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樂樂變了(愛發脾氣孩子的改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郭振亞

樂樂變了

樂樂是班上一名較靦腆內向的一個小女孩,很懂事,自理能力特彆強,也很愛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平時也很有禮貌。

但如果遇到了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做錯了事情被老師說的時候,樂樂就像失去控制一樣地對每個人大吼大叫的發脾氣,甚至還會動手打身邊的小朋友和老師。

這讓老師們很頭疼。

剛入園進行家訪工作時媽媽也提到過,說這孩子打小由姥姥姥爺帶著,也許是老人太溺愛孩子了,給慣出來的,脾氣不太好。

要是在家發脾氣時家裡人都不理她,讓她自己冷靜冷靜就好。

當時我就心想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氣,允許孩子發脾氣,但平常我們成人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

樂樂暴躁的脾氣是從小班第二學期初開始逐漸顯現的,我們一面防止她傷害到其他的小朋友,一面積極與他的父母進行溝通。

當時我們跟家長達成了共識,比如當她發脾氣時不理她,等她平靜下來時再跟她溝通交流;平常多給孩子講講這方面的小故事,講講小道理等。

實例一

在學期末的半日開放日上,樂樂和小朋友在娃娃家玩耍。

一開始,大家玩的都很開心。

後來因為跟小朋友搶玩具,不高興了。

開始大哭大鬧起來,躺在地上。

這時媽媽在場也很尷尬……

解析:

愛模仿是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遊戲中他們經常會出現搶玩具的現象,別人玩什麼自己也想玩什麼,看見別人有的自己總是想要。

在我們班裡,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儘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

儘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象扔時常發生。

實例二

在一次過渡環節,大家正高興地跟老師一起做律動,這時發現樂樂跟旁邊的小朋友在嘀咕什麼,眼看著樂樂的小手就向旁邊的小朋友身上打去。

我趕快走過去,很嚴肅地叫了一聲:「樂樂!」

樂樂看見我走過去就把手放了下來。

因為帶著小朋友做律動,所以我想過會再問問剛才發生什麼事情了。

就在我請小朋友去小便的時候,我看見樂樂自己坐在椅子上也不去。

我說:樂樂,小便洗手喝點水去吧!樂樂還是不理我,我知道她不高興了,緊接著又發起了脾氣來……

解析:

幼兒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

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動的決定,都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儘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因此,當幼兒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比如摔東西或是打人。

而且,這種情緒,孩子自己是控制不了的。

反思:

1. 對暴躁脾氣孩子的正確認識

對於樂樂這樣的情況,首先我們成人應了解孩子脾氣大是源於正常的情緒反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2歲、7歲、青春期前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脾氣大。

三周歲左右的寶寶普遍存在一個心理成長過程,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彆扭就揮起小拳頭。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是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會必經的一個成長過程。

只是有些幼兒表現的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2. 環境因素

隨著幼兒的成長,受挫的次數增多,當到了五六歲左右時寶寶胡亂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得到改善。

缺少愛的孩子脾氣也大。

寶寶的成長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老師,爸爸媽媽的性格較暴躁、易怒,經常發生家庭戰爭,這些會給幼兒的心靈上造成傷害,也會使幼兒因為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苦惱,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在遇到困難、處理問題時採用簡單暴力的方法。

3. 情感飢餓

在情感上感到飢餓的孩子,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都比較弱。

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卻不知怎麼表達。

有的孩子為了引起成人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會故意做出一些表現異常現象,像咬人、打人、撒謊、哭鬧等行為。

有攻擊力傾向的幼兒並不一定都是個性強悍的,反而是因為內心比較脆弱,用武力來保護自己罷了。

4. 對症下藥

安撫情緒後再對症「下藥」。

面對幼兒的小牛脾氣,首先要儘量理解他們,然後再了解孩子的想法,著手分析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

我們應該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她)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發脾氣的原因。

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然後再耐心地教他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

在寶寶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後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面對暴脾氣的孩子要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一、讓幼兒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日常生活中,我們成人要做好典範作用,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比如讓幼兒體驗小朋友拿到最小蘋果時的心情。

這樣能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變得更友好,更謙讓。

二、在一種好的行為之後馬上給予獎賞強化,這種行為就會增強。

當孩子關心別人做出謙讓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予表揚,認同寶寶的表現。

採取多讚揚的方法,讓他體驗其中的快樂。

三、利用故事情節或是生活中的小情境正確的引導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說一說、討論等讓幼兒理解。

如果幼兒還不理解,那我們成人可以直接用語言告訴。

如:我可以玩會你的小汽車嗎?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來。

四、對某些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達到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

當我們發現幼兒脾氣暴躁時,我們會轉移她的注意力。

比如:看看哪個小朋友需要幫助,引導樂樂去幫幫他。

這個時候樂樂的注意力被轉移了。

同時我們也會多和家長進行溝通,以便找出幼兒叛逆舉動的原因,儘早消除。

對幼兒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提出批評,並可以採取措施,教育幼兒學會如何處理矛盾的方法。

用冷處理讓幼兒學會自我控制。

幼兒從無知到有知,到完全認識,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我們成人應該保持一種明理是非的態度去教育,讓幼兒逐漸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改變:

之前從不扎小辮的樂樂突然有一天開始扎小辮。

從那以後,我發現樂樂的脾氣不再那麼暴躁了,變得講道理,懂事了許多。

雖然有時候還是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樂樂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情緒。

這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感到欣慰。

好的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一天的事情,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工作的配合,對孩子的教育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開始。

本文曾榮獲北京市海淀區童心杯徵文三等獎

圖片來自網絡

幼師寶典已獲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幼師寶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之間為什麼容易發生衝突?

文章選自作者新書《寶寶入園-陪孩子度過入園關鍵期》幼兒園老師的困惑:在幼兒園,孩子之間的小糾紛幾乎每天都有,如:互相爭搶玩具、某某小朋友打其他小朋友等等,幼兒之間為什麼容易發生衝突?作為教師,面...

2歲寶寶也叛逆,聰明爸媽有妙招!

好好吃飯!」「不吃,我就不吃!」「快叫阿姨好。」「不叫!不叫!」「準備洗澡睡覺了。」「不,我要看動畫片!」這樣的尷尬場面,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寶寶2歲以後,發覺得寶寶變得特別難教,尤其是這次從...

這樣培養的娃兒人見人愛!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不少家長對幼兒不分享很焦慮,擔心孩子被人說小氣,不受待見。本文揭示了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秘密,提供了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方法。看了本文,您的焦慮會煙消雲散!作者:劉永吉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寶寶脾氣大有哪些原因 如何應付大脾氣的寶寶

孩子脾氣大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父母或身邊養育人的影響,大人的情緒習慣是寶寶模仿的直接途徑;或者父母對寶寶管束過嚴約束太多,寶寶的很多行為都受到阻礙,積壓下來就會導致壞情緒等。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