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肩頸痠痛的伸展大全來啦!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總說運動健身要「拉筋」,拉筋的「筋」究竟是甚麼? careonline_96. careonline ・2021/02/04 ・3179字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健康養生
專欄
拯救肩頸痠痛的伸展大全來啦!
careonline
・2019/10/24
・2169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SR值472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伸展(2)
拉筋(4)
照護線上(20)
肩膀(1)
肩關節(3)
肩頸痠痛(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作者/白映俞醫師
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救救硬肩膀–肩關節伸展大全(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
平時工作時坐在電腦前一整天,再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家,假日出遊背著側背包一整天,是否都讓你常感覺到肩頸不舒服呢?
我們的肩膀活動度很大,能像輪子轉動般畫大圈,但當活動度愈大的時候,代表更要靠肌肉和韌帶支撐著,如果肌肉韌帶僵硬、受傷、沾黏、發炎,就會帶來肩膀的不適。
要講肩膀的的運動前,我們看一下肩膀附近的骨頭,包含肱骨、鎖骨、肩胛骨、肋骨、和胸椎。
要記得鎖骨位在我們的正面,肩胛骨在背部。
最大的肩膀肌肉是三角肌。
從前方鎖骨延伸到背部的肩胛骨圍繞著肩膀,肌肉往下走往肱骨的中間,依照肌肉纖維的位置方向,可分為前三角肌、中三角肌、後三角肌。
手臂往前舉都需要用到前三角肌。
手臂朝身體兩側向外舉起時用的是中三角肌。
背部的動作則會需要後三角肌的輔助。
肩部附近還有其他肌肉:
胸大肌:連接手臂與胸部的肌肉,窄端位在肱骨,寬的地方在鎖骨、胸骨、肋骨。
胸小肌:在胸大肌下方,可將肩胛骨往前往下往胸的地方拉。
肱三頭肌:上臂後方的肌肉,幫助手臂伸直。
肱二頭肌:上臂前方的肌肉,幫助手肘屈曲。
棘下肌:幫助手臂的舉起、放下。
大圓肌:幫助手臂旋轉
肩胛下肌:幫助肱骨旋轉
肩胛上肌:幫助手臂舉起。
闊背肌:幫助手臂旋轉和舉起、放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怎麼伸展、舒緩僵硬的肩膀。
首先我們先做幾個自己隨時隨地都能舒緩、主動式拉筋的動作。
手臂後上抬
身體站直,兩手往後,試著讓兩手手指交握,手掌相連,緩緩向上抬手臂,抬手臂的過程中記得身體仍要站直,感覺前三角肌的伸展。
三頭肌伸展
身體站直,右手手肘彎曲向上舉,讓右手掌放在後頸上背處,左手從頭後面找到右手手肘,慢慢往下壓,感覺右手後側的三頭肌伸展。
如果這樣的方式覺得不順暢,可以右手往後放時捉住一條毛巾,左手從下背處捉住毛巾另一端,施力往下,把右手往下帶,伸展肱三頭肌。
再換邊練習。
兩手背後互拉
舉起右手,手肘彎曲,手掌至於後頸上背處。
左手放往背後,手肘彎曲,讓手掌置於兩側肩胛骨之間。
左手手指頭試著勾住右手手指頭。
若要換邊進行,改成舉起左手,右手放背後,再勾住手指頭。
當肩膀比較緊,可能無法兩側手指頭互勾,這時可以請出毛巾來幫忙,用毛巾補足兩手於背後的距離。
像你可能覺得右側肩膀很緊,你的右手放到身後時,根本搆不到肩胛骨附近,那你就兩手捉住毛巾,左手出力向上,幫右手慢慢往上方帶,增加右手的柔軟度。
或者你也可以在用毛巾時試著兩手同時出力,但要相反的方向,上方的手往上,下方的手往下,保持這個動作時的張力。
要做以下動作之前,請先找一面乾淨、無懸掛物品的牆面。
接下來我們就靠在牆邊做動作吧!
改良埃及舞
靠牆挺直站立,肩膀放輕鬆,兩手彎曲讓手肘呈90度,並向外舉起至肩膀的高度,此為起始動作。
接著把右手轉往下,讓右手掌碰觸牆面,同時左手轉往上,讓左手背碰牆,過程中記得手肘依然呈90度,手上臂都與肩同高、與地面平行。
接著再回到起始位置,改成右手轉往上、左手轉往下。
畫大圓
靠牆挺直站立,肩膀放輕鬆,兩手垂在大腿外側,手掌朝外,往上畫圓至兩手手掌於頭頂互拍,然後兩手手掌朝外朝下畫圓,至拍打大腿。
碰到大腿後再反覆動作。
動作慢慢做就好,不要急。
扶牆扭轉
側身對牆,右手伸直微朝後,讓右手掌貼平牆面,身體逐漸往左轉,腳可踩著弓箭步,轉的過程中手掌一樣都貼著牆,感覺前胸與上臂的拉筋。
再換邊練習。
貼牆扭轉
一樣側身對牆,右手手肘彎曲呈90度,讓右側肩膀、上臂、和前臂都貼住牆面,身體逐漸往左轉,轉的過程中手臂一樣都貼著牆,感覺前胸的伸展。
再換邊練習。
面牆下壓
手掌平貼在牆面,距離與肩同寬,兩手伸直,腳往後退,身體往下放低肩膀,過程中十指朝上繼續平貼牆面,手臂打直。
若你有同伴、家人可以互相幫忙,也可以試試看被動式的拉筋。
抱頭伸展
首先要被拉筋的人身體坐直,坐在一張有靠背、能支撐背部的椅子上,兩手交叉放在頭頂,請幫助的同伴扶住兩手的手肘處,慢慢往後推移,感覺前胸肌肉的伸展。
向後伸展
要被拉筋的人身體坐直,兩手伸直地面平行,往後張開,請同伴捉住兩手手腕附近,慢慢往後往內推移,感學前胸和手臂肌肉的放鬆。
門邊練習
找一扇房門,打開,雙手扶住門框,人往前,感覺後背收緊,前胸伸展。
每天辛苦工作後,別忘了給自己一點時間,感受肌肉的活絡並放鬆繃緊的神經。
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救救硬肩膀–肩關節伸展大全(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
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careonline
313篇文章
・
252位粉絲
+追蹤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常腰酸背痛?九招滾筒放鬆肌筋膜!
總說運動健身要「拉筋」,拉筋的「筋」究竟是甚麼?
髖部好緊!你需要這九個瑜珈動作!(懶人包)
讓奔走人生放鬆一下~六個動作舒緩痠痛的小腿與足底!
不屑成為世人追捧的「猶太商人」!少年寧願拋棄家業,也要去學哲學!──《不馴的異端》
0
1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3
慷慨英雄VS.保守小卒──社會心理學剖析助人行為的深層秘密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2/05/25
・2927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助人行為(1)
旁觀者效應(4)
社會心理學(7)
群眾效應(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劉韋佐、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熱心助人背後隱藏什麼樣的內心劇場?
臺灣民眾熱心公益,世界有目共睹,不論是日本311大地震、防疫物資捐贈,還是烏俄戰爭,都可見到臺灣人的無私捐獻。
然而,當援助者數量遠多於待援者時,你依然願意慷慨相助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江彥生研究員,以社會心理學剖析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
經由「獨裁者遊戲」揭露「英雄/小卒效應」,到底多數人是樂於當慷慨的英雄?還是甘為保守的小卒?一起揭開助人行為的內心劇場吧!
圖/iStock
搭公車時,目睹身邊的乘客受到他人無端騷擾,你會怎麼做?
見義勇為,立即出手援助!深怕第一個出手反而招來麻煩,還是先觀察一下好了。
當作沒看到,少一事是一事。
這樣的場景常在公共場合發生,多數人會忖量他人行為來評估是否出手助人,這正是社會心理學所關注的「旁觀者效應」(BystanderEffect)。
面對單一的待援者時,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往往會等待他人搶先一步伸出援手。
或許是出於自利心態,也可能是「責任分擔」心理作祟,這樣的旁觀者效應在不同狀態下對助人行為的影響與衝突,引發社會心理學家想進一步探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動機。
為何有人在公共場合受傷、被騷擾,多數人選擇旁觀?並非我們沒有同理心或助人之力,主要是在場的人正在觀察,看有沒有人先我一步伸出援手。
圖/研之有物
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學科,以科學方法研究在不同情境下,人們會採取的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造成的後果。
上述提到的旁觀者效應是社會心理學的經典案例,通常是數名援助者面對單一待援者會產生的現象,那麼若是單一援助者面對數名待援者,又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呢?
來玩獨裁者遊戲,英雄、小卒現身!
江彥生提到,許多研究證據指出,當單一援助者面對數名待援者,這名援助者更願意展現「英雄氣概」,援助通常會給得很霸氣!但是,當有好幾名援助者面對單一待援者,此時似乎沒有展現英雄氣概的機會,若只能當「小卒」,那還是先等看看其他人會不會出手吧!
為了驗證上述心理狀態,江彥生借用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Economics)中的「獨裁者遊戲」(DictatorGame)來設計實驗。
實驗以匿名方式進行,先支付每位受試者新臺幣200元酬勞,再請受試者擔任援助者的角色。
在絕對自由的情境下,觀察受試者會選擇獨享這200元,抑或將部分所得捐給其他待援者。
實驗結果顯示,手上握有酬勞的人或多或少都願意捐款。
此外,江彥生也發現,比起面對單一待援者,若面對數名待援者時,受試者通常願意捐得更多。
然而,當知道有其他握有酬勞的援助者時,受試者就不會這麼大方了,原因可能出自「責任分擔」心理,甚至可能在援助者之間產生社經地位的比較心態,不想因捐款而讓自己的經濟狀況趨於劣勢。
研究結果與「英雄/小卒效應」可說是不謀而合。
慷慨英雄VS.保守小卒,選擇是「對稱」的嗎?
「英雄/小卒效應」獲得驗證後,江彥生更想進一步探究的是:在面對眾多援助者時,一個人所減少的慷慨度,比起面對眾多待援者所增加的慷慨度,是否相同?換句話說,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是否對稱?
為什麼會談到「對稱」呢?原來在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中,有一個著名的「不對稱理論」,源於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所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Theory,或譯「前景理論」)。
展望理論指出,「損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比起「獲得」的正面感受,人們更在意損失所帶來的影響。
這說明了人類對於「得」與「失」的感受是不對稱的。
那麼英雄和小卒之間的助人行為會是對稱的嗎?在下列圖示中,援助者贈與待援者的金額為「縱軸」,而援助者與待援者的人數比例為「橫軸」。
來看看受試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數變化時,捐款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受試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數變化時,捐款行為會產生的改變。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江彥生)
實驗結果顯示,當援助者的人數超過待援者時,贈與金額下滑的幅度(小卒效應),比起援助者少於待援者時,贈與金額上升的幅度(英雄效應),竟足足多出了一倍之多!
「小卒效應」是「英雄效應」的兩倍強!
換句話說,當我們發現自己當不了英雄,選擇「縮手」的程度反而更快!即便有當英雄的機會,「出手」也不盡然闊綽。
「英雄/小卒效應」不僅揭露人在面對弱勢者的心理變化,更能運用在線上捐款或募資活動的設計上。
江彥生以「Kiva」平台為例,這是一個和全球微型貸款合作的網站,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捐款幫助他人,減緩貧窮問題。
平台上的待援者會寫出自己的背景和財務需求,供援助者瀏覽後決定要給予多少經濟支援。
若能利用上述的「英雄效應」,透過調整演算法,調配出最適當的瀏覽分配比例,應能激發援助者最大的英雄氣概,盡量不遺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想當社會心理學家?你必須先是個好導演
圖/研之有物
社會心理學家常常遊走在不同的社群之間,藉由精心設計的實驗,發掘人性的各種衝突與複雜層面。
江彥生談到,一名社會心理學家要對組織或社群互動感興趣,關注人格、社會影響力,以及群體的行為狀態。
除此之外,你還需具備設計實驗的想像力。
江彥生笑著說,做實驗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導演!設計實驗有點像在編寫劇本,要先在腦海中沙盤推演角色可能的行為舉止,思考如何讓角色之間產生互動。
接著還要讓角色投入實驗情境,然後觀察這些人在情境中的反應。
正統的社會學像是紀錄片,而社會心理學就像電影,透過劇本的編寫,設計一個實驗情境,觀察個人或群體的互動關係、心理反應,以科學研究分析其中的因果關係。
江彥生的研究室有佔滿整片牆的黑板,上頭用粉筆畫了許多圖式及演算公式,是在反覆推敲不對稱助人行為等研究計畫所留下的思考軌跡。
面對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情景,江彥生卻以銳利的眼光探究每個行為背後更深層的心理狀態。
雖然自嘲是「談話殺手」,但在訪談之間,卻處處顯露江彥生對研究的熱情,藉由剖析當前複雜的社會系統,讓我們更了解芸芸眾生難以言說的內心劇場。
延伸閱讀
Chiang,Y-S.,Hsu,Y-F.(2019).Theasymmetryofaltruisticgivingwhengiversoutnumberrecipientsandviceversa.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73,152-160.江彥生(2021)。
【專欄】英雄氣短,小卒氣長?淺談助人行為的群眾效應。
中研院訊。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44篇文章
・
1953位粉絲
+追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
當虛榮成為主流,自戀程度也能評比——《墮落的人腦》
【GENE思書軒】掌握人性成為「房間裡最明智的人」
為什麼當意外發生時,旁觀者越多、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卻越少?──《哇賽心理學》
為什麼我們用line開群聊討論公事,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呢?
0
16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6
3
常腰酸背痛?九招滾筒放鬆肌筋膜!
careonline
・2021/04/07
・2748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SR值505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拉筋(4)
放鬆(6)
滾筒(1)
筋膜(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作者/ 白映俞醫師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善用九招滾筒放鬆,調整肌筋膜(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
肌筋膜網路常因為過度使用或是經常固定姿勢而緊繃,假使每次都是找人按摩,雖然奇摩子很好很舒服,但日積月累下花費可不少,因此你需要更經濟、實惠、有效的選擇。
其一是自己常做全身筋膜活動度訓練,另外一個則是利用滾筒放鬆。
滾筒是種放鬆筋膜的器材,利用滾筒時,會替結締組織與肌肉帶來壓力,這些不同層次的壓力,改變了筋膜裡面的液體分布,增進淋巴與代謝物質的交換,因而改變肌筋膜內張力緊繃的狀況,增加肌肉、筋膜的局部血流和彈性。
所以,滾筒放鬆是種靠著穩定、緩慢的壓力,減少筋膜變僵硬的方式。
做滾筒放鬆,你需要器具,先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滾筒,就可以開始練習囉。
練習的時間點並沒有太大的限制,你可以把滾筒放鬆當成是運動前的暖身,或於運動後來改善痠痛感。
假使不在運動前後,只是純粹用來當邊追劇時邊做的舒緩,也是可以的。
當然,睡前做也沒問題。
滾筒放鬆的過程中,請保持順暢的呼吸,不要因為痛而憋住氣,也不要追求一定要按到很痛。
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塊大肌肉做起吧。
股四頭肌
採取手肘撐地的趴姿,將滾筒橫放在大腿下方,讓滾筒在大腿下方滑動。
過程中你可以減少手撐的力道,將重心盡量轉到大腿與滾筒的接觸點上,讓滾動時的按摩力道更明顯。
如果你介意的是感覺還不夠深層,那就把另一隻腳跨到與滾筒接觸的腳上,讓雙腳都疊在滾筒上,滾動時會更有感。
但如果你覺得這樣太痛了,就先將滾筒移到單側的腳,另一隻腳跨出撐地,將重心轉到撐地的那隻腳上,這樣能減少滾筒與大腿的接觸痛感。
如果你選擇的滾筒不夠長,也可以先從一側開始練習。
滾多久並沒有太大的限制,大約30秒到一分鐘都很可以。
在滾來滾去的過程中,你可能覺得某個點特別的緊繃,你可以試著讓滾筒停留在那個點,接著把腳彎起來,反覆彎腿→直腿的動作,也是對激痛點的另一種按摩方式。
記得,在大腿來回滾動的過程,不要往下滑過膝蓋!利用滾筒放鬆的時候,絕不要壓在關節上喔。
髖屈肌
髖屈肌是核心深層的肌肉,每次我們跑步要抬高膝蓋,或從坐著要起身,都需要髖屈肌的幫忙。
不過,因為大家都常久坐,讓髖屈肌維持著收縮僵硬的狀態,導致髖部變緊。
(開髖看這裡)
當大家練完股四頭肌之後,兩手肘繼續撐地,讓右腳彎曲著地,將滾筒往左大腿上方移動一下,使滾筒位在左側髖部下方,開始滾動。
大腿內側
維持剛剛手肘撐地趴著的姿態,兩腳先伸直,接著把滾筒擺與身體同方向,再滾筒前側稍微朝外,左腳彎曲跨上滾筒,如此大腿內側和滾筒呈垂直的,開始來回滾動。
如果有遇到某一點特別緊繃,記得像剛剛說的,停留在那個點,然後做彎腿→直腿的反覆動作,特意放鬆那個點。
過程中就以自己能承受的程度來改變強度。
大腿外側髂脛束
右側躺,兩腳伸直,兩手可撐於地,把滾筒放在右大腿下方,接著手出力撐起身體,轉移身體重量到與滾筒的接觸點上,開始來回滾動。
通常按摩大腿外側的感覺挺強烈的,如果覺得太痛,就把左腳撐在地上,轉移一點重量到左腳。
若覺得希望感受更強,就把左腳交疊在右腳上,把重量都放在右腳。
大腿後側肌群
坐姿,兩腳伸直,兩手可撐於地,把滾筒放在大腿下方,接著手出力撐起身體,轉移身體重量到與滾筒的接觸點上,開始來回滾動。
大腿後側的肌群很厚實,通常這樣做時感受沒有其他位置強烈。
假使還喜歡重一點的,就讓兩腳交疊,一次按單腿。
臀肌
與大腿後側肌群的做法類似,坐姿,兩手可撐於地,把滾筒放在臀部下方,但把左腳彎屈,左腳踝跨放在右腳膝蓋上方,身體重心傾向左側臀部,利用滾筒與左側臀部的接觸來做舒展。
同樣的,如果要按右側臀部,身體要把重心放在右側臀部,右腳踝跨放於左腳膝蓋來做。
久坐的人一定要記得多放鬆髖部的前後,也就是髖屈肌和臀肌這兩部分。
小腿後側肌群
坐姿,兩腳伸直,兩手可撐於地,把滾筒放在小腿下方,腳尖勾往自己的方向,接著手出力撐起身體,轉移身體重量到與滾筒的接觸點上,開始由上到下來回滾動。
這時可以讓兩腳交疊,加深滾筒按摩的深度。
到某一個特別有感的定點想要多按的話,可以停留並轉動腳踝,順時針、逆時針各轉個幾下,都會有不錯的感覺。
放鬆小腿後側對減少足底筋膜炎很有幫助。
脛前肌
小腿前側的肌肉相對比較小一點,可以採取類似平板支撐的姿勢,然後讓左腳跨上滾筒,與滾筒的接觸面是在小腿的外前方,然後讓滾筒來回。
身體側邊
身體左側躺,身體斜往前下,把滾筒放在低於左側腋下的側胸處,右手撐地,左手肘著地往前平伸,左腳彎曲平貼於地,右腳彎曲右腳著地,開始移動身體滾動滾筒。
如果你常常久坐一整天,姿勢不良,運動時總覺得筋骨不對勁,記得解套方法並不是到健身房追求大重量,而要多思考肌筋膜網路,讓肌肉筋膜更平衡發展,獲得更棒的運動力喔
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善用九招滾筒放鬆,調整肌筋膜(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careonline
313篇文章
・
252位粉絲
+追蹤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萌翻全網!英國跳水選手TomDaley「場邊打毛線」為金牌織一個家——淺談心流對運動員的影響
只需幾個好問題,工作更有效率:如何用聊天機器人幫你收心與放鬆?
從塵囂中的寧靜,找到自己的歸屬——《隱形的奧義》推薦序
不屑成為世人追捧的「猶太商人」!少年寧願拋棄家業,也要去學哲學!──《不馴的異端》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0
25
4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25
4
總說運動健身要「拉筋」,拉筋的「筋」究竟是甚麼?
careonline
・2021/02/04
・3179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SR值535
・七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健身(4)
拉筋(4)
結締組織(2)
肌肉(16)
運動(15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作者/白映俞醫師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不只練肌肉,還要動筋膜(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
現代人生活需要久坐,也常被長期的背痛、關節疼痛煩心,讓膝蓋痛、髖部痛、與背痛並列三大身體不適。
我們過去提了很多拉筋伸展的介紹,那究竟拉筋是在拉什麼?要怎麼練才能減少身體痠痛呢?我們再來抽絲剝繭一番。
雖然大家常會講「拉筋」,但對於筋膜的概念卻有點模糊。
就像一般人知道身體裡有神經、肌肉、皮膚,但聽到「結締組織」,可能就會覺得這有點陌生了。
其實筋膜就是由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組成的結締組織,筋膜會包覆著肌肉,形成架構。
筋膜在哪裡?它有甚麼作用?
這樣講還是不太清楚嗎?想想看,我們切開香吉士時,包覆於果肉外的是一層白色纖維,筋膜就是這些白色的纖維,是包覆著果肉的架構。
筋膜也有分成不同層次,再講的清楚一點,就請大家看圖。
肌肉是一束一束的肌肉纖維組成的,用來包覆最小的肌肉纖維的是「肌內膜(endomysium)」,接著包圍著肌束的稱為「肌束膜(perimysium)」,包圍整條肌肉的是「肌外膜(epimysium)」,最外層稱為深筋膜。
這樣講大概還是會讓大家非常無感,就像掰開橘子或香吉士時,常有人隨手會把白色纖維撥掉那樣,以為筋膜就是個沒什麼用途的組織。
不過,近20年來,研究發現筋膜並不僅是一層層無用的白膜,其實上頭含有很多關於動作、位置、壓力、張力、疼痛的感覺受器,甚至在筋膜上的感覺受器數量還比在皮膚的感覺受器來得多。
現在我們多把「肌肉」與「筋膜」聯合起來,視為「肌筋膜聯通網」。
肌筋膜是個整合、全面性的活動概念,當筋膜內的感覺受器接收到動作、位置、張力、疼痛的刺激時,在細胞的層次改變了化學分子的反應,而影響到肌肉與肌肉間的力量轉移與分布。
筋膜上有這麼豐富的感覺受器,就是為了防止我們受傷,並增進本體感覺,強化人類整體活動力。
因此現在我們不再把筋膜當成是一個被動、無用的組織了,反而是非常吃重的角色,身體的型態、動作、與支撐,都少不了筋膜!筋膜串聯肌肉後,讓肌肉的活動串成一個動力鏈,而一切身體張力的移轉都是要以整個身體內的肌筋膜聯通網來看。
了解這些資訊後,我們能如何改善運動訓練呢?首先,過去假如你只考慮肌肉,現在你要加進筋膜的概念,把「肌筋膜網路」一起想。
我怕練太壯?練出線條不等於練出運動力!
例如,當我們走進健身房,會看到一堆機器,每個運動器材都可以單獨訓練某塊肌肉,有的練習斜方肌,有的練闊背肌,有的練三頭肌,讓一塊塊的肌肉線條透過阻力、重量而變更明顯。
然而,這些訓練單一肌肉的器材,確實短期內能較快看到肌肉的脹大,讓訓練者感覺到自己有明顯的線條,但練久了,如果沒有搭配其他適當的運動,可能會發現自己「運動力」似乎沒有增加,偶爾打個球會發現自己手忙腳亂,甚至筋骨更痠痛。
原來就是靠運動器材單獨訓練某一塊肌肉,反而會造成肌筋膜網路不平衡地發展,而生活中許多動作都是不同肌肉動作的集合、協同,有正在收縮的肌肉筋膜,也有正在延展的肌肉筋膜,若長期僅用器材鍛鍊單一肌肉,會讓肌肉筋膜發展不平衡,反而失去活動時效率,即使看起來結實,卻不一定能更健康,運動、活動的表現也不會更好。
訓練肌筋膜,刺激新的膠原蛋白產生
當我們想練出運動力,並減少身體的痠痛不適,必須要把肌肉與筋膜一起組成的「肌筋膜」聯合網考慮進來。
肌肉訓練時,我們會利用「阻力」讓肌肉收縮、縮短,促使肌肉為了適應阻力而增大,以增加肌肉的肌肉質量與力氣,讓線條更明顯。
而除了訓練肌肉,我們也需要做筋膜訓練,一些讓筋膜延展的動作,能有助於刺激筋膜內的纖維母細胞製作出新的膠原蛋白,幫助筋膜變得更能承受延展的動作,因此延展筋膜的訓練可以讓肌筋膜網路變得更強壯,支撐性與活動性更好,更能抵抗受傷。
我們就來看看幾個要讓肌筋膜健康時該注意的事情。
避免脫水
想要有健康的肌筋膜網路,請記得喝足量的水分。
對於著重肌肉線條的訓練者來說,常常會想要靠著減少水分攝取,讓自己脫水,來達到讓肌肉線條更明顯的目的。
然而,當身體脫水、筋膜乾巴巴時,支撐性與活動性都會受限,肌筋膜網路更容易受傷。
注意姿勢
長期的姿勢不良對肌筋膜很傷,假使坐的時候不坐好,歪歪斜斜的,某一側的肌筋膜就會被迫縮短、扭轉,肌筋膜便的很緊繃,血液循環很差,容易發炎、拉傷,因此平時無論是站著、坐著,都要選擇正確的姿勢。
站好、坐好不會累,其實反而是讓身體最輕鬆最不受傷的。
筋膜放鬆
過去我們介紹過用滾筒放鬆筋膜,利用滾筒時,會為結締組織與肌肉帶來壓力,這些不同層次的壓力,改變了筋膜裡面的液體分布,增進淋巴與代謝物質的交換。
靠著這些穩定、緩慢的壓力,能減少筋膜變得僵硬。
筋膜伸展與肌肉離心收縮訓練
我們曾經介紹過頸部、背部、髖部、膝蓋、與腿部的各種伸展方式,透過全身的伸展動作,筋膜會更有彈性。
除了單獨做伸展動作之外,我們也可以在肌力訓練的同時,多加強「離心收縮訓練」。
什麼是離心收縮呢?舉例來說,你手拿著啞鈴朝向自己方向,肌肉用力大於你拿的重量,二頭肌「收縮且縮短」,是「向心收縮」。
要回復到原始動作時,重量大於肌肉用力,二頭肌「持續用力但肌肉伸長」,就屬於「離心收縮」。
常常我們在做肌力訓練時,會過度著重「向心收縮」,想著:「我要舉起啞鈴!」一但舉起了,就趕緊快快放下。
不過,要練好肌筋膜,做好「離心收縮」很重要,因為這時是能同時強化肌肉力量又伸展肌肉的時機!
因此,當你做肌力訓練時,一定要要求自己,要慢慢地做離心收縮,例如舉起啞鈴,然後緩緩地做出放下啞鈴的動作,感受肌肉持續用力並延長、伸展著肌筋膜。
許多瑜珈與皮拉提斯的動作設計就會依據離心收縮的概念,因此搭配著訓練瑜珈和皮拉提斯也是鍛鍊肌筋膜的好方式。
筋膜的英文是Fascia,而代表獨裁政體的「法西斯主義」其英文為Fascism,都是從拉丁文的Fascis這個字延伸而來,所以過去大家真的只把筋膜當成一個很限制性,很拘束的包覆體啊。
然而,透過最新的研究,我們開始了解到筋膜其實很不簡單,想要強化運動能力、減少痠痛,都需要與筋膜好好相處,關於活絡肌筋膜的方式與各種可能性,我們會持續介紹,希望大家都能練出健康活力並擊退痠痛。
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不只練肌肉,還要動筋膜(懶人包)》,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careonline
313篇文章
・
252位粉絲
+追蹤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2天前
只是買了標示不清的商品而已,會付上多大的代價?「資訊揭露」的必要與兩難——《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
2
2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1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想像力」幫費爾普斯奪下了23面金牌,難道,我也可以嗎?——《心念的力量》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膝蓋疼痛越要動?9招室內運動讓你鍛鍊肌力「愛護膝關節」
站在「震動機」上就能增肌並預防老化?真的這麼簡單有效嗎?
居家抗疫飲食不正常,膽固醇易失控
繁
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10個沙發上也能做的「開肩伸展運動」練出一字肩 - ELLE
「斜方肌」指的是從脖頸到肩膀的中間段,往下延伸至背部的大三角形肌肉,許多看起來 ... 沒站好沒坐好讓你不自覺虎背熊腰,專業健身教練4招動作改正.
- 2宅在家一起練:肩部伸展I 愛護你的肩膀,練習3個伸展運動!
在社區常常聽到大家說:「感覺好像五十肩了,手抬不起來,卡住了。」、「昨天拖地肩膀拉傷,現在無法動彈,好痛苦。」又或是健身狂熱者,訓練時稍沒 ...
- 34個「瘦背運動」開肩、拉筋、放鬆,幫你改善駝背、擺脫後背 ...
- 4健身魂Soulfit - 平臂式的肩膀拉筋伸展主要是伸展斜方肌
平臂式的肩膀拉筋伸展主要是伸展斜方肌、菱形肌等地方肌肉,延展拉筋的同時也修復了脫臼、錯位、肩鎖關節分離等部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做這項伸展拉筋吧!
- 5拯救肩頸痠痛的伸展大全來啦! - PanSci 泛科學
總說運動健身要「拉筋」,拉筋的「筋」究竟是甚麼? careonline_96. careonline ・2021/02/04 ・317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