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必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

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鍊,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

(一)身心狀況

目標1 具有健康的體態:

3~4歲:

1. 身高和體重適宜。

參考標準:男孩:身高:94.9-111.7厘米體重:12.7-21.2公斤女孩:身高:94.1-111.3厘米體重:12.3-21.5公斤 2. 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歲:

1. 身高和體重適宜。

參考標準:男孩:身高:100.7-119.2厘米體重:14.1-24.2公斤女孩:身高:99.9-118.9厘米體重:13.7-24.9公斤 2. 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

5~6歲:

1. 身高和體重適宜。

參考標準:男孩:身高:106.1-125.8厘米體重:15.9-27.1公斤女孩:身高:104.9-125.4厘米體重:15.3-27.8公斤 2. 經常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

教育建議:

1.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

如:·參照《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為幼兒提供穀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製品等多樣化的食物,均衡搭配。

·烹調方式要科學,儘量少煎炸、燒烤、醃製。

2.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

午睡時間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季節的變化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

3.注意幼兒的體態,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姿勢。

如:

·提醒幼兒要保持正確的站、坐、走姿勢;發現有八字腳、羅圈腿、駝背等骨骼發育異常的情況,應及時就醫矯治。

·桌、椅和床要合適。

椅子的高度以幼兒寫畫時雙腳能自然著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狀為宜;桌子的高度以寫畫時身體能坐直,不駝背、不聳肩為宜;床不宜過軟。

4.每年為幼兒進行健康檢查。

相關閱讀:幼兒早教究竟有何好處?你的早教心態對了嗎?

目標2 情緒安定愉快

3-4歲:

1.情緒比較穩定,很少因一點小事哭鬧不止。

2.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的安撫下逐漸平靜下來。

4-5歲:

1.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

2.有比較強烈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漸平靜下來。

3.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一起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

5-6歲:

1.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

知道引起自己某種情緒的原因,並努力緩解。

2.表達情緒的方式比較適度,不亂發脾氣。

3.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轉換情緒和注意。

教育建議:

1.營造溫暖、輕鬆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如:

·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

·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

注意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

·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

2.幫助幼兒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

如:

·成人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為幼兒做出榜樣。

如生氣時不亂發脾氣,不遷怒於人。

·成人和幼兒一起談論自己高興或生氣的事,鼓勵幼兒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

·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如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後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發現幼兒不高興時,主動詢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

三歲的寶寶了應該都學會什麼了呢?

寶寶三歲了,這時的寶寶應該先多看一些圖卡,畫冊之類,帶有少量文字,畫冊要生動有趣,色彩豐富,激發寶寶的興趣,媽媽可以陪著寶寶邊看邊講,慢慢的鼓勵孩子講故事給媽媽聽,鍛鍊孩子的記憶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將家裡電視、電器、家具、桌椅等等所有的東西都貼上字卡,寶寶看得多了就會記住的。

教育3—4歲孩子的五技巧

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了解規則和行為後果之間的聯繫。

從4歲起,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1.制定規則

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說話粗魯無禮啦,制定一份規則清單。

育兒專家建議,對於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則。

2.確定違規的後果

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如果違反規則,將有怎樣的後果,比如說短時期內不再享受某些「好處」。

(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如出外遊玩,請朋友上家裡來,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

)一旦孩子違規時,立即貫徹行為後果。

這個時候,無需警告,不用討價還價,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如果小傢伙認為有商量的餘地,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則當真了。

3.做好反反覆復重申規則的準備

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

4.規則要公平合理

我們要了解各年齡段的相應特點,以保持合理的期望。

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5.面對孩子違規的行為,家長的反應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

有些家長往往空發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麼怎麼樣,譬如,「不准那樣!」或者「叫你別干,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

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相關閱讀:3歲寶寶教育是個檻!3歲身高體重標準及做好3歲早教建議

家長應該遵守的三個原則

不論你想將自己的管教技巧作微調還是整修,以下幾個點子都可以幫你更堅決地貫徹行動。

安心拒絕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嗚嗚抱怨,胡攪蠻纏,軟磨硬泡,總讓你禁不住心軟——「就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會斷定,當媽媽說「不」時,其實意味著「還有機會」。

然而請記住,以長遠的眼光看來,妥協是有害的。

一旦說了「不」,就一定要堅持。

如果孩子求你買一件你不想給他的東西,譬如含暴力的電腦遊戲,或者晚飯前吃的糖塊,你得說「不」,然後解釋為何拒絕他。

一旦你給出了解釋,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

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下規則。

你要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你是家長,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

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兒,不公平。

」或者提前警告,對你5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說晚飯後會做,卻沒有執行,你可以直截了當地指出:「你沒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在要說到做到。

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

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出不解和驚訝——儘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

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裡肯定不想這麼做的。

適可而止

紀律嚴明並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

父母不管是制定規則還是實施懲罰,都應該心平氣和,飽含關愛,注意別脅迫和恐嚇孩子。

懲罰也不要過分。

別老想著「該怎樣才能教訓教訓這小子?」多想想怎樣能幫助孩子達到你的期望。

說到底,有效的紀律還是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現在對簡單的規則——如「不打妹妹」或「說真話」——都置之不理,他怎麼能學會在將來與人打交道時尊重朋友、坦誠待人?記住,紀律嚴明的目標不是權力與控制,而僅僅是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相關閱讀:善待三四歲幼兒的逆反心理:幼兒早教怎麼做?

【免費體驗:價值868元私享兒童攝影套餐服務,領取步驟:1、關注微信號:lingyuwang0123 (長按帳號複製);2、回復關鍵詞「攝影」獲得體驗資格即可,安全免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反思|樂樂變了(愛發脾氣孩子的改變)

作者:郭振亞樂樂變了樂樂是班上一名較靦腆內向的一個小女孩,很懂事,自理能力特彆強,也很愛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平時也很有禮貌。但如果遇到了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做錯了事情被老師說的時候,樂樂就像失去控...

警惕孩子總對父母發脾氣的5個原因

經常在公園超市看到孩子對著父母大吼大叫,發脾氣表達不滿,父母這邊則有的是一臉怒氣沖沖的樣子,大聲訓斥孩子甚至打罵;有的則是一臉無助的樣子。這樣的父母有著同樣的疑惑:這孩子咋這麼臭脾氣?管不了了咋...

孩子為什麼總是對父母發脾氣,家長要看看!

經常在公園超市看到孩子對著父母大吼大叫,發脾氣表達不滿,父母這邊則有的是一臉怒氣沖沖的樣子,大聲訓斥孩子甚至打罵;有的則是一臉無助的樣子。這樣的父母有著同樣的疑惑:這孩子咋這麼臭脾氣?管不了了咋...

高情商,從小做起

首先兒童情教育要在孩子3-13歲開始,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一個塑造期,就像濘固中的水泥一樣。兒童的情商教育分為:兒童自信力、兒童社交力、兒童適應力、兒童情緒力,這四大版塊

家長不了解的早教問題

家長不了解的早教問題一、【那些你不知道的孩子敏感期】 最近李凌雲老師應邀到中國教育電視台做一期關於早教的欄目,而其中涉及的早教問題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寶寶即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