我很害怕,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到了教室,很忐忑地啥也沒說。

放學的時候,老師跟我說,回家叫他家長來。

我回到家,跟他一說,他不准我去他家。

第二天,我很忐忑地去上學,老師問我為什麼沒有叫他家長,我說,忘了!老師多麼英明,肯定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她一怒,說:你給我站到後面去……

我記得這個事情,是因為,我被罰站的時候,實在是太困,然後睡著了,驚醒著大叫了一聲,轟動了全班。

後來這同學總算是沒有繼續學下去了。

不成器,逆反等標籤往他身上一貼,老師是好老師,爸媽也很配合。

可他就是叛逆啊逆反啊!大人盡力了。

可是我知道,他怕,越學越怕,所以他不幹了!破罐子破摔了。

他跟我說,都說我不努力,卻不幫我,那我還學什麼?不如去沒有人說我的地方玩耍。

最近看文章,老看到孩子的三個叛逆期,似乎孩子必須得叛逆叛逆才成長一樣。

2、3歲都叛逆了?

第一個,是孩子2、3歲時,孩子有自我意識,孩子說不,叫他吃飯,他不吃。

好像突然就叛逆了。

如果一個孩子得到滿足,得到認同,怎麼會說不?

不是孩子有叛逆期,是他要表達自己小小的、弱弱的意見,期望大人能聽到。

他就只想吃那麼點飯,大人認為他沒有吃飽,再吃點,再吃點…煩了,誰都會說不!

還有,小孩子的很多意識還在成長,也許為了鍛鍊,東西都變成了武器,亂扔,隨意擺弄,想要釋放自己。

大人看著好亂,給他定了規矩,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不准亂放。

規矩多了,限制了他的探索,他心裡煩躁,當然說不啦!

當然這規則肯定是好的,可是年紀還小的孩子,學的是大人的身體力行,不是說教,而且也要給他足夠的時間。

你滿足他,你體諒他,他才會主動學,這才是他的本事,他才不用說「不」,才會打心底贊同你,就沒有叛逆了。

7、8歲也是一個時期

第二個7~9歲叛逆期。

這時候,因為孩子接觸了學校,接觸了老師,想獨立了,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管。

想有更多時間交朋友、玩耍。

這時候,大人們又想管一管,那個同學怎麼樣啊,有沒有不好的習慣啊,不要跟壞孩子接觸…

這時期,大家都認為,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做事的態度和品德這些。

如果大人不管,好像,孩子會越來越放鬆自己……

有時候,孩子確實會把大人的規矩,搞得一團糟,可若不放手,他怎麼學會為自己定習慣和規矩呢?

有心的陪伴和寬容,讓他多多嘗試,卻不數落他,不責備他,他才會更多努力養成良好的習慣。

管得過多,他內心的熱情漸漸地沒了,要麼沉默順從,懶得自己管了,要麼叛逆,除了這樣,小小年紀,他也不能做什麼了。

當你教給孩子規則、習慣,給他建議怎麼樣好,然後慢慢地放手,讓孩子去試錯,當他出了問題的時候,再跟他友善溝通。

這樣做,孩子是沒有所謂叛逆的,會越來越獨立和自由,越來越輕鬆自如地學習。

家長管得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自由,那麼孩子那會叛逆?

不管不是放手,是做孩子的後盾,這就像朋友的相處,就算是至交好友,你也不可能管他管很多,更多的是建議和交流,然後是在他解決不了的時候,幫他。

青春期不等於叛逆期

第三個12~18歲這時期,青春期叛逆期,孩子對異性,到了好奇的年齡,充滿了好感,同時對自主的空間有更大的要求。

如果大人們曾經懂得放手,懂得孩子遇到挫折,需要幫助的時候,幫他。

而同時,孩子的自主越來越多,到了這個年齡,孩子是會把大人當朋友,和傾述的對象,而非僅僅是父母,管自己的人。

對異性的好奇,到了自然而然的階段,那種美好,多麼純真啊!

成人時常擔心害怕,因此想管束,而非正面地去引導。

這樣更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和逆反。

甚至在沒有得到正常引導的情況下,做出你最怕看見的事情。

管孩子出於害怕,可能真的讓你擔心成真了!

讓孩子認為他對異性的好感是正常的,給他正常交往的機會和時間,孩子會覺得一切正常,向著美好前進,跟同齡人會相處越來越好,對自己也會越有信心。

所謂的叛逆期,不過是孩子對自己心理世界的不斷探索,是孩子還不太熟悉自己不斷成長的角色罷了。

若是每個大人都能當孩子的朋友,無條件地愛他和幫助他,不會去約束他,那麼他自然會不斷上進,快樂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