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成長中的關係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沒有成為媽媽之前,我從沒主動去關注過關於教育的事情。

現在我的孩子快上學了,回顧這三年來的成長,才發現教育真的很抽象和複雜,是一個不太容易掌握的重要體系。

而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卻起著集中輕重的作用。

從懷孕開始,我就買了很多育兒書籍,從最初的餵養層面到養育的方式方法。

經常關注社會家庭問題,關注很多養育公眾號,也儲備了幾本成功人士的家書傳記。

只是為了一個目的,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作用有一點影響力的人。

通過研讀和自身體會,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與家長的關係處理非常重要,也許這些關係處理好了,那麼也許我們的初期養育目的就能基本達成。

我認為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有以下幾個階段:

1,依賴父母:

孩子剛出生的兩年,家長對孩子主要是餵養為主,教育為輔,孩子剛離開媽媽的子宮,對世界初期熟悉過程中,只有父母親人能夠讓小小的他感到安全。

他還不會表達,不會自己吃東西,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所以他對親近的母親很依戀。

多數時候他都是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西爾斯博士認為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儘量多抱抱孩子,滿足孩子依賴的需求。

這是西爾斯博士提倡的親密育兒法。

我也深有同感,在兒子哭的時候,以往西方國家推從的冷漠冷靜法行不通,孩子需要擁抱和安慰才能儘快安靜下來。

所以,我認為這個階段就是父母儘量給予孩子親密依賴,「愛我你就抱抱我親親我」。

2,挑戰父母

在孩子開始會說話後,他的小小的自我意識也在慢慢形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別是3歲左右,有了第一次叛逆期,特別喜歡說「不」,還喜歡用武力來表達情緒。

他在宣誓自己的成長,所以開始了挑戰父母的第一階段。

我家孩子正好就處於這個討人嫌的階段,一言不合就翻臉,語言和武力威脅沒用,硬碰硬的後果是可怕的撒潑打滾持久戰……我比較認同幼兒園老師說的「溫柔的堅持」,僵持出現的時候,我們溫柔地問詢發火的原因,表示對孩子的理解,轉移注意力,向孩子提出原則性的選擇性建議,孩子自己做出選擇沒有反悔的餘地,父母堅持原則挑戰成功。

早期溫柔的堅持,孩子學會了自主選擇,守護諾言也懂得了愛的原則界線。

今後成長中孩子在不斷挑戰父母,父母溫柔的堅持,不寵溺不妥協,父母溫柔的堅持就是小樹旁邊筆直地圍欄,讓他明白成長中原則的意義。

3,模仿和理解父母:

在孩子上學開始,他對社會的了解最初就來自父母,為人處事都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來學習,像我兒子吃飯不要勺子要拿筷子就是跟我們學的。

所以,這個時候是成長最重要的事情,人們說一個人的行動最能體現他的真實內心。

話說太多,別人就嫌囉嗦了,就起不到原有的影響作用。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在生活中通過行動來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並持之以恆。

比如,我帶兒子去超市買菜結帳排隊,告訴他先來後到要排隊,下次去坐地鐵上車時,他就拉著我一起排隊。

行動加以少量言語,在成長中通過學習和觀察,也許無需父母多言語,孩子在行動中會慢慢理解父母,並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成長中父母以身作則也許是最重要的引導教育。

4,超越父母。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外界的求知慾也不斷增長,會問十萬個為什麼,雖然作為父母我們是在學習知識上,希望能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成就感是求知過程中的推動力。

我們自己的求學過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得到知識,對自己來說是具有成就感的收穫,印象深刻持久。

對孩子來說也是同理,育兒專家說,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裝作什麼也不懂,裝作弱一點,那麼孩子就只能依靠自己去思考解決遇到的問題,比爸媽還厲害,孩子有了成就感,自信,也一點程度上鍛鍊了自立自強。

所以,我認為作為父母最好授之以漁,引導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學會學習方法,就可以融會貫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組漫畫,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不同的父母都會有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是,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比較正確,是聰明的父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而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卻差強人意,只算得上很普通的父母,也只能教育出非常普通的孩子。你想知道...

每個當媽都得知道的輕鬆養育6個秘笈

我是兩個男孩的花麻麻,十年幼兒教育經驗,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家長講師,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初為人母的我焦慮茫然過,在大寶4歲我踏上了自我成長之旅,受益匪淺,這一路,我深切體會到育兒就是育己的過程,當...

養一個孩子,到底要操多少心!

回老家,被鄰居大嬸說「樣子顯操勞」,讓我「悲傷」了好一陣子。養個娃,果真是操碎了心,何況,我養了倆~多少青春的面龐,也擋不住孩子「折磨」留下的痕跡啊!養一個孩子,到底要操多少心?記得生下老大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