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往往不快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一篇題為《懂事的孩子,最可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傳,文中寫道,「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認真完成任務,遵守規則,用完美的表現來爭取糖……懂事的孩子,總是乖得讓人心疼。

」在傳統眼光看來,孩子懂事是很大的優點,但很多被貼上「懂事」標籤的孩子長大後並不快樂。

超六成受訪者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懂事」的孩子

中國青年報一項對2000人的調查顯示,有65.3%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從小就是那個「懂事」的孩子。

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80後女孩張慧(化名),從小到大都是別人眼中懂事的孩子,學習好、聽話、從不跟父母要這要那。

但她現在回想起童年,最大的感受只有一個——壓抑。

逛街從不跟父母要玩具;看到好吃的零食,忍住口水假裝不想吃;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也要主動讓著人家……「我現在回想起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愛吃零食、不愛玩玩具?這要多麼努力抑制內心的渴望,才能做到!」想起小時候,張慧只覺得辛酸,恨不得「穿越」回去,抱抱那個小小的自己。

今年30歲的劉思宇(化名),電腦里一直收藏著一個視頻。

內容是「美國小女孩的生日驚喜」:她媽媽送她一個裝滿迪士尼周邊物品和零食的盒子,然後告訴她「今天我們就去迪士尼」!

「一心嚮往迪士尼的小女孩喜極而泣,而我每看一遍就會跟著哭一遍。

」劉思宇說,小時候,大人總喜歡給她各種承諾,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劉思宇常常羨慕那些所謂的「熊孩子」。

她覺得「熊孩子」才是快樂的,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想方設法拿到,從不壓抑情感,長大以後往往也是敢於追求夢想的一群人。

到底是「懂事的孩子」快樂還是「熊孩子」快樂?調查中,有43.8%的受訪者認為熊孩子更快樂,而認為懂事的孩子更快樂的僅占19.1%。

「懂事」就是「會看父母臉色」?

還有55.2%的受訪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懂事」,並不是真懂得事理,而是察言觀色,是「假懂事」。

有27.1%的受訪者認為「懂事」就是不讓大人生氣,16.7%的受訪者認為「懂事」就是「討好大人」。

「直白地說,小朋友是不是『懂事』的判斷,絕大多數是來源於父母。

」劉思宇說,仔細回想一下,你從小被教育要當一個誠實的孩子,但卻被允許甚至鼓勵說一種謊話——明明很喜歡的東西違心地說不喜歡,「其實你哪裡是『懂事』?你只是過早地『懂父母』。

在父母看來,孩子順從自己就是『懂事』,而忤逆自己心意,都是『不懂事』。

」劉思宇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它不但影響了我們幼年的價值觀,還影響了我們成年後的幸福感。

「為什麼懂事的孩子就不能『熊』?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可以『熊』但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想這才是我為什麼快樂的根源。

因為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熊』,知道收拾殘局。

」在某雜誌社工作的90後青年趙展翔認為,這才是真懂事。

爸媽說啥是啥,那不是懂事,是順從。

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其實是家長懶惰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看來,真正的懂事是懂規矩,懂得體諒人,為他人著想。

當然,孩子小時候是完全不懂事的自然人,規則習得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適應。

但懂事未必就是壓抑自己。

孫宏艷直言,現在「聽話文化」確實存在,堅決要求孩子順從是違背孩子天性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要教育引導孩子懂社會規則,但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其實是家長懶惰——只為自己省心,壓抑了孩子天性。

調查中,55.9%的受訪者直言,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長。

「我們只知道自己曾經被打了一頓就『老實』了,順應父母的心意就『安全』了,我們從來沒被講過道理,我們卻要對自己的孩子講道理。

我們真是苦兮兮的一代。

」但劉思宇內心無比堅定的一點是:想有比我們更好的孩子,就要成為更好的父母,學會正視自己,表達願望,真誠友善地和他人相處。

然後才會擁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懂父母」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乖孩子等於好孩子?原來這麼多年家長們都錯了

不久前,遇到了一位做心理諮詢師的老師,從他口中聽到了一位媽媽的故事。1.這位媽媽是他的一位客戶,她擔心自己的女兒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女兒很聽話,但是一直改不掉吃手這個習慣,已經三歲了,可是還每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