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講話」?這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午我在餐廳吃飯,鄰桌坐著一對母子。

小男孩的勺子掉地上了,想再要一個,媽媽指著不遠處的收銀台,溫柔地說:「寶寶,自己去阿姨那裡要一個吧!」小男孩轉過頭,朝媽媽指的方向抬頭掃視了一番,不情願地小聲說:「哎呀媽媽,你幫我去拿吧!」


在小男孩墨跡了三番五次之後,媽媽終於爆發了,站起來凶凶地吼到:「就在那裡!你看不見咋的?這點破事看你費勁的樣!」 看著小男孩噘著嘴一臉茫然地從我身邊經過,我連忙提醒他:「從前面紅桌子那裡右轉就能看見!」小男孩看了我一眼,頓時露出笑臉,飛快地跑過去拿了個勺子回來了。

你看,小男孩其實並不排斥自己去拿勺子,可他為什麼一開始不願意去呢?估計您也看出來了,因為按照媽媽的描述,小男孩根本不知道取勺子的地方在哪裡。

以小男孩不到1米的身高,看到的只是滿眼的桌椅和嘈雜的人群,他根本不理解媽媽口中的「就在那裡」為什麼聽起來那麼輕而易舉。

我們總是從大人的視角,把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想得理所當然,所以才會感到孩子「不乖」;而我們很少會考慮到,在孩子的視角上,我們的要求往往不可理喻

父母要想解決這些,其實有一個絕妙的辦法——蹲下來。

孩子說話時,語氣語調自然降低三分,讓孩子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趾高氣揚的爸媽,而似乎是一個跟自己溝通的小夥伴。

溝通的距離縮短了,直視對方眼眸的時候,孩子能感受到來自大人的尊重。

孩子們雖然小,但對大人的情緒非常敏感,他們輕易就能捕捉到來自大人的蛛絲馬跡。

大人對自己的尊重,孩子們也能輕易感受到,這會讓孩子們心情愉悅,也更樂意溝通。

蹲下來說話,溝通效率提高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少家庭採用的都是權威型的教育方式,大人說什麼,孩子們就要聽,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

其實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內心是抗拒的壓抑的,任何說教的效果只能達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如果大人蹲下來跟孩子說話,這時給孩子的感受不再是批評和指責的架勢,而是一種平等和溝通——「我雖然犯錯了,但爸媽尊重我」。

這種情況下的溝通效果甚至能達到90%,是不是很神奇呢?這就是蹲下來說話帶來的奇蹟。

蹲下來說話,你將會給孩子帶來兩種神奇的東西

一是自信

蹲下來,孩子的生命受到了尊重,他們的一舉一動,無論對或是錯,都得到爸媽蹲下來的對待,他們的自我價值和自尊感會比較高,由此帶給孩子的將是自信的性格。

他們做事情不會畏手畏腳,如果做錯了也能因為爸媽的尊重而更快得到改正,這種孩子的性格一般也是樂觀和向上的。

二是信任

蹲下來近距離的溝通,大人和孩子的心靈更加靠近,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好感。

向孩子傳達的,是大人的一種理解、耐心和愛。

這種情況下,孩子更容易闡開心扉、對大人推心置腹,這一切根源於蹲下來帶給孩子的信任感。

當然,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蹲下來」這個物理動作,而是你的眼神和態度所傳達出來的一種態度,我尊重孩子,我們之間沒有高低之分、更沒有強迫和專制,這是兩個平等的生命之間的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才能做到和孩子不談條件談事情

現在的孩子總是愛跟父母談條件,孩子年齡越大越聰明、主意越多,談條件的頻率也就越來越大。父母首先要明確的是,不要讓孩子養成跟你談條件的習慣。那針對這一現象。父母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