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孩子真正意義上的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身為80後的我們,曾經看不慣父母的很多做法,其中有一點就是認為自己將來會做完全不同的父母,但到了初為人父人母的年紀,面對突然降臨的孩子,在幸福滿滿的同時伴隨的卻是手足無措,小到換尿不濕大到培養教育,完全是一團亂麻從零開始。
漸漸的我們學會了很多,體貼了父母養娃的不易,但是關於孩子,還是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學習探索。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面對孩子做出的種種我們成年人認為很奇怪的行為,比如為什麼他愛吃手、為什麼他反覆的撿起扔掉手裡的東西.......凡此種種,我們該如何理解,雖然我們曾經都是孩子,但也許我們做大人太久了,都忘記了一個孩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了。
幸好,有人專門在研究,而且近百年來不斷的有新認識。
雖然看書養孩子被一些人嘲笑,比如我的父母,但我還是相信,知識的不斷改進積累,對於我們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大有裨益。
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它由本土的兒童教育家孫瑞雪老師所著,書中通過大量0至10歲兒童的真實案例,全面深入講述了孩子在不同年紀不同方面的敏感期,從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間的敏感期......讀完讓人對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也很容易和孩子在生活中出現的行為進行配對。
當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感到不解,或者不知道怎麼引導教育孩子時,看看這本書就會豁然開朗。
書中對敏感期的定義為,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理解孩子的敏感期: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應該相信孩子有自發探索世界的能力與動力。
我覺得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從呱呱落地睜眼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就會找尋並高度注視陰暗相間的地方,光給嬰兒帶來了第一個驚喜與快樂。
接下來,他從母親的乳頭吮吸香甜的奶汁,孩子用嘴巴感覺到了他的母親,接下來他會練習他的舌頭、他的手、他的腿,就是在不斷的在摸索鍛鍊中,還在逐漸逐漸的的認識了世界。
探索與學習是他的本能,作為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少的干擾和阻礙孩子在敏感期內的自發行為,因為這些行為在幫助孩子成長。
其次,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在敏感期內的行為給予極大的耐心與包容。
孩子的一些行為有時候真的讓大人很崩潰,比如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內的行為在大人看來就像強迫症一樣,舒總講了一個案例,講一個小女孩要求她媽媽講故事時必須先關門再關窗戶拉窗簾,然後把故事書整齊擺在桌子的右邊,她先坐下然後媽媽坐在她左邊,必須先打開檯燈然後拿第三本故事書開始講,中間有一個順序錯了或是她覺得不對,就要全部從頭做一遍,這位媽媽一直做了13遍最後才成功......聽著很嚇人,估計很多人做兩三遍就發火了,但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家長,孩子的很多敏感期有時候很快,也許幾天後就消失了,需要做父母用耐心給予呵護。
最後,我覺得父母在不同的時期應該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滿足孩子敏感期內的需求。
比如,在孩子喜歡玩沙子的階段帶他去海邊湖邊去,在孩子有社交需求的時候多帶他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凡此種種。
書中的一個觀點,我甚為認同,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與本質。
說到底,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從這點出發,就應該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因勢利導,給予孩子真正意義上的愛和自由。
(文:張志遠)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孩子的「敏感期」,竟然是教養的黃金期?既恍然大悟又相見恨晚
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遇到我老公後我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明明還覺得自己還是個半大的孩子,現在「被逼無奈」不得不努力加速成長。可帶孩子的生活用天翻地覆和手忙腳亂根本不夠形容的,每天的重複...
如果你這個爸/媽,是個80後!(下)
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我們切記以大人的視角去看待寶寶的日常行為,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科學研究,避開教導孩子的誤區,讓他們更健康的成長。回顧上期小編分析了三點內容,這期將繼續為你分享早期教育應該注意的事情:
孩子成長的3個叛逆期,父母最好的成熟期,多學習少焦慮!
1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都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當然,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個體特質不一樣,父母可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本文只提供一個參考意見。可...
包貝爾曬女兒萌照自爆罵哭女兒,原因曝光,網友竟紛紛稱:該罵!
近日包貝爾發微博稱:「想餃子了,早上她拿玩具扔人,讓我給罵哭了......一天沒理我!」微博里還配了三張餃子可愛的照片,真是萌到爆啊
挖鼻孔,爬樓梯,撕東西,寶寶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有的寶寶愛挖鼻孔,讓爸媽很頭疼。看到寶寶淡定挖鼻孔時,有些父母嚴厲要求孩子放下手指,屢教不改的孩子甚至會挨揍。也有細心的父母會為孩子檢查鼻孔,或者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有疾病不適。那對於孩子挖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