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面對孩子,父母如何能談性不色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一本小學生性教育讀本成了微博熱點。
就是這本《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書里不僅有「人的誕生」過程的插圖,還有「身體隱私部位」的名稱。
打開五年級下冊,扉頁上有一段給同學的話,概括了這一冊讀本的主要內容:
就是這樣一本書,激起了不少家長的擔憂:尺度太大,孩子年齡太小,沒有必要開設這門課,反對的聲音不斷。
兒童性教育,一直以來猶如隔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道牆,孩子對其十分好奇,而許多父母卻難以啟齒。
為此不少微博網友為此書發聲,呼籲兒童早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不禁要問,是尺度太大,還是家長太敏感了?
兒童早期性教育的話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早期性教育
防患於未然
2013年6月1日,全國百名女記者發起了「女童保護」公益項目,孫雪梅就是其中一員。
在孫雪梅看來,兒童性教育是防止兒童性侵的第一步。
如果一個孩子連什麼是性侵都不知道,當他遇到危險時又如何自保呢?
如今,兒童遭性侵、未成年人流產率均出現上升態勢。
最近,一份該公益組織發布的《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
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14歲以下的兒童案件共433起,年齡最小的不到兩歲,12到14歲的孩子占比最高。
其中,男童被性侵的人數也占到了7.58%。
在2016年發生的兒童性侵案件中,有70%的案件作案人是孩子認識的人,包括家人、家長的朋友、學校的老師等。
孫雪梅認為,只有讓孩子先了解什麼是性侵害,才能讓他們提高防範意識,懂得自我保護。
孫雪梅
「對於孩子而言,首先他需要知道身體哪些部位是不能讓人碰的。
另外如果別人讓你去觸碰他的或者第三人的私密部位,這個也屬於性侵害。
第三種如果有人給你看一些光著身體的影片、視頻、照片、也是屬於性侵害的。
」
「父母應該特別小心,不是讓父母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家長、孩子和學校是三大防線,孩子是參與的主體。
家長需要懂,孩子要參與。
學校的教育也不能缺失。
」
提早性教育
從家長做起
31歲的市民孫銀雪的兒子雖然才兩歲多,但她發現兒子對性別已經有了認知能力,知道自己與扎著辮子、穿著裙子的小姑娘不同。
因此在一些細節方面,家長就應該開始留意了。
孫銀雪:「現在有很多家長帶孩子穿著開襠褲,在家穿還行,有時候看到在公共場合也穿。
我覺得不雅觀也不衛生,再就是對樹立孩子性別觀念和保護自己的意識方面特別不好。
」
對於早期性教育,孫銀雪覺得應該潛移默化的融入在生活中。
更多具體的知識、包括孩子青春期遇到的困惑交給丈夫溝通。
他們會通過故事的方式,把性教育穿插進去,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們也會坐下來探討,相信孩子也會理解。
另一位家長楊俊的女兒15歲,目前在美國讀高中。
她對女兒的性教育,也是從幼兒時期開始的。
在和女兒溝通的過程中,楊浚一直保持著非常自然的態度,只有心態放平,不羞於談性,孩子才能消除一些好奇心,更好的理解性知識,做好自身保護。
楊俊:「她有一次問我,她是怎麼出來的。
我說是媽媽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結合了,它們倆談戀愛了,你就出來了。
做了一個很好玩的解釋,她沒有追問到底,但是我覺得起碼對她來說是一個很美好的事。
」
現如今尤其是對不少80後的家長來說,他們已經將兒童性教育融入到了家庭生活中。
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嗎?上學後孩子們又會接受怎樣的關於「性」的教育呢?
幼兒園性教育
「從媽媽肚子裡來」
在成武路幼兒園,大一班的孩子們都在5歲左右。
從剛進入幼兒園開始,他們就接受了相關的性別教育,包括「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等主題。
老師孫裕娟說,幼兒園專門給孩子設立了男女分廁,從小一班開始,就讓孩子們樹立男生、女生的概念。
有基礎的生理知識,也有關於心理教育及自我保護的繪本。
廁所分男女
▼
《不要隨便摸我》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
在採訪學生的過程中,記者並沒有聽到「買手機送的」「順路撿的」這樣的回答。
學生們都知道自己來自媽媽的肚子裡。
小學性教育
生理心理都要引導
陳曉琳從事小學衛生保健工作已經20多年了。
她說最早在2000年就開始對小學生進行性教育,不過近兩年來教育方式逐步轉變,從曾經的隱晦暗示到如今的科學引導。
陳曉琳:「5月有一個女生節,會對所有女生進行性教育,特別是青春期的教育。
當然也邀請男生一起來聽。
我們是採用小禮堂大課的形式,講女生男生的發育情況,將來他就知道怎麼和女生相處,怎麼樣保護女生。
」
在小學階段,有不少學生就已經開始了青春期發育,因此不但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還要了解異性身體的發育情況,減少好奇。
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而這樣的內容,越具體越好。
陳曉琳:「在性發育前進行性教育,如果好奇心得到了正確引導,他就會接受一些正確的知識。
到了五六年級進行青春期教育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光是生理髮展,性心理也是變化的,特別是男生女生之間,也有一定的接觸 怎麼樣去出去處理,怎麼樣把友情和愛情區分開。
」
但是陳老師說,目前小學階段的兩性教育總體來說較少,並且沒有專門的課本,她只能通過一些自製的幻燈片來上課。
陳老師製作的幻燈片
▼
專家: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對於家長來說,到底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更是沒有「教材」,如何把握這個度?淺了會覺得是小兒科,而太直白深入,又可能會超越他們的年齡,造成誤導甚至模仿。
青島第七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薑桂蘭說,在孩子幼兒時期,可以用一些童謠或者童話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性知識。
但是當孩子年齡逐漸增長,直接稱呼器官的名稱的方式,其實更便於孩子理解。
薑桂蘭:「名詞不代表什麼,早早的了解自己,他就知道不要這麼做,還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做了會有什麼傷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你還在談「性」色變嗎?父母應該要重視兒童的性教育
許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說中國不夠重視兒童性教育。但等到兒童性教育讀本出現,其中的內容又令大人們感到尷尬,裡面對人體的生殖器官的名稱都是毫不避諱的。很多家長就覺得這種直白的性教育不應該過早的讓小孩...
有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看了你就知道了,性教育難以啟齒?
有段時間一本名叫《珍愛生命,小學生性教育教育讀本》成為了「網紅」。因為以為媽媽在網上吐槽學校發的小學生性教育讀本,並曬出圖片引髮網友熱議。這位媽媽說這本性教育讀本的部分詞彙的插圖過於直白,直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