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人還是學做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正確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體育是當今初升高升學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成為了很多學生的拉分點。

在一次家庭教育諮詢中,一位家長埋怨即將面臨畢業的女兒「太愛多管閒事」,問其原因,媽媽舉了個例子,說是每次跑步都跑在全班倒數第二的女兒,在體育測試時還要轉過頭去鼓勵跑在最後的同學,在學習上也是這樣,總愛操心別人的事,自己的學習一直上不去。

聽後我為家長的苦惱而不解,因為在這件事上,我更多的是看到了孩子善良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她的多管閒事。

在現在這種急功近利的社會下,很多時候家長們看待孩子的眼光也會功利化,而成績,成為了大多數家長評判孩子優不優秀的唯一標準。

「你只要管好學習就行了」成為了許多家長的口頭禪。

然而,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發光點,我們不能因為自認為很用心澆灌的苗子沒有及時開花,就斷定他不成大器,說不定他可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呢。

個人認為,教會孩子怎麼做人比教會孩子怎麼做事來得更重要一點,品德教育才應該是孩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某些穩固的特徵,便是他的道德品質,而品德如何,對這個人的人生道路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而現實情況是,許多家長的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開發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

他們總想著「現在孩子還小,沒事,等大點再教育也來得及」,諸不知這是教育惰性的表現,很多事情,錯過了最佳時機,就真的來不及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們向母親和父親講,從兒童懂事的初期起就應該讓公民的品質在兒童心靈中形成,樹立和鞏固起來,公民意識和公民情感發源於兒童時代,播在兒童心靈中的一粒小小的種子,會長出茁壯的幼芽,長出深根。

」如此說來,孩子的品德教育應該是越早越好。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同時,還要以身作則,品德教育重在潛移默化。

可以參考以下六種方法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1、遊戲法

這個方法適用於較年幼的孩子,注意遊戲的內容要健康、有趣並且具有吸引力,遊戲中獲取好的結局的必須正直善良之人。

2、榜樣法

孩子喜歡模仿,特別是模仿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所以一些不好的行為我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現,特別是夫妻間的矛盾,這不僅會給孩子們帶來負面教育影響,更會降低夫妻雙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嚴。

父母尤其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他人,對於一些是非正誤的事情,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跟孩子闡述。

3、自我管理法

當孩子有了獨立行動能力之後,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讓孩子覺得「能夠獨立完成這一件事情」時光榮的,如果孩子沒能很好的完成,請記住一句話:「溫柔的鼓勵所起到的效果遠勝嚴厲的苛責」。

4、行為約束法

父母要用合適的方式去約束孩子自身的行為,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如:不能隨地扔垃圾、不能大聲喧譁等,如果孩子觸犯了規定,給出一定的處罰措施並且嚴格執行。

5、故事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父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編個小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能夠從故事中獲得感悟,另外,也可以經常給孩子們講一些通話故事,讓孩子學習故事裡人們的良好品質。

要注意的是,故事法要結合一定的行為訓練,這樣才能起到一個好的效果。

6、忽略法

不難發現,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為了引發父母或者是老師的注意,針對這樣的孩子時,要採用故意忽略法。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急著批評或提醒,有時候還會起到一個強化行為的作用。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那是母雞也會的事,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教育。

」教育孩子是講究技巧的,父母的正確引導對孩子的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做人,還是學做事,你教對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必看:幼兒早期品德教育的3個法寶

幼兒教育網指出,品德教育的起始性,要求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身上開始萌發出來的品德上的幼芽,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這就要重視品德起步教育的三大法寶:(一)在表揚、鼓勵中教育 這就是說,當兒童第一次做...

父母"以身示教"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途徑

為什麼同樣一個班級的孩子,成績差距這麼大,除了智力方面的原因外,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全神貫注地聽講,時而做小動作,摳耳朵,挖鼻孔,抓頭皮,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