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管教有「方向感」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身為父母的兩難是:希望孩子有好品格,但也怕在管教中傷了親子關係,其實有定見的管教才能給孩子方向感,也能避免家長咆哮,找回愛孩子的能力。
「管得不夠,怕他走歪路;管得太多,怕他漸行漸遠,變成一個連我也不認識的人,」育有兩個男孩的陳媽媽說。
是的,你我都有過這個困惑:管教那條線要畫在哪裡,才能當個不卑不亢的父母?
大環境的改變、家族與社區的崩解、網絡與資訊的快速流通、價值的多元,使得這代父母雖然比過去更認真吸收教養新知,但教養小孩比過去更加困難。
天平的一方是害怕孩子生氣,不敢管的家長。
「媽媽打電話來拜託我,請她的小孩穿外套,她擔心小孩著涼,」某中學蘇老師說,老師需要代勞原本屬於家庭的管教愈來愈多。
另一方是訴諸權威和體罰的管教過當。
三歲的吳妹妹天天又哭又叫,鄰居還目睹她被爸爸推出門外罰站。
社工介入調查後發現,吳妹妹胸前、背部、眼角都有傷痕,爸爸說:女兒活潑好動,他只是管教小孩。
多數父母在天平的中間,要愛還是要管,讓人舉棋不定。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指出,孩子好的行為不是生來就會,所有的管教都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健全個體。
其實愛孩子與教孩子並不違背,有時候反而因為有教養定見的管教,你才能離開日復一日的咆哮、混亂與狂飆,拾回愛孩子的能力。
家教的原則簡言之,問題不在「管多少」,而在這個管教是不是帶著愛與方向感。
有方向感的管教,具備四個原則:
1
孩子被允許當孩子,成人必須願意當成人,為孩子立界限。
孩子不會因為太多的愛被寵壞,父母的感情、溫暖、擁抱都是愈多愈好。
孩子會變壞,是因為大人不敢管:關鍵時刻,不願勇敢說不、設界限,甚至,為了彌補自己在老頭上的制度,用縱容、降低標準、物質享受······來取代愛。
很多父母不計代價想要成為孩子的朋友,但是德國兒童與青少年問題研究權威麥可·溫特霍夫(Michael Winterhoff)強調,唯有把孩子當孩子,父母才能完成教養使命。
明確的「界限」讓孩子有安全感,也容易自律及尊重他人。
家庭的界限不需要多,但立下就要徹底執行。
擁有一兒一女的親職講師、親子教養部落客魏瑋志(澤爸)分享,在他家孩子只有發生兩種狀況,大人才會介入:一是危害自己或他人安全,例如跑過馬路或打人;二是影響他人權益或生活,像是進電梯就每個樓層都按。
其他的事,他就儘量陪伴孩子去體驗後果,像是打翻飯就陪孩子一粒粒撿起來,把地板清乾淨。
了解一些管教技巧是必要的,善用技藝但不依賴,所有的管教技巧都是為了協助孩子過渡到自律、自主的方法。
2
當個有自己「教養有自己見解」的父母。
你一定和多數父母一樣讀過不少書,從網絡及報紙雜誌中閱讀過數以千計的管教文章,但在面對孩子負面行為仍束手無策,「這些原理原則我都知道,可就是做不到!」身為職業婦女的鐘小姐說。
關於教養的建議太多,如果沒有一開始就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個性,了解自己的教養期待與方向,父母很容易迷失在「怎麼管?」的技術層面。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種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
思考「你對孩子的期待」、「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從中找出適合你的管教技巧,加以練習,直到感覺舒適且對你和孩子有效果為止。
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為了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不會困惑於茫茫的教養資訊不知所措。
3
不只管理行為,更要在乎情緒。
提及今年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許多專家都提到情緒教育的重要。
「當一個孩子行為沒有大狀況,功課也還可以,我們都覺得這個孩子不需擔心,」揚俐容點出許多家長的迷思,她認為,學校和家庭對於情緒的忽略,讓我們不在乎孩子心裡的微小變化。
當你又被孩子行為氣到腦充血時,提醒自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這個時刻,什麼都不做,只是過去抱抱他說:「媽媽很愛你。
」對大孩子說:「我知道。
」等情緒過後再來處理事情。
除了重視孩子的情緒,你更要在乎自己的情緒處理。
當孩子故意說:「我討厭你!」「你那麼丑,我長大以後不要像你。
」這類的話測試你、激怒你時,你當然可以生氣,你可以跟他說:「我真的很生氣,我現在不想跟你談這個問題,我們明天再來處理。
」
允許自己當一個「有人性」、「會生氣」的你父母,但也要提醒自己,父母就是要當一個比孩子成熟、能夠自我控制的人。
你的包容會讓孩子有力量面對自己的情緒和錯誤。
你梳理自己情緒的「示範」,也是他最好的身教。
4
以愛與了解為基地
管教、管教,「管」和「教」其實是兩件事情:「管」是一種權力關係;「教」則必須建立在愛與了解之上。
「這個愛是『沒有條件』的,只是因為你是你,所以我愛你,」。
了解管教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孩子負面行為後的動機更是關鍵。
許多負面行為是表徽,是孩子求助的方式。
育有兩男一女的寶血幼兒園園長何翩翩發現,老么妹妹是個「做得到」的孩子,當她開始賴床、亂發脾氣,多半是因為何翩翩那陣子事情太多,沒有足夠的陪伴導致的情緒反應,只要增加專心陪伴的時間,妹妹的行為就會改善。
「幾次交手,我發現一招:不管他無理取鬧什麼,只要趕快抱著他,體諒的秀秀他,表現出不管你可愛還是無理取鬧,媽媽永遠愛你(這真的很難,因為其實是多麼的想揍他)。
神奇的是他的心情就會慢慢平靜,」在媒體工作的MIMI每天都在更換戰略對付狀況不斷的兒子,但她最近發現,孩子多數的壞情緒都是在「討愛」,給他足夠的愛,以前讓她傷透腦筯的行為問題竟然慢慢改善了。
如果你不夠了解孩子,很容易在負面行為出現時授尋有效的管教技巧,因為沒有「對症下藥」,所以那些技巧用起來效果不大。
有了愛,親子關係穩固,孩子會在乎你的讚美、指責、獎勵、處罰,這也讓所有管教技巧變得有效。
品格養成,教養方法不是唯一指標
所有的管教都不要忘記,我們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讓孩子更好,也因此,我們願意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個夠好的人、更好的父母。
但是,即便你再努力,也只能盡力給孩子愛和有方向的管教,卻無法期待他長成相像中的樣子。
「教養的迷思」一書指出,教養並非孩子人格的唯一指標,還有許多老頭使不上力的地方,包括基因、環境、社會文化,同齡人之間的接處等。
尤其在青少年之後,同齡力量會遠大過父母。
「父母只能盡力做他能對做的事,讓孩子知道爸媽愛我、看著我。
他有一天會回來,」從事青少年咨商的楊淑芬強調,那些把心門關上的青少年,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還是考慮著大人,用他們的方式在體貼大人。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就如詩人紀伯倫在《先知·論孩子》中的比喻,「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對於一把及欲探索世界的箭,你能給的,就是有方向感的愛。
做對這件事,孩子鬧情緒,就是大腦發育最佳時機
相信每個家長都為孩子的情緒失控頭疼過,寶寶聽媽媽交流群里,經常有媽媽問「我家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那麼多養育書籍,該聽誰的?美國腦科學權威、知名兒童發展專家「丹尼爾・席格」提出了順應大腦構造及發...
孩子生氣順手就打人要怎麼管教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小孩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言不合就打人,這該怎麼辦?孩子生氣順手就打人要怎麼管教?下面一起看看吧。1、小孩打人時父母要改變孩子的目標父母是很難讓一個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
工程師爸爸教我們正確應對孩子的哭鬧,讓爸爸成為上班族的「好爸爸」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嬰兒啼哭打擾親爸睡覺,遭瘋狂摔打扇耳光掐脖子,寶寶的哭聲令人十分的揪心,網友們聲討一片,爸爸真是人渣、豬狗不如、沒有資格做父親……這位親爸的做法看的我是心驚肉跳。
正確的「戒吼」方法,保證孩子聽話(建議永久保存)
凱叔說kaishushuo每次對孩子發火之前,腦海里有兩個小人對話,一個說「這熊孩子,我要氣炸了」,一個說「要冷靜」。結果,說「要冷靜」的小人被憤怒的小人分分鐘消滅……道理都懂,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
爸媽再抓狂,也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你不聽話,警察會來抓你!」、「媽媽沒有不乖的孩子」、「活該,早跟你說跑來跑去會跌倒」……教養孩子時,您是否曾說過這些話?大人的負面語氣與態度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與發展造成什麼影響?怎麼說話才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