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獨睡問題上,我想照養豬的方法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答:孩子不願意一個人睡覺,說害怕怎麼辦?

有網友說,自己八歲的侄子,至今還不敢一個人睡覺,每天變著法子說自己害怕,擠在爸媽中間睡覺,問他害怕什麼?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件事情,在親戚朋友圈裡傳了開來,其中一個說孩子怎麼那麼沒用,說自家三歲的娃早就一個人睡覺了。

哥嫂聽了,覺得很丟面子,就向那位親戚取經,那位親戚洋洋得意的說道:一到睡點,我就把他關房間裡,怎麼哭都不理,後面知道哭沒用,自然而然就會一個人睡了。

愚蠢的親戚不知道,讓孩子在哭聲中獨睡,傷心更傷腦。

其實,在睡眠問題上存在不同的選擇,並不是缺陷,而是差異。

2

不少媽媽總會抱怨,以前我們是沒條件,和媽媽擠一起睡,現在他們都有自己的小房間了,都那麼大了,怎麼還要粘著一起睡呢?

這裡,我驚訝地了解到,不只是小一點的寶寶,很多上高中的孩子都不敢一個人睡覺。

最後,一位做心理研究的媽媽發表了不同意見,她說,按照這樣的方法,孩子很容易會產生心理問題,,這種恐嚇式的做法會讓孩子懼怕睡眠,提前焦躁。

此話一出,媽媽們頓時沉默下來,陷入沉思。

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睡覺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上世紀後半期,在代表著「世界先進文化」的美國城市家庭中,父母們幾乎沒人懷疑「儘早訓練孩子獨自睡覺」的正確性,也幾乎沒人問為什麼,因為大家認為這是有文化的人都該懂的「常識」。

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心理學院主任霍弗爾(M.A. Hofer)就孩子合睡還是獨睡的問題做個研究,研究調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與母親合睡的孩子,體內的皮質醇(cortisol)水平較低,而自己獨睡的孩子皮質醇水平較高。

皮質醇是一種應激激素(或俗稱「壓力荷爾蒙」)如今,大量研究已經證明:水平較高、持續時間較長的皮質醇,對於兒童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的早期發育,具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研究表明:合睡」或「獨睡」的方式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成人能否幫孩子及時緩解「夜間的壓力」,讓孩子重新進入放鬆的睡眠狀態。

3

這些年,新聞里,孩子半夜出門找媽媽,抑鬱等問題的比比皆是。

很多人說這是常見事件,但要知道,常見,往往是最致命的。

微博上曾出現過一個溫暖事件:一個不到兩周歲的小寶寶深夜出現在大街上,渾身凍得直哆嗦,幸好碰上了一個外賣小哥,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小寶寶裹上,並報警找到了的他的父母。

父母一過來,情緒很激動,警察叫他們去裡面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一進去,孩子就哭了,父母很激動的抱著孩子。

網友紛紛為外賣小哥點讚,但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父母是趁著孩子熟睡,出門去吃夜宵。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認為把孩子哄睡了就好。

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玩累了就會睡,在這過程中,極度渴望父母陪在自己身邊。

近幾年來,有不少育兒專家學者提出孩子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強制獨睡理論。

其實,對孩子來說,最好的睡眠莫過於父母的安撫,注意孩子的接受程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你一定不知道,安撫孩子睡眠,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指數。

4

如今,越來多的家長喜歡談到一個詞「獨立」

放在教育里,其實就是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自主,通俗來說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可這種獨立不是這樣靠恐嚇就有的,而是原生家庭一天天培養和影響出來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過近10年的數據收集,就發現能走到人生豐盛頂點的人,大多童年都有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有兩個女兒的馬伊琍,曾經受「獨立育兒理念影響「,堅持跟大女兒分開獨睡。

但是她帶二胎的時候,認為活生生的帶孩子的經驗勝於理論,曾在微博上感概:分明越是滿足依賴感是從嬰兒時期就能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真正獨立。

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只要給足了安全感,獨睡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那麼,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接受獨睡呢?

言語鼓勵,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由於大腦發育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使得他們已經能夠理解並接受許多道理了。

家長可以通過小故事、兒歌等向寶寶宣傳獨自睡覺對身心發育的種種好處,還可以平靜委婉地告訴孩子,自己以前也是如此害怕,後來習慣了就不怕了。

朗讀者中袁泉坦言。

在年少離家求學時,母親在宿舍宿舍床頭留下的那290封家書,就是自己在外求學的最大力量。

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嗎,振作起來!

布置一個孩子喜歡的環境

父母可以儘可能的讓孩子發揮主動性和想像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房間,並暗示孩子,房間就是屬於他自己的,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被爸爸媽媽打擾。

這樣,孩子會感到他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從心理上滿足了孩子獨立的需要,同時為孩子創造了單獨睡眠的環境。

把握分寸,循序漸進

有的孩子與父母分房睡會出現反覆現象,可能半夜就跑回父母的大床上,不願意回自己的房間了。

家長不應該對孩子大聲呵斥,令孩子感到更緊張更清醒,也不應心一軟,就接納孩子,結果前功盡棄。

父母應堅持把孩子送回去,鼓勵並陪伴他重新入睡。

當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時,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安慰,這時,可以與孩子暫時同睡,滿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時也方便家長照顧。

因此沒有特殊情況,不必在怎麼睡的事情上過於較勁,因為總有一天,孩子會自己離開我們的房間,並且總有一天,他還會離開我們的家門。

良好的引導,往往是生活的中的一點一滴,通過科學方法慢慢培養出來的。

5

別讓孩子因為你的熟睡,丟了命

一名出生僅33天的男嬰因為窒息離開了人世。

前晚睡覺時,這個小寶寶與父母同床睡在了父母中間,凌晨3點50分許,寶寶的父母發現他沒有了呼吸,120急救車將他迅速送至醫院搶救,最終因窒息搶救無效死亡。

「熟睡中的父母對嬰兒造成意外傷害的事件屢見不鮮。

近年來隨著年輕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讓嬰兒單獨睡在一張嬰兒床上的家庭越來越多,因此嬰兒熟睡中被壓甚至致死的事件相對過去十年是少了很多。

比起僥倖,我們要知道睡眠的底線是什麼,嬰兒不能因為睡眠方式而受新生兒猝死之累。

保證嬰兒的睡眠安全,是任何睡眠問題最核心的前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照本科宣也許會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通用的教養方式。

就像社會學家Suan Stewart 所說:

育兒是文化、社會、家庭具體情況的結合,要知道,」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採取適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方式,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因為,孩子的成長,終究是所有系統作用下的綜合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3件事做好,與孩子分房不再是煩惱!

與孩子分房睡一直是寶媽們糾結的事情之一,早一點好呢還是晚一點好呢?不分房,跟老公的xing生活都快沒有了;分房吧,又怕孩子心靈遭受創傷。嘖嘖嘖,一想到孩子的心像高檔玻璃摔下的時候「piling」...

新生兒多大時,能與父母分房睡?

寶寶出生以後,許多父母為了方便夜間照顧,通常讓寶寶和自己睡在一起。但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超過6個月大的孩子若是跟父母同睡一個房間,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

家長這麼做,孩子才能快速接受獨自睡覺!

寶貝已經三歲多了,郭寶媽開始考慮和她分開睡。不過,孩子卻總不肯離開,即使睡著後把她放到小床上,夜裡醒來就會無休止地哭鬧,直到父母陪睡。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睡習慣,使得孩子容易接受呢?

分床睡還是同床睡?先問問寶寶的感受吧

許多接受了新式育兒理念的新媽媽認為,要培養寶寶獨立的性格,最好讓寶寶和父母分開睡。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首先,讓小寶寶單獨睡覺,可能面臨諸多困難,比如寶寶因為沒安全感而睡不踏實,不停哭鬧,晚上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