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辛酸事!排第一的竟是寶寶不愛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把吃飯看得比天還大。

可不少媽媽最頭疼的,卻是孩子的吃飯問題:

孩子不愛吃飯,總要拿著碗在後面追出三里地;

寶貝非常挑食,蔬菜不愛吃,鹹的不愛吃,甜的也不要吃;

孩子上桌匆匆扒兩口,馬上躲進自己的小房間……

操碎了心是吧?其實,這能怪誰呢?都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造成的!

追著孩子餵飯餐桌誤區一

開飯啦!可小寶貝總是坐不住,一會摸摸玩具,一會看看電視。

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媽媽們不得不端著碗追在孩子身後滿屋轉,抓緊時機餵上一口。

有 機構對200多個學步期的小兒做過餵養調查,發現約30%的家長餵寶寶吃飯,一餐飯要花費半個到1個小時左右,甚至必須追著滿屋走的寶寶來餵飯。

孩子吃飯經常成了一種需要大人追著去做的事情,小的時候追著餵成了習慣,長大以後也是一樣,一頓飯下來,孩子累大人也累,更不容忽視的是,餵飯對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不小的壞影響:

☆導致咀嚼功能不足,影響消化吸收

☆影響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建立

☆影響對食慾的控制,孩子更易超重

☆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吃飯的樂趣

☆使孩子養成依賴、懶惰、生活能力低下、害怕困難等壞習慣

☆習慣「餵飯」的孩子,將來也會事事依賴家長

好好吃飯小技巧

進食和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就像孩子生出來會哭,這不需要培養,也不需要訓練,天生就會,吃飯也一樣,你不餵了,他當然會自己吃,很少有一個人守著好吃好喝的,把自己餓壞——厭食症患者例外。

①從孩子十個月左右能自主進食開始,家長就不要餵飯餵菜,給他提供合適的餐具、飯菜,坐在餐椅里,讓他自己吃。

②吃完飯後才可以離開飯桌,他才會明白吃和玩是兩回事,要分開來做。

③如果寶寶玩食物就應告知食物不是玩具,再不聽就把飯菜收走,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再端給寶寶,以後進餐時寶寶可能就會比較嚴肅認真了。

④用餐前儘量不要讓孩子吃零食;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吃,說明孩子確實不餓,不要勉強,餓一兩頓不會把孩子餓壞,而勉強地逼迫孩子吃卻會使孩子厭食。

飯桌上訓孩子餐桌誤區二

白天,孩子上學,家長上班,各忙各的,晚飯時間就成了許多父母與孩子的重要交流時間。

然而,不少家長把晚飯時間當成了說教和訓斥時間,孩子卻越吃越慢,越吃越少,到最後一提吃飯就滿臉的不情願!

有研究表明,超過一半的孩子都在餐桌上被批評過。

吃飯本是溫馨愉悅的氣氛,但是家長利用這個時間來說教,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大,情緒低落,父母的責問、訓斥會使得孩子精神壓力緊張,食慾也就消退,長此如此很容易會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使得孩子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特別緊張,長久很容易產生厭食症,或者產生心理上的疾病,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更是得不償失。

飯桌上和孩子聊什麼?

飯桌的確是親子溝通的好時機,但絕對不是說教的好時機哦!

①爸媽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例如幫忙分發筷子、勺子,飯後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②吃飯時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全家一起專心地吃飯,講講開心的事,了解孩子今天的感受,讓孩子分享今天在幼兒園、學校的快樂,是否有所收穫,是否交上新的朋友……

③給孩子講講自己一天的各種信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

多講一些正面的、善良的、積極向上的話題,不要將自己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上的負面情緒帶到餐桌上。

「吃無吃相」餐桌誤區三

人還沒到齊,先動筷子,在碗裡盤子裡「翻江倒海」;

吃飯時眼睛就像被手機或電視吸住了,一頓飯吃上一小時;

吃完飯之後,面前就像剛經歷過一場戰爭,滿桌狼藉……

這樣的「吃相」是不是令人反感?然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吃飯時吃相難看點不要緊,長大點就好了。

吃飯時間

❤嬰兒:5~10分鐘

❤幼兒:10~15分鐘(15分鐘後撤碗筷)

❤小學生:15~20分鐘

實際上,「吃相」能反映出孩子乃至家庭的教養,特別是在社交場合,孩子的「吃相」更不能當做私事來看待了。

小時候吃飯毫無規矩,長大了也很難糾正過來。

從小培養用餐禮儀

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範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父母應從小教會孩子文明的用餐禮儀:

①餐前洗手,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②學習筷子的正確拿法,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③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④不翻撿盤中食物,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不許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

⑤用餐過程中交談要輕聲;

⑥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⑦用餐完畢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慢用」。

只吃愛吃的餐桌誤區四

現在很多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什麼好吃的都能享受得到,在吃的方面越來越精細,導致孩子對於食物比較挑剔,只吃自己愛吃的,不愛吃的一律無視。

而中國的媽媽也有個通病,只要發現孩子愛吃哪些菜,就頻繁地煮哪些菜,直到孩子吃膩了為止;孩子不愛吃青菜,沒關係,媽媽就不做了。

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孩子偏食、挑食,飲食結構不均衡,進入托幼機構後,吃飯就更成了問題。

好好吃飯小技巧

要糾正孩子的偏食挑食習慣,媽媽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爸媽以身作則

偏食的家長很容易帶出偏食的孩子。

所以,家長的飲食首先要均衡,如果想讓孩子吃什麼食物的話,家長首先也要吃,和孩子一起吃,哪怕只是做做樣子。

②給孩子選擇食物的權利

很多家長會問孩子:「今天想吃什麼?」孩子多半會選擇最愛吃的雞腿、紅燒肉等等。

所以媽媽不妨給孩子做選擇題:「你今天想吃西紅柿還是蘆筍呀?」

③做飯多下點功夫

孩子不愛吃青菜,媽媽可以在蒸雞蛋或炒米飯的時候,把菜切得很碎,把菜包成餃子、包子也不錯;

孩子不愛吃豬肉,那可以做牛肉、羊肉、雞肉給他吃,還有魚肉和海鮮;

孩子不愛喝牛奶,那可以換個牌子試試,酸奶、奶粉還有羊奶也可以嘗試。

④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

自然,養育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學會一些小技巧和小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總能讓媽媽們稍微省力一些的。

這些能讓孩子乖乖吃飯的小技巧,你學會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想要讓寶寶乖乖吃飯,真的就這麼難嗎?

博士媽媽說:炎熱夏季,你家寶寶是否一到吃飯時間,就出現這樣的場景:小的在前面跑,大的在後面追,就算小逃兵被強按在餐椅上了,也是東張西望,一刻不肯安生。等到好話說盡,手段使完,家長們已經是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