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央美少兒美術教育:教孩子正確學習分享,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快2歲的貝貝在和小區裡面的小朋友玩耍時,小朋友伸手想要拿走他的玩具,卻被他一個小巴掌呼到臉上。

雖然貝貝並不是想要傷害其他小朋友,但拒絕分享的意思非常明顯了。

而且不止在外邊,貝貝最近在家裡也表現得特別「護食兒」,自己的東西,爸爸媽媽還好,爺爺奶奶根本不讓碰,作為媽媽,真的擔心孩子這樣下去,會變成一枚小「吝嗇鬼」。

其實,貝貝的狀況並不是特例。

很多寶寶身上也正在發生,或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寶寶的「物權敏感期」大約會從1歲多開始,持續到2、3歲,這個時期孩子的一些行為在父母眼裡看起來會很「自私」,有時候還會表現得很霸道,但其實這只是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家長在這個時候苦口婆心讓孩子要分享,孩子往往表現得不太樂意,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孩子的「物權意識」。

尊重寶寶的「物權意識」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大有裨益,而正確合理地幫他們度過敏感期,爸爸媽媽們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寶貝明確物品的所有權,哪些玩具、用品是孩子自己的,哪些物品是大人的或者其他小朋友的。

這樣時間長了,孩子漸漸就會形成所有權意識,決定物品該如何去留和使用。

此外,父母們還應尊重寶寶的意願,當面臨需要分享物品的狀況時,應該好商好量地詢問孩子是否願意把東西借出去,千萬不能不問孩子就自己「大方」做主把寶寶的物品給其他孩子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父母應婉轉拒絕對方,不能因為面子丟了對孩子大發雷霆。

要知道大人的「不好做人」其實卻在成全寶寶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只有在得到足夠尊重的時候,才更有安全感,以後才願意敞開心扉,學習與人分享。

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喜歡探索,並且擁有充分的好奇心,為了幫助寶寶們建立良好的分享意識,家長朋友可以多為孩子創設與人交往、集體活動的環境,積極引導孩子在行動中汲取心靈成長的養分,循序漸進地建立秩序感,促進分享意識。

在集體環境中,對於那些性格霸道,喜歡獨占控制的孩子來說,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來讓他們感知自己決定帶來的結果。

例如如果因為玩具,孩子和其他小夥伴發生爭執,成人這時就會出來制止,同時這個和自己孩子鬧得很不愉快的小朋友,在短時間內也不會再和他玩耍,孩子這時候可能會因此感到挫敗和失望。

家長們可以等待孩子心情平復後,在與孩子進行交談,啟發他意識到剛才的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幫助孩子獲得正確與人相處的方法。

下次再面臨相同狀況時,孩子就逐漸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合理培養孩子成長早期的「物權意識」,對於他今後的自我表達、界限感及應對方式都影響深遠。

作為爸媽,還應該明確知道,不論是成人還是小朋友,分享這件事都是建立在個人意願之上的,孩子可以選擇分享,也有權利選擇不分享。

尊重孩子的意願,往往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