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就發生在親子互動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次完全沒有手機干擾的對話、和孩子一起瘋狂傻笑、一次身體接觸(擁抱、親吻等)、放下『教』孩子的念頭跟隨孩子玩、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建議家長要做到的5個「每天至少一次」。

家庭教育就發生在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中,高質量的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載體。

本次調查暴露出來的親子溝通狀況、親子互動中父母尊重孩子的情況、家庭日常交流涉及的話題等家庭教育問題,值得警惕與反思。

尊重是親子互動的前提,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才能做到尊重孩子。

報告顯示,部分家長在親子互動中不能做到尊重孩子,「從不」認真聽孩子把話說完,「從不」允許孩子表達與家長不同的觀點。

今年初,80後北大留美學生寫給父母一封萬字絕交信,血淚控訴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控制與不尊重。

雖然像他這樣12年不回家、6年不和父母聯繫絕對是個例,但生活中也常聽到許多父母發出這樣的感慨:自己費盡心力照料孩子長大,卻發現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

在我看來,父母做不到尊重孩子應該是重要原因。

尊重是建立任何關係的前提,尊重孩子是家長兒童觀的自然反映。

只有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意味著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先評判孩子想法的對錯好壞;意味著不隨意打斷或制止孩子,不簡單否定孩子的不同意見或消極情緒;意味著和孩子交流時有尊重的姿態,有溫暖支持的視線接觸,認真地傾聽和回復;意味著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對朋友的選擇,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是你爸,你得聽我的」「我是為了你好,你應該按照我說的去做」是很多家長的口頭語。

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樣的兒童觀對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

眾多心理學研究發現,在不被允許表達自己想法的「專制」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溝通技巧,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被動,容易盲從於權威,不太自信,幸福感也較低。

就像紀伯倫的詩中所說,孩子「借你而來卻不因你而來」「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尊重是人與人平等相處的基本禮儀,家長能真正視孩子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時,才能學會如何尊重孩子。

親子溝通是家庭生活的日常,高質量的親子溝通才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融合在每天的家庭互動中,親子溝通狀況決定家庭教育的效果與質量。

報告顯示,兩成以上家長「從不」花時間與孩子談心,「從不」問孩子學校或班級發生的事情,「從不」和孩子討論身邊發生的事情,「從不」和孩子討論電影或電視節目。

且與四年級相比,八年級親子溝通頻率下降。

這樣的結果令人心驚。

這樣的親子溝通狀況顯然不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和發展需要。

孩子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絕不是吃飽飯學習、學習完再吃飯、讀書累了睡覺。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質量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提高孩子對家庭生活的滿意度,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可以讓孩子獲得有效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增強積極的情緒體驗;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提高自信,也有利於孩子適應各方面的情況,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

親子溝通要從與孩子討論身邊的事開始,要花時間與孩子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活動,還需要身體前傾、眉頭舒展、目光接觸、點頭讚許、撫摸擁抱等積極的情感投入。

但現在很多家庭只有心不在焉的溝通,家長的心思在電視、手機或工作上,這樣的親子溝通是不合格的,有時甚至起負面作用。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抱怨孩子叛逆,不願和自己溝通,想和孩子聊天卻總被關在門外。

這些家長要反思,是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錯失了本來可以走進孩子內心、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和溝通的機會?也許,在每天晚飯的沉默中,在每天睡前各自的低頭玩手機中,就埋下了親子隔閡的種子,埋下了青春期逆反和親子衝突的種子。

親子互動還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報告顯示,日常交流中,9.2%的四年級家長和5.7%的八年級家長「從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一成左右家長「從不」教孩子安全知識,三成左右家長「從不」給孩子講法律常識、傳統文化知識。

家庭日常交流中是否滲透「有用」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是否藉助親子互動達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每位家長都能在報告中讀出自己的影子。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7日第10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

如何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

我們常常從各種《育兒寶典》、《教育指南》中看到,在教育孩子上,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平等」溝通……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平等」的父母是很少的,那麼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要注意些什麼呢?

愛兒美兒童攝影分享親子教育方法

方法一: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  以朋友的身份可以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在朋友身份的幫助下,孩子更易敞開心扉,  有利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在家長們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後,讓孩...

紅黃藍616親子日,別讓孩子成為「失陪族」

六一兒童節將至,各式各樣的遊樂主題活動等親子活動即將上演,孩子們滿懷期待,父母們也會從百忙之中抽空陪伴孩子過節,感受濃濃的親子氛圍。對孩子來說,兒童節是最歡樂的節日;對家長來說,兒童節是關注孩子...

認知孩子在於改變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寶,是「上一世的緣分沒有結束的延續」。很多家長因為愛孩子,理所當然的替他做任何決定,為他安排所有的事情,讓孩子按照預定路線前進。我們應回想一下這真的是愛孩子嗎?在孩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