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陪那麼多,只陪一點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陪伴

一.

上周末我們帶孩子去商場,一個廣告單張飛到我手裡,我定睛一看上面一句話吸引了我的注意:「早教早教,越早越笑;早教,替你給孩子最好的陪伴,一切從早開始」。

「陪伴」也能替代嗎?這樣的話應該很快會興起一個新型行業叫「陪伴替身」,類似於現在的單身族逢年過節請的男女朋友替身。

哎,「陪伴」這個多麼溫暖的字眼,它的真正涵義到底是什麼呢?

曾幾何時,社會上開始流行一句話叫「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或者「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為了對得起孩子,很多年輕父母忍痛割捨遠遊的吸引,拒絕了一些不必要的應酬,男人也開始早點回家,女人更是捨棄更多,從職場白領到全職媽媽,相夫教子,安心養娃,不得不讓人點頭稱讚。

可見人們對於陪伴的重要還是非常認同的,但是對於孩子,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或者一個高質量的陪伴呢?

二.

我的姐妹靜,每天除了忙工作,就忙家務,忙完家務忙孩子。

真的是「日理萬機」,偏偏孩子也很喜歡和她玩。

那天聽她講了最近家裡發生的一件看似小事的事。

有一次某天下午靜有事需要外出,走的時候,孩子在玩拼圖,爸爸在一旁刷著手機。

看到這一幕,她心裡特別的不放心,覺得很對不起孩子,但是沒辦法,有事在身,只得舍小家而顧大家,但是辦事途中整個心都吊在孩子身上,途中竟然看見爸爸還在發朋友圈,不知道孩子又過了怎樣的一個鬱悶的下午,想想心裡都是不悅。

辦完事迫不及待地回到家,當然免不了對爸爸「盤問」一翻。

爸爸還振振有詞說:「我不是在陪著他嗎?還要怎麼陪?我就坐在他旁邊看著他啊。

」靜一聽火氣就不打一出來,但還是強壓怒火問他:「我陪孩子搭積木的時候,他搭成了,我豎起大拇指,鼓勵他搭的更高些;積木塌了,我會說沒關係,我們一起重新來;如果他一直搭一種樣式,我會啟發他再想想搭個其他的樣子,你會這樣做嗎?」他自知理虧就默不作聲了。

她又接著說:「我們到底該怎麼陪孩子?其實我並不是非要你和我一樣陪孩子,但是可以參考一下我的辦法,你觀察過孩子玩布偶嗎?一個人玩不到一會兒就放回去了。

因為布偶不會陪他笑,不會陪他哭,不會跟他說話,除了靜靜地看著他,什麼也不會,如果你也是這樣,那和一個人玩有什麼區別,多沒勁呀 !那你不就成了布偶爸爸了!」

「嗯,我明白了,難怪他不喜歡和我玩。

」布偶爸爸剛才緊繃的臉也鬆弛了很多,有點慢慢開悟了,靜溫怒的表情也稍微舒展開,嘆了口氣。

這個現象應該在大多數家庭都有,尤其是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多半是半游離狀態,一手刷著手機,一邊陪著孩子,你說他沒有在吧,確實他也在,你說他在吧,他又好像隱形人。

所以這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有需要幫忙的地方,明明爸爸就在身邊,孩子卻像看不到爸爸一樣,不會找爸爸幫忙,因為你不重視孩子,孩子自然也不會覺得你重要,我們家寶寶有需要幫助的大多也是來找我,因為他知道誰是他及時的幫助者。

所以很多的時候可能你只是看上去在陪伴而已,實際大多數時間不是你在陪伴孩子,而是孩子在陪伴你,你只是以為那就是陪伴而已。

三.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香港特首鄭林月娥在陪伴孩子上是我認為絕佳的榜樣。

雖然身在要職,但是她知道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重要,兩個兒子小的時候,幾乎沒有參加過應酬,也沒有請過保姆和女傭,倒是自己喜歡親自下廚為孩子做簡單的飯菜,目的就是想讓孩子感知到母親的溫度和家的溫暖。

在林鄭月娥眼裡,陪伴孩子成長,比其他都重要。

她不要讓她的孩子,在最渴望愛的時候,卻發現沒有陪伴。

後來兒子到英國讀書時,小兒子正處於叛逆期,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更多的陪伴在孩子左右,她請求降職調到英國,孩子的父親也辭去香港某大學教師的職務,夫妻二人雙雙陪伴在孩子身邊,最後兩個兒子一起考進劍橋大學深造,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係非常融洽,尤其是和母親更是非常親密。

我想鄭林月娥應該不只是陪伴孩子學習或者做飯這樣簡單的事而已,那是家教和保姆都能完成的工作,她更多的應該是給孩子愛的傳輸、積極正面的引導和鼓勵,在孩子最需要時候,她沒有錯過,從而帶給孩子安全感的保障,還有內心的幸福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這是一個高質量陪伴的良性結果。

可能很多人會說人家是上流階層,高知人群,進出有路,升降有度,愛子有方,我們普通老百姓,每天像無頭的蒼蠅,來自三線城市奔波在一線城市,為了能落戶能買房,哪裡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啊?

請注意,這裡探討的還不是時間和精力的問題,無論如何,若你認識到孩子成長的重要,陪伴的時間總會有的,我們要深入的來看同等時間下,陪伴的質量和方式的問題,若你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陪伴,必能做到在你陪伴的時間,孩子是被陪伴的,而不是失陪的;孩子是能看到你的,你也會被孩子認同的。

陪伴不是培訓,也不是陪同,陪伴是有信息傳輸的,或傳輸愛和溫暖,認同和讚賞,或傳輸安全感,或傳輸安慰和鼓勵,或傳輸思想和價值。

哪怕只有每晚的半個小時,它要能達到半個小時的效果。

陪伴該是有效能的,不管時間長短。

如下的情況你都能做到:

陪伴,第一該是能讓被陪伴的人感知到的,如果連感知都沒有,陪伴就成了謊言和假象,父母在孩子眼裡也形同虛設,最多算一個高級機器人而已。

這個問題不在孩子那裡,而是父母是否全心陪伴,孩子可以分辨出來。

  • 陪伴需要犧牲,犧牲你的時間和愛好。

    你的麻將可以少搓兩圈也不會寂寞難耐,你的店鋪可以早點關門不會少賺幾錢,你的遊戲可以少打一局不會難受多久,你的手機可以少刷半小時不會少看多少人間煙火,把這個時間用來全心陪伴孩子,僅此而已。

    陪伴是因愛而來,並因愛相隨,與愛同伴。

    雖然每個父母都會口口聲聲說我愛我的孩子,但是當孩子就在你眼前需要你的時候,你卻分分秒在刷著新聞和朋友圈的時候,你到底是更愛手機愛自己還是更愛孩子呢?想起上個月讓人憤怒的新聞,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幼兒出門,馬路上邊刷手機邊走路,全然忘記了孩子的存在,在孩子發現媽媽還在馬路對面沒有過來,又沖回去找媽媽的時候,被疾馳而過的轎車撞飛的悲慘事實,可哀啊!

  • 陪伴是需要互動的,需要信息交流的,不做木偶父母,不是隱形陪伴。

    看到孩子需要時該給予適當的反應,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肯定都是很好的互動。

    但是這個度也要把握好,方向要對,不要看到孩子有一點茫然就趕緊插手指揮,要學會引發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這樣問「你說該怎麼辦呢?」「這個該放哪裡呢?」「媽媽也不會,你可以告訴我怎麼弄嗎?」,等孩子給你一個他的答案和結果,不要批評指責,讓孩子主動思考就達到了目的。

    父母就如一個駕校教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想他早點上路,父母需要坐在副駕駛上,讓他自己學習駕駛的技能和秘訣,適時點剎車,給予一點及時的引導提醒就好。

    「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餵養他們,而要引導他們。

四.

陪伴的結果

  • 自然,高質量的陪伴會帶來安全感和親密度,就如靜和她的兒子,她真心的陪伴帶來了孩子的信任,所以孩子喜歡和她玩耍,當孩子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自然安全感是極高的,因為孩子知道他正在被愛著被關注著,被等待著。

  • 同時帶來一個良性循環,一個安全感高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強獨立性更強。

    因為安全感帶來自信,帶來愛和陽光,帶來穩定的內心和穩重的性格,闖勁更大,後勁更足。

    就如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的女兒,因為從小被高質量的陪伴,安全感極強,所以獨立性也很強,高一就自作主張要到美國讀書,從考試到選校,孫老師夫婦一天沒有參與,都是女兒自己的主見,人人都誇她的女兒獨立性強,能獨當一面,但是沒有看到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那個高質量的陪伴和教育。

  • 高質量陪伴的孩子獨處的能力更強,因為內心比較安穩強大,自我調節的能力強,情緒自控能力強。

    一個人一生中雖然前面有父母相伴,中間有妻兒相隨,但是唯一能陪伴自己始終的還是自己,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獨處的能力,依賴性太強,患得患失,情緒失控,無法自我調節,容易抑鬱走極端。

    很多時候一個人要學習和自己和解,這個能力的培養從幼兒期開始。

    請注意陪伴的具體方式有多

    • 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你不需要指指點點高人一籌,只需要陪伴左右一起讀書;

    • 當孩子看電視新聞的時候,你不需要攆著他趕緊去學習,可以和他一同觀看,然後問他的感想和收穫,趁機和孩子更多的交流;

    • 當孩子考試失敗的時候,你不需要聲色俱厲,嚴刑峻法,你可以陪他一起反思,尋找原因;

    • 當孩子進步快樂時,你不要像無動於衷的木頭人,你可以與他一同分享這份喜悅,告訴他你很欣賞他,為他點讚;

    • 當孩子悲傷哭泣時,你不需要說「這點小事,有啥值得哭的!」,只需要陪他坐下來拍拍他,撫摸他的頭和肩膀,讓他有悲傷的權利,陪他一起經過低谷。

    五.

    窮爸爸和富爸爸提到:「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但如果你不參透陪伴的意義,你的陪伴反而會成為一種殺傷性武器,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扼殺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痛苦,連陪同孩子寫作業都會導致無數的悲劇,所以父母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真正的陪伴呢?

    一個真正被好好陪伴過的孩子,他成功的時候有人喝彩,疑惑的時候有人引導,失落的時候有人鼓勵,安靜的時候給他自由,獨處的時候給他空間,這樣的陪伴相信不僅是孩子的美好回憶,更是能激發起孩子的內在潛能,喚起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思考,並能保護他的好奇心,帶給他一個良性的互動,引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和創新精神。

    因為他們被以愛相待過,因為他們被溫暖陪伴過,他們心裡有光有溫度有方向。

    但願每個孩子在該陪伴的年紀,都能被正確陪伴過,都不做父母身邊的「留守兒童」。

    我是思無邪育兒志,愛光的人,工作+養娃;經歷紛繁,渴慕簡單;

    願作孩子的人生擺渡人,和家庭幸福的提醒人!若您覺得有用,歡迎留言點讚或探討

    原創作品 轉載請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晚上哭鬧,原因竟然是它

    前段時候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她1歲半的兒子最近每天半夜總是哭鬧,晚上很晚才睡,11點睡著,大概12點就開始哭鬧,抱也不行,放他躺著也不行......問我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你會讓孩子去上早教班嗎?」「不會」

    「我家寶寶8個月就能穩穩地走路啦」「我家寶寶都1歲了怎麼走路還是跌跌撞撞的...」「我家寶寶1歲2個月就能說一句很完整的話了,開心」「怎麼我家的1歲半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每次聽到別...

    專家指導:一歲至八歲孩子的能力培養策略

    許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抱著剛出生的孩子的那一刻,雙手就好像承載著孩子沉甸甸的未來。孩子尚小的時候,父母為了孩子的衣食住行費盡心思,孩子稍大的時候,父母又要分出心來關注孩子其他能力發麵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