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筋/伸展,拉的是肌肉還是韌帶?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拉筋/伸展,你拉的是肌肉還是把韌帶拉鬆? (by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小美有天發現她的手在扣內衣的時候有點痛痛卡卡的,於是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學網路 ... Skiptocontent 小美有天發現她的手在扣內衣的時候有點痛痛卡卡的,於是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學網路上面的方法拉筋、伸展肩關節。

結果卻越拉越痛。

這是因為肩膀痛可能有多種原因,不是每種肩膀痛都是五十肩, 肌腱或韌帶問題、神經問題、沾黏問題或以上各種並存都有可能讓你肩膀痛或扣不到內衣,光靠拉筋、伸展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不要再去相信「肩膀痛、卡住,靠XX招就能解決」這樣的東西了。

以這個例子來說,就算小美沒有其他問題,單純只是肌肉緊繃,錯誤的拉筋也很可能沒拉到肌肉,反而拉傷了韌帶。

今天的主題是要帶你更認識自己的關節,讓你知道關節活動卡住,而硬要拉筋的話可能會造成什麼問題。

相信你以前一定也做過類似的事。

哪些因素影響了你的關節活動角度? 會影響關節活動角度的東西包括關節本身的類型、結構、健康狀況,例如沾黏、受傷等等。

關節本身也會被韌帶包覆著,所以韌帶的鬆緊度會影響到關節的穩定度。

韌帶的鬆緊度很大部分是天生的,但也可能因為後天的拉扯、受傷而變鬆,這樣的例子最常出現在腳踝扭傷後的韌帶鬆弛。

在韌帶外層是肌肉,肌肉控制關節活動的角度,所以肌肉緊繃的程度、控制能力也會影響關節的活動度。

並不是肌肉越有力就越能彎更多角度,很多壯碩的健美先生其實全身都卡卡的,一部份原因是因為肌肉太僵硬了,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加在一起導致的。

理想上來說,我們希望肌肉是柔軟、有彈性且能夠穩定的控制,而韌帶能夠緊實的包住關節,保護好關節,讓關節在良好的方向上動作。

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拉筋、伸展,而把韌帶拉鬆了,關節轉動、滑動的過程可能會偏移,造成更多磨損。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來定義兩個很容易搞混的詞「關節活動度」、「關節穩定度」。

關節活動度是指關節可以彎的角度範圍,例如你的膝蓋可以從0度轉到120度。

而十字韌帶手術後復健的人,會需要復健膝蓋的關節活動度指的就是這件事。

當我們講到關節穩定度的時候,指的不是你的膝蓋可以彎多少,或是妳肩膀能不能讓你扣到背後內衣的扣子,而是指「你的關節有沒有待在他應該待的位置」。

關節不能亂晃動、亂跑,否則可能造成磨損、拉傷韌帶與肌腱、夾到神經等等問題。

大多的時候你無法自行檢查肌肉是否有良好運作、關節是否夠穩定,就連物理治療師很多時候也無法自行檢測,需要另一個人幫忙。

所以不要再相信「只要做XXX就可以救你的疼痛」這種事了,當然有時候亂槍打鳥嘗試時,總會不小心試到剛好合適你狀況的簡單3招,但若自己網路求醫不成反而愈做愈痛時,請盡速尋找專業的醫療人員或是專精運動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你,避免你二度傷害自己的身體。

合作撰寫:好痛痛(粉絲頁)、辛依玲物理治療師(專欄頁面)(嘉人健康適能工作室) 我們做的找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的搜尋器(點此) 好痛痛的運動傷害書籍,集結2位醫師、6位物理治療師、2位運動教練一起教你如何預防/處理運動傷害(博客來連結)(誠品連結) 相關 Postnavigation PreviousPost:你是忘記了?還是蹲不下去?必讀《強肌深蹲》(by李冠頡物理治療師)NextPost:新冠肺炎(中國武漢肺炎)期間,如何運動不中標?(by林杏青醫師) 2Commments Greatcontent!Superhigh-quality!Keepitup!🙂 回覆 Greatcontent!Superhigh-quality!Keepitup! 回覆 快來留言唷~ 取消回覆 搜尋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的文章 搜尋: Email訂閱好痛痛的文章 輸入Email即可不錯過好痛痛的每篇文章唷~ 電子郵件位址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の臉書粉絲頁 好痛痛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の臉書粉絲頁 專欄作者們(復健科總醫師、物理治療師) ATX徒手治療研究專欄(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李安物理治療研究室(李冠頡、楊庭安) 熱愛Redcord的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蔡育霖醫師的復健與針灸專欄 林暐閎物理治療專欄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專欄 黃冠維物理治療師 丁政豪運動防護員 王凱平醫師專欄 尤稚凱復健科醫師 王元慶物理治療師的專欄 陳嘉仁物理治療師 侯鐘堡醫師&吳孟潔職能治療師 鄭融物理治療師-足醫專家 謝小強教練專欄 陳俊宇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專欄 好痛痛再創作 李尚澤物理治療師 廖怡琇物理治療師 槓鈴骨科-悍草醫師談訓練 董怡辰物理治療師 林妍汝物理治療師專欄 曾鳳菊語言治療師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劉伊珊物理治療師專欄 辛依玲物理治療師 許文彥復健科醫師專欄 陳哲國職能治療師 陳曉謙-運動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專欄 柔術醫師(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好痛痛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依照時間找好痛痛的文章 選取月份 2022年七月 (1) 2022年五月 (4) 2022年四月 (2) 2022年三月 (3) 2022年一月 (1) 2021年十一月 (3) 2021年十月 (3) 2021年九月 (7) 2020年七月 (2) 2020年三月 (2) 2019年十月 (2) 2019年八月 (2) 2019年七月 (2) 2019年六月 (3) 2019年五月 (8) 2019年四月 (5) 2019年三月 (10) 2019年二月 (5) 2019年一月 (12) 2018年十二月 (7) 2018年十一月 (11) 2018年十月 (10) 2018年九月 (8) 2018年八月 (8) 2018年七月 (9) 2018年六月 (10) 2018年五月 (11) 2018年四月 (10) 2018年三月 (8) 依照標籤(tag)找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文章Redcord紅繩懸吊 上肢 下肢 中樞神經 中醫 使用守則 儀器治療 公告 周邊神經 增生療法(prp、葡萄糖) 好痛痛自辦課程 姿勢 慢性疼痛 懷孕(孕婦) 手腕手指 手麻腳麻 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 生理知識 疼痛科學 睡眠 神經系統 肌肉 肌肉酸痛(痠痛) 肌腱 肩膀 脊椎 腳踝 膝蓋 自律神經 讀書心得感想 貼紮 跑步 軀幹 運動傷害 運動與訓練 運動醫學 醫療觀念 針灸 關節 韌帶 顱薦椎療法(CST) 顱薦系統 骨盆 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