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負卻不懂還手,怎麼辦?一個媽媽的切身經歷之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受欺凌,該不該打回去?這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但是,「孩子受欺負了,卻不懂得還手」,卻成為父母更感焦慮的問題。
我曾經也是被這個問題困擾的家長,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和我一樣的煎熬。
差不多諾諾還是2歲左右的時候,主要由奶奶來照顧,每每回去看望孩子,奶奶總是忍不住向我「心疼」地抱怨:
「這孩子,白長了身子,比他小的孩子打他、踹他,都不知道去還手!」
無疑,這種情況發生不止一次,奶奶也一定是經過多次的教育引導無法點化孩子,才開始抱怨連連。
這種情況,在兒子讀幼兒園之後更是屢屢發生:今天手臂被抓開了,明天臉被抓出血印,又或者後天孩子回家說被XX踢了一腳,被XX打了一下……
人心都是肉長的,聽到這樣的消息,沒有一個父母不心疼的。
從一開始假裝淡定告訴兒子:那些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們不能打人;到試探性地引導孩子:我們不欺負別人,但別人欺負我們的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再到氣急敗壞地警告孩子:別人打你,你也可以還手過去……即便如此,不會還手的孩子,依然不會出手。
一句「老師說,小朋友不能打人」,一口嗆焦急和憤怒的為人父、為人母。
那麼,孩子受欺負,不會還手,到底該怎麼辦呢?在今天的文章里,諾媽將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為人父母們聊一聊這個話題,以下3個方法,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一、不呵斥孩子,但要教會孩子去「呵斥對方」
出於愛子心切的心理,當父母們聽到孩子受欺負的消息時,忍不住會氣急敗壞地呵斥自己的孩子:「你有手嗎?別人打你,你怎麼不知道動手換回去啊!」甚至,父母們會越說越氣憤,抓起孩子的手狠狠地讓他們打父母的身體,目的是想逼出孩子內心的怯懦,教會孩子打回去的方法。
但是,有效果嗎?不一定!或許下一次,你聽到的依然是同樣的消息。
如果爸爸媽媽們有意觀察一下,你會發現,當你憤怒地在呵斥、當你憤怒地在演示打回去的動作時,孩子的心理神容是小心翼翼地迎合,其實孩子的心理是加倍的恐懼:為家長因憤怒而猙獰的面容,感到害怕。
事實上,三四歲的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裝載不了太多的憤怒。
家長的呵斥,只會讓孩子因此害怕,或者由此憎恨對方,從此留下心理陰影。
作為家長,我們要把對自己孩子的「呵斥」收起來,教會孩子「去呵斥對方」。
「老師說,不能打人!」這是孩子世界裡的價值觀,不容被破壞。
家長要切合孩子的價值觀,這麼告訴孩子:當別人打你的時候,你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及時地躲避,或者用雙眼瞪住對方,大聲地呵斥對方:「不許打人,住手!」用聲音吸引老師的注意,尋求到大人的幫助。
這樣的「呵斥」,你會嗎?
你會發現,比教孩子打回去,更能讓孩子接受的是讓他們學會大聲地「呵斥」,因為「呵斥」不等於「不能打人」,孩子更願意接受這個方式來進行自衛。
二、不教孩子打人,但要觸發孩子的「肢體機關」
孩子受欺負不會還手,除了他們堅定地恪守老師「不能打人」的教導,除了他們的內心怯懦不敢反抗,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身體的「肢體機關」未被激發,孩子不知道怎麼去還手!這不是父母在氣急敗壞的情況下,抓起孩子的拳頭往自己身上砸兩下,孩子就能瞬間學會的。
因此,父母應該在平時和孩子多玩玩「肢體碰撞」的遊戲。
爸爸下班,可以和孩子扭在一起打鬧一番,或者相互比手力,身體不動,互相推手;又或者是玩一玩枕頭、布絨玩具大作戰的遊戲。
這樣的打鬧遊戲中,能慢慢釋放出孩子的「肢體語言」。
當孩子與孩子相互打鬧而引發衝突時,他就會下意識地學會用自己的肢體進行自衛。
三、讓孩子學會談判
小朋友之間的衝突,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孩子的事兒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個方法適用稍大一些的孩子。
老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其實孩子對「被欺負」這件事,他也會自省學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處理,家長不要過多給孩子外圍壓力。
記得兒子讀中班的時候,有一天奶奶得知孩子又受小朋友欺負了,氣得奶奶就要跑去告老師。
結果兒子拉住了奶奶,說:「奶奶你別去了,小朋友的事情自己處理,大人去了,反而不好處理了!」
為了這話,奶奶忍住了。
後來兒子告訴我:「媽媽,其實我不是沒有力氣,只是這個小朋友個子小小的,我怕用力弄疼他,所以沒還手!」又過了兩天,孩子說起這事,故意神秘地考一考我:「媽媽,那個小朋友他不打我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以為孩子開竅了,用拳頭震懾住了對方,結果他卻告訴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我們成了好朋友了呀!」原來兩個孩子相互分享看過的電視、動畫片,倆人達成約定一起玩,轉身就成為了好朋友。
這就是孩子的世界,裝不下太多的憤怒。
所以,當孩子有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候,父母不妨試著鼓勵一下孩子,讓他們學著跟對方去「談判」,讓「孩子的事情」以「孩子的方式」來解決。
這其實鍛鍊的還有孩子的交往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
孩子受欺負不會還手,怎麼辦?這件事情上,我們的爸爸媽媽,請先放下焦慮,保持鎮定,試著用這三招來引導一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隨著成長有能力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家有男寶,致力於男孩研究,為父母們提供有價值的男孩養成法則!歡迎訂閱「諾媽家有男寶」)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應不應該教他打回去?
有位媽媽在後台提問,說自家寶寶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打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觀點爭論一直眾說紛紜。認為不要打回去的觀點,一般有這樣的幾種理由:「不要打回去,打人不是...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打回去引熱議 金星:教育兒子打回去?!
最近,在新一期節目中,「小朋友被欺負打回去or告老師」的辯題一經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金星在節目中講述兒子在超市的被打經歷,並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在網絡上引起一番熱議。
金星痛訴兒子被打引熱議 孩子被欺負你怎辦
在一期節目中,「小朋友被欺負打回去or告老師」的辯題一經播出便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金星在節目中講述兒子在超市的被打經歷,並且分享自己的「育兒經」,不僅引起了大眾的共鳴,也在網絡上激起了一番熱議。到...
寶寶受到欺負時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當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時候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你會怎麼辦?糖糖的老家在農村,有一回糖寶在樓下玩的時候,同樓門口的一個小朋友就推了我家寶一下,然後還搶玩具,我家寶就給了,奶奶在回到家後就教我家寶...
孩子在幼兒園屢遭欺負!一個媽媽的切身經歷之談
諾諾本性裡面是一個老實的孩子,在班裡面個子雖不矮,卻經常受欺負。第一年送進小班,度過了適應期,突然有一天回家說:「媽媽,今天有一個小朋友重重踢了我一腳。」出於母愛本能,頓時心疼,按捺住情緒問他:...
寶貝,別人打你,你就要打回去是嘛?
最近幼兒園都開學啦,前幾天小編走幼兒園旁邊經過,那此起彼伏的哭聲頓時把小編嚇到了,估計是因為在爸爸媽媽身邊待久了,頭一次要離開感覺很不舍,許多寶寶一直在哭,當然爸爸媽媽只能狠下心腸送寶寶去幼兒園。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不被人傷是一種氣場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呢?這是很多媽媽困惑的問題。如果鼓勵孩子打回去的話,孩子會不會因此變得野蠻暴力?如果不打回去的話,孩子又會不會變得懦弱?
孩子,有人打你,你要打他!(內附自我保護的絕招)
貝貝媽的苦惱:上個周末,貝貝和小區里的幾個孩子聚在遊樂場邊玩耍,他們都是四五歲左右,家長們也比較放心,沒有貼身跟隨。我和另外一位家長在旁邊閒聊起來,突然,兒子眼淚汪汪地跑過來,我一看,他的小臉上...
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上幼兒園前,奶奶教給孩子「第一課」是:「別人打你一巴掌,你記得打回去」 年輕爸媽很糾結很為難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齡孩子打了一巴掌,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打回去?對於這個問題,家住下關的袁女士很糾結。袁...
孩子被打,直接打回去有效嗎?而金星卻這樣教孩子
常常看到幾個年紀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時,總是會出現矛盾,總有一方先打了另一個小朋友,被打孩子的家長很是生氣,有些家長常常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也打回去」。金星老師在某節目中也提到過自己的孩子...
孩子被小朋友打,90%支持「打回去」的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
文/冬冬爸兒子冬冬讀幼兒園大班,有一天他被班上另一個小男孩打了,還掛了彩。起因是那個男孩來搶冬冬的玩具,冬冬不想給,就被打了。他媽媽心疼得不行,嘮叨著要去找那個孩子的家長。其實,打冬冬的這個孩子...
乖孩子上幼兒園被欺負,「學了下面步驟,就壓根不是事兒!」
乖巧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或者被幼兒園的小霸王反覆欺負,家長到底該怎麼辦?我想這個話題一定是很多家長最頭痛的問題!站在乖巧孩子的角度,他更加痛苦!他可能不敢說;可能表達不清;可能聽懂了,也不敢去做...
孩子受欺負,家長該怎麼做?是讓孩子打回去嗎?
最近小編看到一篇文章,最近有個媽媽,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她非常惱火,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可爸爸卻阻止她去學校說理!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晚上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發現寶寶手臂上被原子筆畫了好多線條,細問之下...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家長應該怎麼辦?
小孩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家長的反應是怎麼樣的?A家長:告訴孩子你不能先動手,但是如果他打你,你一定要還手打回去;B家長:如果同學打你,你就走開,然後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不能和同學打架;C家長:以後
孩子受欺負了,家長應該怎麼做?
有一天,兒子眼淚汪汪地跑回家,他的小臉上有一道指甲印,很明顯是用手狠狠地抓出來的。兒子哭著說,他的小皮球被一個同齡的小孩搶了,兩人在爭搶的過程中,兒子的臉被狠狠地捏出了指甲印,老天...
「親子100問」4/100 孩子被人欺負怎麼辦?
有媽媽問: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剛開始幾個月還挺適應的,後來卻哭著對我說,不想去幼兒園了,問她為什麼,她說,班上有個小男孩欺負她,總是拿她的東西,有時還打她,她好害怕。我問她,還手了嗎,她說沒。我...
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小朋友之間的打鬧是一種遊戲,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打架。在這個過程中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中,小朋友會學會很多與人相處、體驗被打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所以,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打鬧看得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