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不告自拿?這麼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常見的三種態度

a.非常敏感:家長只要發現小孩子拿別人的東西都會非常生氣,視作孩子有偷竊行為,所以會對孩子嚴加呵斥或者處罰。

b.滿不在乎:和敏感型相反,有些家長覺得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拿別人東西無所謂的。

而且有的家長還覺得小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是占便宜,所以根本不在乎,也不會做出任何處置。

c.謹慎對待:深究小孩子拿東西的動機,觀察小孩子只是好奇拿來看看還是想要占為己有,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的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

2.處理此類問題的注意事項

a.不可以隨便定義孩子拿別人的東西為「偷」,因為這個性質就非常嚴重。

小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動機不是為了去偷,絕大多數是因為小孩子「喜歡那個玩具」或者「我沒有這個東西」,又或者「我也想有一個這個東西」......這樣的動機和需求促使孩子去拿了別人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偷竊。

b.孩子因為害怕可能會不敢承認自己拿了別人東西,可能會狡辯說是「別人給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能過分強硬,用懲罰來強迫孩子承認,而是要教育他「拿了別人的東西應該還給別人」,不給他狡辯的機會。

c.要跟小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如果小麗的玩具被你拿走了,那小麗就沒有的玩,而且他會因為找不到這個玩具而傷心難過,同樣的,如果你的玩具也被別人拿走了你會心裡開心麼?」

d.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事的時候,要讓他親自把別人的東西送還回去,如果小孩子不肯一個人去,家長可以陪同他,同時還要教育他對別人使用禮貌用語道歉:「對不起,沒經過你的同意拿走了你的玩具,現在我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對,所以物歸原主,請你原諒我吧。

e.家長因為愛惜孩子,會主動承擔錯誤,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可取,要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否則孩子會喪失責任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分享?真的像你想的那麼簡單嗎

「現在有育兒界有一句聽上去很是「政治正確」的流行語——寶寶你要學會分享哦~很多麻麻們都聽到過這句話,卻並沒有get到這句話的精髓呢。今天,小編就來把「學會分享」,這簡單四個字,其背後蘊含的真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