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熊孩子不聽話,看台灣教育專家張旭鎧支招好辦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聽父母抱怨孩子為什麼都不聽話?

愛頂嘴、唱反調、愛發脾氣、太調皮,到底要怎麼溝通、怎麼教?孩子不聽話,讓父母覺得很沒輒嗎?專家建議,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要找出原因,並想想是否是自己的因素造成,並且調整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才能在良好互動下教好孩子。

孩子聽話的前提:懂得爸媽說話涵意

台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表示,學齡前孩子所謂的聽話,必須聽懂父母說的話,也要能懂父母說話的涵意,有些家長管教時會講反話,例如:「你再皮就試試看、再丟東西就試試看」,結果孩子因為不懂話中意思,就真的去試、去丟東西了,這時候媽媽就更火,而孩子也感到委屈,會問媽媽:「你不是要我試試看嗎?」所以要先清楚孩子聽不聽得懂。

究竟多大的小孩可以聽懂父母說話的涵意?張旭鎧老師表示,所謂聽得懂不只是語言,也包括表情、語調等,一般出生9~10個月孩子已懂得察言觀色,甚至有孩子六、七個月就會。

此階段或許言語上不是很懂,但是已經會看父母表情來做互動,知道爸媽是高興或生氣,親子互動多從這時候開始,而即便孩子已聽得懂簡單單字、語言,但是大腦神經理解力還不好,所以需要給時間做反應或去理解,這也是家長要先了解的。

不同階段孩子,要用不同方式引導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原本叫他來,他會乖乖扶著牆壁走過來,但是有一天卻叫不動,父母不能就此認定孩子不聽話,其實各階段的孩子在意的點不同,所以不同年齡的孩子,要用不同方式教導。

例如本來單純叫他來他會過來,但大一點的孩子特別愛玩,就不能再用以前的命令,可以換一種方式說:「孩子過來爸爸這裡,這裡有好玩的東西」,就能吸引孩子注意。

那些狀況最讓爸媽受不了?

◎不聽話、愛頂嘴

孩子也是需要面子的,有些孩子是因為要找台階下才會頂嘴,例如媽媽在爸爸面前罵孩子、爸爸在外人面前罵孩子,讓他很沒面子,才會有頂撞的情形。

父母要知道,孩子和自己小時候是有一段差距,以往孩子頂嘴的內容,家長可以反駁回去,但因為現在的小孩得到的刺激比以前更多,無論生活經驗或智商等等,都比上一代來得多,反應也特別快,因此常常讓父母不知如何去呼應。

◎學爸媽說話,甚至抓語病

除了會頂嘴、講謊話或故意調皮搗蛋之外,有些孩子甚至會模仿爸爸媽媽說話,例如媽媽說:「你的蠟筆怎麼沒收好?」孩子也跟著說:「你的蠟筆怎麼沒收好?」孩子學父母講話或抓父母語病,也會讓家長感到很沒輒。

◎拿爸媽訂的規則回嗆

孩子也會拿爸媽所訂的規則回嗆,例如孩子哭鬧、發脾氣、大聲講話,爸媽會說:「我不是告訴過你不要大聲講話?」此時父母本身聲音一定要比平常大,孩子會反過來說:「你不是說不能大聲講話,你自己不是也一樣?」

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規範太嚴格

教導孩子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規則訂好,但是要觀察孩子是否真的能做到,適度超出能力範圍的規定能幫助孩子進步,但要記得不能超出太多。

例如已經規定孩子把圖畫好就能吃顆糖,孩子知道爸媽是愛我的,所以沒完成也會硬ㄠ,讓父母很難做,建議規則一旦訂好就要執行,媽媽可當場把這顆糖果吃掉,如果孩子哭鬧,可以告訴他:「不要哭,把圖完成就能吃」,甚至完成後可以針對表現很棒的地方再多給一顆。

孩子會建立一個觀念,只要聽話、順爸媽的意,就可以得到獎賞。

還有一種狀況,如果已規定晚上九點要睡覺,但孩子想玩會拖延,這時候是可以給一點彈性,而此彈性並不在規則當中,所以要讓孩子知道這次的改變是爸媽給的恩惠。

◎老是用命令、恐嚇、威脅方式對孩子

教導孩子過程如果只用命令、威脅方式,當孩子語言溝通能力更好時,會與父母對抗,所以不如採取利誘(非一定是用物質)方式,例如爸爸說:小明把報紙拿給爸爸,孩子可能會拒絕,同樣語詞,但是用不同態度而非命令式語氣,孩子會有不一樣的反應,例如以溫柔語氣說:小明幫爸爸把報紙拿過來,孩子比較能接受。

此外,有時候威脅方式反而會造成將來更多問題,例如媽媽告訴孩子:「你再不過來媽媽就不愛你了!」或「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人!」剛開始孩子一定會害怕,但是大了就知道都是假的,所以孩子不會有什麼反應。

又如媽媽可能會說:「如果再不把書包收好,我就把你趕出去!」就算孩子不收,爸媽也不可能將他趕出去,而萬一真的把他趕出去,會發生什麼後果就很難預料。

◎動不動就體罰、責罵

處罰是很多爸媽會用的方式,但是要知道處罰後可能產生什麼問題。

處罰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能變成體罰,在孩子體力可接受範圍內是處罰,如果超出範圍,會造成傷害就算是體罰。

例如學齡前孩子罰站,一分鐘之內是ok的,但是超過半小時就不恰當。

最重要其實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父母要給予處罰,而且過程中不要把情緒放進去,更不能只一味的責罵,例如有些媽媽會在當下對孩子說:「看吧!你就是不聽話才會被罰站」,孩子會覺得自己已被限制還要被罵,往後比較容易有「凡事都怪別人」的個性,可能在學校經常會罵別人,進而影響同儕之間的關係。

嚴格管教要看個別家庭狀況

像虎媽的嚴格方式並不是不好,但要知道虎媽不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有兄弟姐妹可以做情緒方面的宣洩,如果只有一個小孩,就不適合太嚴厲的方式管教,否則孩子大一點會抵抗、逃避,在學校會欺負同學、老師,初中可能就逃學、逃家。

張旭鎧老師表示,以前在精神科處理初中逃學逃家的問題小孩時,曾有媽媽來門診第一句話就說:我從小就給他嚴厲管教,怎麼會這樣?原因就是太過嚴格。

面對孩子不聽話,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

面對孩子所謂不聽話的各種狀況,爸爸媽媽會問,到底該怎麼辦?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本身需要思考,想想是否要用比較適當的溝通方式來與孩子做互動。

◎找到適合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如果我們把孩子不聽話定義為比較調皮、愛唱反調、不聽指令做該做的事,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首先應該想想有沒有其他表達或溝通的方式?而不是用自以為是的方法硬要孩子接受,尤其在工業化、社會化影響下,一定要找出適合的方法,至於要怎麼找?就是儘量去嘗試,知道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最願意和爸爸媽媽玩,那就是可以和孩子溝通的方法。

例如有位媽媽用手機設定一種專與孩子溝通的鈴聲,只要孩子聽到這個鈴聲,就是提示孩子要注意媽媽。

爸媽不能只有規則,更重要是要有溝通,訂定大家可接受的規則,例如針對大本小朋友,可要求他們寫名字以學會負責,到國小已認得字,可以把規則寫在紙條,給爸媽簽名,也讓孩子清楚知道要遵守那些規則。

◎用獎勵方式教導

很多爸爸媽媽會認為,我們以前不聽話都要被處罰,不是打就是罵,但是現在的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且將來要面對的挑戰和我們過去也不一樣,所以必須因材施教,不能用過去自己所受的方式來教他們,現在講求的是愛的教育。

建議父母嘗試用正面方式,讓孩子知道聽話可以得到什麼好處?例如媽媽出門買了糖果回家給孩子,孩子一定很高興,此時可以請孩子做一件事,不一定是複雜的事,像是撿一張垃圾、和媽媽抱一下都可以,這些能幫孩子大腦建立一個觀念:「聽話就可以得到獎勵」,我們稱這種方式為「行為改變技術」,此技術可幫助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只要我聽話,就有好的回饋。

這些處理方式,爸媽要避免

◎情緒失控,無法冷靜

孩子不聽話,爸媽直冒火,這時候一定要先察覺自己情緒,假如正在火頭上,建議在確定孩子於安全狀況下,先和孩子隔離,背對孩子或先到旁邊做深呼吸,把自己情緒放下,處理孩子的行為,想好之後回到孩子身邊,告訴孩子那裡不對、那裡要改變,而不是不停的罵,這樣孩子會認為,只要忍一下被罵完或打完就沒事。

◎孩子不聽,直接開罵

例如孩子不接受指令,玩玩具會亂丟,當零件不見了,孩子抱怨時,媽媽如果說:「不是告訴你不要亂丟嗎!」孩子認為玩具已經不見,還要被責罵,無法取暖的情況下可能會哭鬧,這時候媽媽就更生氣。

孩子不會喜歡媽媽說負面的話,假如一有問題就被罵,容易有預期心理,例如打破杯子就知道媽媽會罵我,並且要我清理。

家長其實可換一個較正面的方式處理,張旭鎧老師以自己為例,當兒子不小心打破杯子,會說:「你怎麼知道我要換杯子?」用不按牌理的方式對待,孩子會覺得很新鮮,就會解除心房,這時候再告訴他:「杯子碎片會割傷身體,你先後退,我們一起打掃地板」,記得千萬不要讓他只在旁邊看,一定要讓他參與,否則以後很容易再犯。

◎一有問題,爸媽總是念不停

又如孩子剛戒尿布,但還是會有尿褲子情形,主要因為膀胱括約肌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媽媽常會說:「不是告訴過你已經戒尿布了,為什麼還會尿褲子?」媽媽可能會一直念,並且要孩子把褲子換掉,又因為要擦地板,所以叫孩子走開,孩子就只能聽父母念而無法成長,將來到學校可能不敢去尿尿,經常憋尿,進而影響專注力。

建議可以讓孩子自己換褲子,再給他一條抹布,一起擦地板,要讓他參與,慢慢再教他擦乾淨,孩子覺得尿褲子之後要自己脫褲子還要擦地板,覺得很累,以後想尿時就會提醒自己。

家長如何知道管教技巧很OK?

管教過程可觀察孩子的反應,雖然爸媽都是為孩子好,但孩子一開始可能不接受,例如孩子晚睡,第二天上學遲到,被老師念或被同學笑,爸媽可以規定八點半一定要進居室,第一天孩子會鬧脾氣,但第二天沒遲到,晚上就可以問孩子:「今年早上起床是不是精神很好?因為早上早起,精神好,在學校就玩得特別開心」,用這種方式就能好好引導孩子。

還有一些細節必須要注意,例如孩子看到爸爸手機就拿過來,爸爸會糾正:「要說爸爸手機借我」,當他在學校看到同學的東西,會跟同學說一聲就拿走,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但缺忽略了一點,就是沒有徵求同學答應,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多一點社會經驗,否則到幼兒園接觸團體生活,會有許多問題。

長輩在,管教不同調該怎麼辦?

另外讓父母很頭痛的就是三代同堂容易有「教養不同調」問題,張旭鎧老師以自己為例,兒子如果玩到12點,媽媽要他睡覺卻叫不動,自己會出面說:「玩具不用收,馬上睡覺」,不能等他收玩具,否則會拖更晚,等第二天再由孩子自己收。

不過阿嬤會說:「沒關係,再玩五分鐘」,兒子很快便學起來,往後常說:「阿嬤說可以再多五分鐘」。

類似問題必須大人一起溝通,爸媽要尊重長輩想法,但也要讓長輩了解自己的用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聽話,教養有技巧

愛頂嘴、唱反調、愛發脾氣、太調皮,到底要怎麼溝通、怎麼教?孩子不聽話,讓父母覺得很沒輒嗎?專家建議,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要找出原因,並想想是否是自己的因素造成,並且調整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才能...

常聽父母抱怨孩子為什麼都不聽話?

愛頂嘴、唱反調、愛發脾氣、太調皮,到底要怎麼溝通、怎麼教?孩子不聽話,讓父母覺得很沒輒嗎?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要找出原因,並想想是否是自己的因素造成,並且調整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才能在良好互動...

正確管教,KO寶貝壞行為

當襁褓嬰兒漸漸長成活潑靈動的幼兒,父母所付出的心力已不僅僅於食衣住行方面,「教養」問題才是真正令許多爸爸媽媽煩惱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講不聽?為什麼孩子越教越壞?檢討孩子的調皮行為之前,是否成人應...

乖孩子是打出來的

我在上正面管教家長課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爸爸說:「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打一頓他就聽話了,何必要搞得像你們這麼麻煩」 他這句話引起了媽媽們的群體攻擊。「怎麼能打孩子呢!」 「你太不負責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