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電腦玩到「烏龜頸」上身?醫生教你3招找回健康脖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頸部肌肉伸展:要讓全新橡皮筋變軟,方法不外乎拉一拉;同樣道理,頸部 ... 建議從復健開始,通常會做俗稱「拉脖子」的治療,做頸椎牽引,適當解除 ... Skiptocontent 暑假到了,年輕學子宅在家吹冷氣打電腦、滑手機,要注意姿勢正確,三不五時休息一下,以免「烏龜頸」上身,不只影響外在,更會導致肩頸不適。

上班族快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烏龜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越來越多人因爲長期使用3C產品姿勢不正確,頭頸向前傾、背部拱起,從側面看就像烏龜探頭般,形成俗稱的「烏龜頸」,不僅難看,也影響頸椎健康。

「人體維持頸部直立,主要是靠肌肉支撐,」武俊傑說,「烏龜頸」對頸部造成很大的負擔,容易使得頸部肌肉力量分布不平均,當脖子向前伸時,後面肌肉會用力,長期處在緊繃狀態,便會引發病灶,像是肌肉拉傷、肩頸痠痛等。

再者,當頸部肌肉一直被往下拉,骨頭與骨頭之間的軟骨「椎間盤」會承受不了此壓力。

椎間盤的功能宛如彈簧,讓頸部可轉動彎曲,長時間被肌肉拉扯擠壓,會漸失彈性,像被壓扁的麵包一樣,往某一側邊凸出,擠壓到一旁的神經,便會引發肩頸、手臂有痠、痛、麻的現象;或是無力、感覺異常,有些人會覺得頸部、手臂有水在流或螞蟻爬過。

3招跟「烏龜頸」說掰掰 預防「烏龜頸」上身,使用3C產品要保持正確姿勢,打電腦要挺直背部貼椅背,鍵盤放置高度與前臂平行,下巴收起,視線平視略往下(約15度),提醒自己身體不要越來越往前傾。

但姿勢再怎麼正確,持續時間過久都不好,應每半小時稍微動一動。

武俊傑傳授3招簡易放鬆法,利用零碎時間就能做。

1.頸部肌肉伸展:要讓全新橡皮筋變軟,方法不外乎拉一拉;同樣道理,頸部長期緊繃,要適度伸展放鬆。

最簡單的動作是以手輔助壓頭,輪流伸展頸部兩側肌肉,每邊停留5秒,左右各做2、3回,大約半分鐘,對鬆弛頸部有一定作用。

2.熱敷脖子:很硬的橡皮筋要變軟,還有一招就是放到熱水中。

針對頸部僵硬也可多熱敷,利用熱敷墊或熱水袋,一天熱敷頸部2至3次,對改善初期肩頸痠痛有所幫助;冬天可用暖暖包替代,但記得不要敷到睡著,以免燙傷。

3.靠牆站立:不曉得正確姿勢該怎麼做,可靠牆站立,將頭、頸、背部往後貼近牆面並收下巴,持續5分鐘左右,每天至少1次,站久了自然能站挺。

壓迫神經就必須就醫 「姿勢不良,絕對可以靠意志力調回來。

」武俊傑說,「烏龜頸」症狀可大可小,肩頸肌肉痠痛是可逆的,好好調整姿勢,就不會走向嚴重程度。

但是,一旦出現神經壓迫症狀,就已經達到不可逆的程度,必須做醫療處理。

建議從復健開始,通常會做俗稱「拉脖子」的治療,做頸椎牽引,適當解除神經壓迫。

一週復健3次,配合自我調整姿勢,平均約2至3個月可改善。

如果3個月至半年都未見改善,可能需進一步處置、檢查,甚至手術來解決。

延伸閱讀: 你的頸椎快死啦!這兩件事24小時在殺害你的脖子呢! 3個中年人就有1個頸椎椎間盤突出微創手術隔天就能下床 穿高跟鞋變翹臀別得意!5個動作讓可能你的骨盆歪了! 脖子卡卡不能動緩解落枕要這樣做 老翁幫狗勸架反遭咬傷險截指2招讓他快速復元 文/林以璿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6-142.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4.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5.酪梨16種吃法完整大公開營養師提醒2關鍵正確食用減脂、護心又潤腸2021-07-30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長新冠怎麼治療?哪些人容易長新冠?許書華醫師解析治療方式2022-07-0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