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走進兒童世界,了解兒童心理,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源。
幸福,也是父母對孩子一生最大的期盼。
那麼什麼是幸福呢?
對於「幸福」的定義有很多種,每個人的看法不一。
我曾在書上看過一段描述關於幸福的文字:幸福就像一輛雙輪車,一個輪子是「共建」,一個輪子是「共享」。
只有一個輪子不行,兩個輪子一大一小也不行,都會造成翻車。
確實,幸福需要共同建造還需要共同分享。
而對於孩子來說,幸福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就是父母之愛。
童年中獲得足夠的愛,對於他們日後的成長,今後是否能獲得更多的幸福尤為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初來到這個社會環境的創造者,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他們為孩子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讓孩子一點點的長大,一點點的了解自然、社會。
而由於有些父母的過分關注和關愛易導致過分焦慮,並對孩子的人生過分參與,過分干預孩子的成長,幫孩子做決定.......很多時候,也容易導致孩子過早叛逆。
那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並充滿愛的父母呢?
1)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能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並塑造出良好的家長形象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親子之間的互動對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就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對於他們以後的性格養成、行為習慣等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很多孩子長大後,在遇到事情時總是退縮,沒有自信,這些大部分是小時候在父母那得到的關愛不夠而導致的心理後遺症。
因此,作為家長需要多關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緒,多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
以民主、平等、開放的姿態與孩子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法官、教官。
平常,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學著去了解和合理對待孩子過度的情緒化行為,並有針對性地實施適合孩子個性的教養方式。
2) 給孩子樹立榜樣,言出必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英雄,是撐天大樹。
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時時處處為孩子做示範,當表率,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家長往往疏忽了日常的這些細節,給日後孩子的成長留下很多遺憾。
從很多問題孩子的案例中,我們會發現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根源是在父母。
孩子小的時候正是立規矩的好時期,家長對於和孩子約定好的規則、紀律,一定要言出必行並遵守,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因孩子的撒嬌、耍賴就放過、不執行,這樣容易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日後和他人相處也容易言行不一。
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而事實父母在領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並未遵守,這就是典型的言行不一致,未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我們做家長的要樹立正確的榜樣,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原則、說到做到、言出必行。
3)多傾聽、多互動、多陪伴
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而父母作為家庭中的核心力量,需要為支撐起這個家庭而工作、奮鬥,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是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做父母的學會傾聽、高質量陪伴和互動就顯得尤為重要。
傾聽是父母與孩子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對接,它比父母的長篇說教效果要更好。
有些父母會因為夫妻的爭吵及工作上受到的委屈或者壓力過大而心情煩躁,回家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易拿孩子來作為發泄窗口對他亂發脾氣、指責,或者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說的話題愛答不理,冷漠對待及出聲打斷孩子的言語........雖然事後想起會覺得自責、內疚,但是也不會跟孩子表達,表示歉意。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封閉自己的內心,不願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最信任的是父母,剛開始都是很願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的,願意和父母交流。
慢慢的,父母發現孩子不愛跟他說話了,變得不那麼可愛了,覺得他們變了,不愛和人交流了、內向了。
很多時候其實不是孩子變了,是我們讓孩子閉上了嘴,不再對你敞開心扉了。
因為父母的陪伴不夠、傾聽不夠,未能真的做到傾聽,去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未能在孩子在找我們溝通時,願意放下手裡的事,注視著對方雙眼,用心聽上幾分鐘,並跟孩子愉快的交流自己的觀點、看法,而不是敷衍了事、詆毀他的想法、消極態度對待,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很願意和父母溝通的。
4)掌握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
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進程,掌握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行為表現。
如了解孩子的語言、自我人格、感知能力等的發展關鍵期,掌握兒童的運動能力,並在合理的時間訓練其思維發展能力,對孩子進行科學管理和教育,讓孩子更健康、快樂成長。
如果能做到科學、合理教育,家長也能在教育上更事半功倍、更省心。
平時,對孩子多進行寬容、安撫、理解、激勵和耐心的教誨,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愛心和自強自主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5)帶孩子走進自然、多運動
盧梭曾說過:「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應該多帶孩子親近自然,走進大自然,讓大自然教會孩子成長。
在大自然中,父母可以讓孩子充分動用他們的五官去感受大自然的千奇百態,去欣賞各種形態中的各種美的景象。
讓大自然開拓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多親近自然,多聽聽大自然的聲音,多看看大自然的壯觀美景,也對孩子的視力、聽力、觸覺、嗅覺等有很大的幫助。
而觀察和認識顏色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父母多帶孩子走進自然,參與運動,不僅能讓孩子強身健體,還能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
讓孩子更外向、更陽光活力,也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父母帶領孩子一起外出運動,也能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
通過運動,也能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受挫能力。
比如帶孩子一起去爬山,讓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登上頂峰,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見證最美的風景,收穫成功的喜悅,從而也讓他體會到什麼是堅持。
當孩子在活動玩耍的過程中摔倒時,鼓勵他們自己站起來;遊戲失敗時,坦然接受,勇於面對。
這些對於他們的日後成長都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6)家庭和睦,夫妻關係和諧
父母感情好、夫妻關係和諧,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夫妻感情和睦,孩子會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感覺更幸福。
如果夫妻關係不和諧,經常發生爭吵、矛盾衝突,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感到不安,比較敏感、缺少歸屬感,而對於其日後自身的人際關係發展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夫妻感情是否和睦,對於孩子日後長大組建屬於自己的小家庭,是否會處理夫妻關係、是否幸福有著重要的意義。
很多孩子長大結婚後,會慢慢發現自己和愛人之間處理情感問題、溝通相處方式,跟自己的父母很像,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我們小時候對父母的相處方式、溝通方式的耳讀目染,是潛移默化習得的。
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源!從落地嬰兒時期就需要讓他們開始感受到溫暖和愛。
孩子就如一顆小樹苗,需要陽光、雨露,還需要泥土和氧氣。
父母的愛,就如泥土,需要給他們輸送源源不斷的營養——關愛、包容、信任、支持、鼓勵……只有擁有了這些,他們才能長成茂盛的撐天大樹,才能不斷的健康、快樂成長。
父母這樣的教育對孩子影響巨大,能使孩子終生受用!
很多的調查研究表明,孩子在7歲之前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是孩子一生的一個鋪墊期間。所以家長們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才能給孩子質量很好的教育呢?相信很多的家長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一個家庭是不是很好的培養孩子...
尊重不是放縱,關心不是干涉,親子教育關鍵不在道理,而是榜樣!
很多中國的傳統家庭認為只要有了孩子,就可以改善原本惡化的夫妻關係。雖說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但也難免有一些家庭會因為孩子教育上的分歧,不但沒能讓孩子和自己親近,夫妻關係反而越來越糟。
你之所以覺得教育孩子累,不過是因為你沒做好這件事
和其他育兒書相比,這是一本實用且操作性更強的書。溫和理性,不偏頗,不較真。看得出,他們也是研究了眾多育兒理念,最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出了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方式。如果你覺得教育孩子累,如果...
幼升小的秘密(36):爸爸去哪兒了?父愛一旦缺席,後果很嚴重!
家教智慧幼升小專欄第36篇,從一個現場細節聊起:在一個幼升小的互動活動上,一個孩子的表現比較「突出」,太過拘謹,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手竟然抖得厲害,問他幾個問題,聲音很小,也都答得不太順利,眼睛...
別讓孩子成為 「心靈留守」兒童 王宗輝 十三中教師
光明網09-01 10:30顯示圖片有很多孩子,雖然父母在身邊,或者至少有父母一方的陪伴,他們不缺吃穿,甚至有很多零花錢,用高級的手機,上很貴的補習班,但是他們很少有機會與父母交流,有的甚至經常...
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意圖
多給孩子一點愛,輕輕走進孩子純美的心靈,多聽孩子內心的呼喚,我們會比世上任何人都幸福!可是現在的父母都說自己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跟孩子溝通,同時還會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什麼事情都不跟自己父母說...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
火爆|做一名好家長,需要過哪幾關?是不是合格?
家庭教育一直是家長們密切關注的問題。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缺時間:「我和孩子爸平時工作都很忙,有時候還得加班,真的沒有時間陪孩子,他學的怎麼樣也都全憑他自覺了。」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缺方法:「心裡很困惑,...
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幾乎每個家長都在做
世上有一件事情,父母們都做過,那就是對孩子發脾氣。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我們便會把所有壞情緒指向他。但是,你知道嗎?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獻給天下父母:世界上有一種專門拆散親子關係的怪物叫——長大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小時候孩子活潑可愛,什麼話都和自己說;現在可好,整天悶葫蘆似的,什麼都不想說。你問他十句,他懶得回答一句。你多說幾句,他嫌你羅嗦,煩你逃避你;這樣的情形,很多家庭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