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美分享|如何順利度過親子分離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合於天地 ● 美其身心///

馬上就要到9月份了,各位寶爸、寶媽的乖寶寶們也即將離開你們溫暖的懷抱,獨自前往幼兒園。

你們是否在深感自豪的同時,內心深處極其擔憂,擔憂孩子離開了你們能否適應全新的生活;擔憂孩子在幼兒園能否吃飽穿暖;擔憂孩子在幼兒園是否會被欺負…你們又是否在看到孩子離家的背影時深感失落,失落於孩子不再牽著你的雙手;失落於孩子不再24小時陪伴著你;失落於孩子開始有了另一個喜歡的地方…

這其實就是分離焦慮,不僅孩子有分離焦慮,各位成人普遍也有分離焦慮。

在此合美為各位家長提供「一劑良藥」,以助你們橫掃焦慮。

1

親子的分離焦慮到底是什麼?

分離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物理分離,指的是物理空間上的分離,直接導致的是感官上的分離,看不到,聽不到,摸不著,比如女兒出嫁,先生出差等;第二種是情感分離,指的關係的破裂,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但是情感上沒有聯結,比如「同床異夢」的夫妻;第三種是徹底分離。

指的是物理上和情感上雙重的分離,比如戀人分手,夫妻離異。

我們經常聽到的分離焦慮(Dissociative anxiety)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其實指的就是分離中的物理分離。

由於幼兒主要通過感官體驗來感受到安全感,且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的發展還不成熟,所以當他們第一次與父母分離時,極容易產生被父母拋棄,無法再與他們見面的錯覺。

2

親子分離焦慮為什麼會出現?

關於幼兒入園親子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幼兒的因素

1. 安全感的缺失

所謂安全感就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有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幼兒在入幼兒園之前,一直生活在熟悉、溫馨的環境中。

而來到幼兒園後,他會看到陌生環境、陌生的陳設、陌生的面孔,這都會讓幼兒感到神秘又害怕。

對於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家庭的幼兒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心理的挑戰,他們自然會產生一種不安感。

2. 幼兒依戀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Mary Ainsworth)對嬰幼兒依戀的類型進行了長期研究,通過採用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測驗,從嬰兒和母親的研究中界定出了親子關係的3種基本類型:

(1)安全依戀 (Secure)。

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並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明顯地表現出苦惱。

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很快平靜下來並繼續玩遊戲。

這樣的孩子在入園的時候,雖然會有一些緊張、難過,但是他們對新的環境和新的關係充滿好奇,加上與母親之間的信任感使他們能夠帶著忐忑不安的心勇敢分離,能夠較快地適應新的生活。

(2)不安全依戀——迴避型 (insecure-avoidant)。

這類兒童在母親離去時並無緊張或憂慮,母親回來,他們亦不予理會或短暫接近一下又走開,表現出忽視及躲避行為,這類兒童在接受陌生人的安慰與母親的安慰時沒有差別。

這類型的孩子在入園的時候,表面看上去好像很「順利」,但是事實上害怕建立關係,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被拒絕。

(3)不安全依戀——抗拒型 ( insecure-ambivalent),此類兒童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反抗,母親回來,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不能再去玩遊戲。

這類孩子不易讓他們安靜下來,且害怕陌生環境。

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分離焦慮情緒。

二、家長的因素

1.家長情感寄託的缺失

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視線之中,在家庭中建立起來穩固的、單一的親子關係,孩子一上幼兒園突然被外界的社會關係打破,必然會給孩子及成人帶來心理上的衝擊。

且家人對孩子傾注了很多的關心和愛護,突然離開家庭,父母心裡空落落的,情感寄托在很大程度上產生了缺失。

2.成人的依戀類型

成人的依戀類型以及由此決定的養育行為對兒童安全依戀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

(1)安全型依戀。

認可自己的價值,並且能夠信賴他人。

這種類型的家長會通過肢體和語言跟孩子表達愛,並很容易與幼兒園的老師以及小朋友建立信任的關係,能夠跟孩子正常分離。

(2)不安全依戀——迴避型(Dismissive-avoidant)。

與別人親密感到有些不舒服,發現自己很難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人。

這樣的家長,拒絕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送孩子的時候表現出過於冷漠,往往以強調孩子的「獨立」為由而忽視孩子真實的感受。

(3)不安全依戀——焦慮—矛盾型。

這種類型的人依賴於他人的讚許來獲得內心的安適坦然,總是努力贏得他人的接納,並以此支持消極的自我形象。

潛意識中會覺得孩子「黏」她才能證明她是有價值,被愛的。

如故意強調「媽媽要走了啊」,直到本來不哭的小朋友大哭後她才走。

3.家長對老師不信任

家長不相信老師會對孩子好,認為非親非故的,怎麼能對孩子好呢?擔心孩子受委屈,得不到像在家裡一樣的照顧。

再加上一些老師本身缺乏責任心或業務不夠成熟,教育方法不當,也會使家長不放心、不滿意。

4.家長對孩子養育方式改變的不適應

在家裡,成人圍著孩子轉,孩子的一切活動基本都是在成人的包辦下進行的,形成了事事為孩子代勞的生活方式。

而在幼兒園,兩三個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凡事要孩子親自動手的狀態讓家長不放心,產生了慌亂感,著急又幫不上忙。

3

如何「橫掃」親子分離焦慮

做好入園準備工作是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前提。

幼兒入園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適應性問題,因為不適應,所以產生焦慮,其中包括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對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則變化的不適應,對人際交往的不適應,還有情感上的不適應,表現為離不開父母、情感上不滿足、缺乏安全感、依賴性強等。

一、家長可採取的策略

1.充實有關分離焦慮的專業知識

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比 (John Bowlby)就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分為3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繼繼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所以家長、老師們,如果帶的孩子中有白天好容易不哭了,好了,看到家裡人來接突然哭得很委屈的情況,那麼要多給這個孩子一些愛和關注,他還需要一些時間適應改變。

2.家長成為有安全依戀感的人

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穩定有愛的家庭關係,夫妻雙方在彼此的關係中得到滿足,成為安全型的人,積極自信樂觀,那麼孩子就可以安全地做孩子,該分離的時候就分離,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3.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分離焦慮主要是因為孩子生活環境改變,與所依戀的人分開,出現了不安全感。

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

如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地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要面對的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到你們幫助。

謝謝觀看~

文 | 曉波園長

圖 | Harmony

致電熱線 | 17328567739

地址 | 江門市蓬江區珠江國際新城2號(珠江御景山莊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媽媽該怎麼做?

分離焦慮是嬰兒心理防禦機制不成熟的表現,他們通過哭鬧錶達對親密關係者的呼喊,以抑制情感痛苦。但每個寶寶的分離焦慮的程度及表達方式不同,甚至每個寶寶在每個階段的分離焦慮表現也不同。今天小編就來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