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減少新入園幼兒分離性焦慮,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是一年春季到,又到新生入園時。

每年的新幼兒入園,對於孩子、老師和家長來說,都像是一場「戰爭」。

孩子大哭大鬧,家長悄悄抹淚。

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來探討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減少新入園幼兒的哭鬧?也就是如何減少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映,指幼兒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

「分離焦慮」源於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行為,這是幼兒入園適應的最大障礙。

幼兒在家庭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到3周歲以後,進入幼兒園小班,對於他們來說,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對於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和害怕感是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動因,那麼這種動因是否會表現出來,則要看母親或熟悉的人是否離去。

也就是說如果母親或者其他熟悉的人如果離開,就會出現分離焦慮。

那麼焦慮都有哪幾種呢?

二、焦慮的分類

焦慮分為: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兩種。

「分離焦慮」是幼兒離開家長而產生的一種不安全感。

「陌生焦慮」是幼兒因為接觸到新環境和新老師、新同學而感到緊張,所以對親人的依戀感特彆強。

新的環境對他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要求與他們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往往會產生矛盾而形成了心理衝突。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三、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

幼兒分離焦慮的形成原因比較複雜,主要和環境因素、家長因素以及幼兒自身的因素等有關聯。

1.環境因素。

幼兒離開熟悉的環境來到相對陌生幼兒園,在吃、住、行等方面都出現了困難;自己依戀的家人沒有出現在眼前……所有這些環境的變化,讓幼兒深感離開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於是,哭鬧、厭食、悲傷等焦慮情緒的出現就變成很正常的了。

2.家長的因素。

(1)家長的教養方式是決定分離焦慮程度的一個原因。

溺愛型的教養方式導致幼兒自理能力欠佳,情緒發展遲緩,獨立性差,難以忍受集體生活;

獨裁型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社會性發展緩慢,入托後人際關係緊張不安;

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充滿愛和理解,強調對孩子的控制和要求,幼兒自信自強,適應能力強。

(2)另外,家長是否焦慮也是影響分離焦慮的又一原因。

孩子的焦慮,除了來自陌生的人和環境,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同樣焦慮的家長。

3.幼兒自身的因素。

影響分離焦慮程度教育觀察顯示,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尋找夥伴)和個體的氣質性格(外向、活潑型還是內向型)是影響分離焦慮程度的又一原因。

四、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

主要表現:哭鬧

哭鬧又分為兩種:

(1)憂鬱,獨自哭泣,不願接近老師和小朋友;

(2)大哭大鬧,滿地打滾;

孩子入園哭鬧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全天哭鬧階段

有時哭、有時玩階段

早晚哭鬧階段

過渡環節哭鬧階段

早上來園哭鬧階段

周一早上哭鬧階段 。

全天哭鬧一般是孩子來園第1~3天的情況,因為幼兒園所有的一切對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他會用哭聲來喧泄心中的恐懼和緊張。

當他對新環境有所了解後就進入有時哭、有時玩的第二階段,當老師用豐富多樣的玩具和有趣的遊戲活動吸引住他時,他會玩得很開心,而某句話、某個特定的詞(如故事中出現的「奶奶」「媽媽」「回家」等)或某個動作,又會勾起他想家想親人的情緒。

這時,孩子往往會哭一會兒,不久又會被新遊戲、玩具、食品等吸引而停止哭鬧。

此時孩子對老師和幼兒園已經有所了解,不再感到陌生恐懼,甚至有些喜歡了;

緊接著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早晚哭鬧階段,此時孩子的表現很有趣,他雖然哭著卻會伸出雙手撲入老師的懷裡,嘴裡還不停地說:「我不去幼兒園,我要回家。

」他會在老師的鼓勵下跟家長哭著說「再見」。

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老師會說:「行,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跑著來接你好嗎?」「好!」「那你不哭了,做勇敢的孩子,等媽媽來接你!」"行。

」孩子會很快停止哭聲。

他白天會不時叮囑老師打電話,並不時詢問老師「媽媽什麼時候來」,但他更多的時間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四階段是孩子在過渡環節哭鬧,他們喜歡在戶外玩,進屋時會哭著說:「我不回去,我還想玩。

」睡覺前會哭著說:「我不睡覺,我在外面坐著等奶奶。

」經老師哄一哄、勸一勸,進屋或上床後很快就停止哭聲,正常活動了。

有些孩子還是有點不想去幼兒園,於是會找出諸如「我沒睡醒」「我要吃糖」「我要拿玩具」等藉口哭鬧一會兒。

他會察看父母的表情、態度,如果家長態度堅決,孩子就會撲到老師的懷裡不哭了,並說:「我在這兒等著媽媽來接。

」而如果家長態度粗暴或露出妥協之意,孩子會哭鬧得更厲害。

所以說家長的態度對孩子很重要,一旦家長離開後,孩子一天都很好,一切跟大家一樣。

大約兩周後,絕大多數孩子能基本適應,有的較敏感的孩子還會在星期一早上或休假回來第一天來園時哭上幾聲,卻也無大礙,雷陣雨轉瞬即逝。

大致經過這幾個階段孩子就能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

從您講的情況看,孩子已經進入第五階段,看來馬上就要渡過哭鬧環節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了。

第六階段就是周一早上哭鬧。

其他表現:

1.拒絕玩幼兒園的玩具、不參加老師組織的遊戲活動;

2.往外跑;

3.以「絕食」示威;

4.發脾氣,攻擊他人;

5.特別依戀某一位教師等等。

  

五、如何減少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

綜觀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種種問題,究其本質,是基本需要尤其是安全需要的暫時性缺失。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其他高級需要(如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同伴關係的需要,探求新鮮事物的需要)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要使幼兒順利入園,就要深層次的發現孩子的內在需要,只有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保證孩子情感的順利過度。

1.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場所,儘管父母愛子心切,但千萬不要溺愛,對孩子的愛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讓孩子儘快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洗手間、自己穿脫衣褲鞋子,孩子掌握了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能在集體生活中增強自信心,從而減輕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2.及早調節孩子的生活節律。

當孩子準備入園時,家長可以提前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規律,並利用入園前的一兩個月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孩子的生活節律進行調整,儘量讓孩子按照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時間安排來作息。

如果孩子入園後,生活作息時間和家裡基本相同或相差不大,也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調整、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不僅出現在孩子的身上,也會同時出現在家長的身上。

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哭鬧、情緒不穩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狀態。

親子關係之中,情緒的影響是交互作用的。

如何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不讓父母的消極情緒影響孩子,是家長要做的重要功課。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哭鬧現象,儘量不生氣、不傷心、不焦慮,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就是在幫助孩子。

4.信任、理解老師,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孩子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與老師儘快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家長對 老師的信任和理解,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家長如果主動與老師溝通,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和情緒表現等,就 能協助 老師儘快與孩子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同時,做好家園溝通,家園共同努力,幫助孩子走出分離焦慮的陰影,開始快樂的幼兒園集體生活。


結束語:

穩定新入園幼兒的情緒,減少分離焦慮是一項複雜而細緻的任務,但是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採用科學、切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我們的寶寶一定會順利通過入園關。

謝謝大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想去上幼兒園怎麼辦?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的因素很多,但是這都不能成為孩子不去幼兒園的藉口,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也應該有所準備,儘快幫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其實幼兒園可以說是一些小型的團體,為孩子正式上學打下基礎。1、情感上的依...

幼兒園應為幼兒入園準備什麼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4年7月15日 08:56【評論0條】字號:T|T每逢秋季新生入園,幼兒園活動室內、樓梯間裡總是傳出讓人揪心的小班幼兒的哭鬧聲。每每看見這些,就會引發我們的思考,幼兒園到底...

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媽媽該怎麼做?

分離焦慮是嬰兒心理防禦機制不成熟的表現,他們通過哭鬧錶達對親密關係者的呼喊,以抑制情感痛苦。但每個寶寶的分離焦慮的程度及表達方式不同,甚至每個寶寶在每個階段的分離焦慮表現也不同。今天小編就來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