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就要教什麼?你別把孩子的思維習慣弄壞了 ,你造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有家長問我:「我家X歲了,我教他些什麼比較合適?」「我家娃這個年齡段我可以教認字了麼?」「我教我家從1數到10,他怎麼老是不會啊」「幾歲可以開始可以教他寫字了?」「我家現在可以讓他背唐詩了麼?」

家長們總是心急如焚地想多給孩子學些知識,多灌些東西下去,希望孩子能反饋。

第一,覺得孩子終於開始學習了,肚子裡有些「貨」了。

不是每天無所事事地「瞎玩」了,好安心。

有木有! 第二,看著孩子有東西可以反饋,也覺得備有面子!有木有! 我個人呢,其實,一直很反對父母「教」孩子認知的。

以前的教育筆記里,就不斷在強調,孩子有自己的自然的認知發展規律,不要人為的打破。

不少家長會很擔心,怕放手讓自己孩子去找答案,他們得不到最正確的知識。

怕被「誤導」。

我覺得這種焦慮是沒必要的。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事情做不好。

很多時候思考問題後給出的結果很簡單甚至荒謬,只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發育、大腦發育都沒有完善,知識經驗匱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也不豐富,這些綜合原因使他們沒辦法一下子把事情達到我們成年人認為「完美」的標準。

可這些並不重要!他們會長大的!人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會不斷地增加。

我們會不斷地刷新腦子裡的「知識庫」,會自然地用更完善的「認知」取代之前片面的「認知」。

但是思維習慣卻是很難調整轉變的。

孩子小的時候,通過他們實際能力認知到的結果,思考來的答案,哪怕是錯誤的。

我們也要鼓勵他,鼓勵他自己去努力嘗試探索思考的過程。

不要來以結果的對錯來評判孩子行為的價值。

結果真的沒那麼重要,5歲的時候他得到的結果是錯的,但是他自己努力思考的,10歲的時候,他可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和探索,再次刷新自己的認知。

每個年齡段他都會習慣於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答案。

5歲時,你塞給他最正確的結果,他就算能記住,也能反饋,看上去完美。

但是實際是你妨礙了他自主認知的過程,打擊了孩子自主認知的自信,是在暗示他:「你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是有限的。

你必須從別人(權威)那裡才能獲得最正確的知識。

」時間久了。

他就會依賴得到現成的答案。

永遠會等著現成的結果,放棄了自己探索和思考。

所以成年人中有人自信又敢於創新和挑戰,有很強獨立思考的能力。

就算別人都不看好自己的判斷,也敢于堅持下去。

有的人卻墨守成規,喜歡跟風,和別人不一樣便沒有安全感,就是因為從小建立了不同思維方式的緣故。

你可能要問,那要老師幹嘛。

孩子不用「教」為什麼要去上學。

我更喜歡把「教」這個字,說成「引導」。

「師範」是個獨立的專業,一個合格的老師,是要懂得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各個學科的教學法,設計出與之相應的教學內容來。

並不是說這個知識你會了,就可以「教」學了。

那麼幼兒園知識那麼簡單,幹嘛還要有「幼兒師範」這個專業?!

在引導孩子認知的過程中,應當讓孩子既要掌握應學的知識,又要有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無論想給孩子獲取怎樣的知識,教學過程必須是精心設計的。

要在保護孩子主動思維基礎上,設計好教學環節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進行教學活動。

組織好孩子的注意力、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逐漸引導培養孩子有獨立學習的能力。

總之,別把孩子的思維習慣弄壞了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想教孩子並不容易,甚至是複雜?誰說不是呢,所以家長要麼不要亂逞能,就自己刻苦些,鑽研科學有效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教學法。

畢竟教什麼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怎麼教,別把孩子的思維習慣弄壞了。


今天話題先到這啦,歡迎討論和指正!還有問題的話,可以繼續提問哦^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這六招你做到了嗎?

「媽媽,這個怎麼辦?」「媽媽,幫我一下。」「媽媽,我不會。」細數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停的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又總免不了幫助孩子解決所有問題。這種現狀將會導致孩子只要...

別著急把答案告訴孩子其實這些育兒方法很重要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你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了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 對此,我深有同感。而且,我也認為,在不恰當的時候告訴給孩子答案,實質上就是強制性的灌輸,即使是在快樂和遊戲中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