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孩子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其實蘊含了深層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們家的寶寶是否有以下的行為?

※門鈴聲響起,孩子非要自己去開門,如果其他家人先行一步打開了門,那麼孩子非要客人出去、關上門,然後重新再按一次鈴、重新開一次門。

※睡覺,爸爸睡左邊,媽媽睡右邊,忽然哪天爸爸媽媽換了個位置,孩子非要對調回來。

※媽媽回到家,換上家裡穿的睡衣和拖鞋,如果哪天忘記了,或者沒來得及換,孩子非拉著媽媽完成這一個步驟,才能做其他事情。

※剝桔子時,孩子要自己剝開桔子皮,如果大人幫忙把皮兒剝開,孩子就會憤怒地扔掉這個桔子,要求重拿一個桔子,自己再剝一次。

※上樓梯時,不能大人先上,孩子必須走在前面,如果大人先上了,必須退回去,重來一遍。

※看動畫片的光碟,一集的內容必須從頭到尾連貫看完,如果中間被打斷了,那麼要求重來,再從頭開始看。

※外出時,孩子必須要自己按電梯,如果別人提前按了,孩子就不干,非得重來一遍。

※鞋櫃里鞋子的擺放,必須嚴格遵守秩序,比如寶寶的在第一層、媽媽的在第二層、爸爸的在第三層,假如不小心放錯了,秩序被打亂,那麼,孩子會重新按照秩序放整齊。

這些行為是指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按照蒙台梭利的觀點,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內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內部的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則指向幼兒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感知與理解。

秩序感的表現形態有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規則意識等。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對外在的秩序會有以下要求:場所、位置、空間、時間、順序、所有物、約定、習慣。

孩子對於秩序的完美,有著一種近乎頑固的追求,比如,東西就應該放在哪裡、哪件事就應該先發生、誰應該做這件事,等等。

某些事情必須按照他的定義來,生活充滿儀式感。

這種在大人眼中的執拗和不能妥協,常常讓大人頭痛。

正確對待幼兒的秩序敏感期

一、端正對秩序敏感期的認識。

二、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

三、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四、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多觀察孩子們的一些生活瑣事,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一下他們的行為,小孩這種無緣無故亂鬧肯定有原因的,並非無理取鬧:

比如:

※洗澡時,大人摸起來很舒服很的溫度--對一些寶寶來說真的太燙了.

※吃飯時,大人覺得熱騰騰的飯菜--對一些寶寶來說真的燙到咽不下去.

※不願意洗臉。

其實是父母幫著用毛巾擦臉的時候手勁太大,有窒息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患了強迫症?其實是有了秩序感

「女兒的行為真讓我摸不著頭腦,她總是把玩具藏在一些地方,每當我把玩具收拾出來,她就大鬧不止。」「我給寶寶穿衣服他就鬧個不停,襪子、鞋子一定要媽媽親手幫忙穿上,衣服則可以由奶奶來幫忙穿。」「3歲...

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 ! 不慌張巧應對!

如果你的孩子在2歲左右,忽然有一陣你發現孩子做事情不再隨隨便便,而是開始講求秩序,例如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碰,媽媽用的東西爸爸不能用,爸爸的座位別人不能坐等等,恭喜你,你的寶貝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

這已經不是寶寶要的球了

兒子問我小橄欖球在哪,我說在桌子上了,小人兒走過來拿的同時,我正把球拿起來想遞給他。結果兒子卻不領情,一下子憤怒了,把球扔在地上,哭著說「我拿嗎我拿嗎」。我假裝好脾氣,把球撿起來放好,說「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