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時間」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時間,密切親子關係

芳芳7歲時,媽媽送給她一套《格林童話》,芳芳非常喜歡。

但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芳芳還是會在讀書時碰到許多「攔路虎」,於是,她常常拿著書來問媽媽。

後來,每天晚上睡覺前的一個小時,就變成了這個家庭的「讀書時間」。

這個字怎麼念?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白雪公主的繼母那樣壞?….面對芳芳的提問,媽媽有些當時就能解釋,有些就引導她自己去想,讓她自己去尋找答案。

芳芳讀的書慢慢多起來。

現在,每周六下午,一家人經常會到書店看書、買書。

而晚上芳芳做完作業後,全家還在一起讀書。

漸漸地,芳芳明白了許多道理,養成了愛提問題的好習慣。

芳芳父母的成功之處,就是規劃了一個專門的親子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芳芳不僅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和關懷,還學得了不少知識,養成了愛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像芳芳的爸爸媽媽一樣。

現代生活節奏快,成年人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相比之下,留給親人的時間就要少得多。

很多父母披星戴月地回家,天將破曉就離開。

留給孩子的時間實在不多,甚至一些父母還認為和孩子待在一起並不是讓人開心的事情。

父母們缺乏耐心的步子總是把流連於周圍絢麗風景的孩子甩得老遠,煩躁的眼神總是可以用種種理由拒絕、搪塞孩子五花八門的問題!這樣,又如何給孩子有效的教育呢?

作為父母,我們不妨每天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和孩子交流、溝通,你會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多麼豐富,同時孩子也將因此而深切感受到父母的愛。

親子時間也需技巧

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專門的親子時間都是十分必要的。

父母需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給孩子蒙上陰影

孩子有的時侯會比大人還敏感,他們也會很在乎別人是如何評價自己或者如何對待自己的。

當家長很少陪自己的時侯,他們也會去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是不是父母不重視自己等。

這樣,幼小的心靈就會蒙上失落的陰影。

多和孩子表達「父母的愛」

家長要多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愛,讓孩子始終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

這種愛的表達不是僅僅停留在語言上的直白告訴一一父母是很愛他的,而是要通過一些行為上的傳遞。

比如平時多陪陪孩子,多擠點時間陪孩子出去玩玩,給孩子買東西等。

讓孩子切身地感覺到父母的愛。

讓孩子受更多的重視

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受重視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比如說在和孩子一起吃飯的時候,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有沒有比較好玩的事情,或者讓孩子講述一下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

在親朋好友面前的時候,當別人誇獎我們的孩子懂事的時侯,也順便地多夸孩子兩句。

他們會感覺到父母在別人面前表揚自己,是父母對自己真正的肯定。

親子時間不說教

在現代社會,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降低了親子時間的質量,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要儘量避免這樣的想法及做法:

☆親子時間只是在盡義務

有的父母認為陪伴孩子是無奈之舉,因此勉強壓住焦急的心情。

也有的父母認為和小孩子玩太小兒科,因此常常心不在焉。

這說明父母並沒有真正享受這段時間,只是在盡義務地陪伴孩子。

在這樣的親子時間裡,父母無法感到快樂,孩子更難以從中獲得享受。

☆親子時間只是陪著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

很多父母認為親子時間就是大人陪著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於是常常勉強自己坐下來陪孩子玩。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方式。

父母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一些活動,例如陪媽媽去買衣服,或者和爸爸去修車子,當然前提是孩子也喜歡這樣的活動。

☆親子時間一定要做點兒什麼

父母往往認為親子時間就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點兒什麼。

因此,看見孩子自己在旁邊玩,父母們往往會不安,認為這不算親子時間。

於是情不自禁地對孩子指指點點、絮絮叨叨,總想加入進去。

其實,當孩子在自娛自樂的時候,父母只需要靜靜地在一邊看著,或者去做自己的事情,不必一定要加進去做些什麼。

☆親子時間成了教育時間

父母大多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很忙,對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好不容易才擠出一點時間來,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

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但親子時間並不是單純的教育孩子的時間。

父母可以利用有效的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但更應該注重與孩子的溝通。

如果父母把親子時間變成了純粹的教育時間,對孩子進行枯燥空洞的說教,則會使孩子厭倦和父母在一起,同時孩子內心的話也無法傾訴。

小細節贏得親子時間

如何在事業與父母角色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這就需要父母好好把握親子時間的內容了。

閒談時間

與孩子隨意交談,傾聽孩子的聲音:他今天在學校里都做了些什麼事,和哪個同伴一玩、玩得是否開心,喜歡誰、討厭誰等,都可以談論。

「閒談」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少發表意見或評價,少指導、建議,尤其不能批評,也不要對孩子的觀點加以評論。

親吻時間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有強烈的情感需要和追求肌膚刺激的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些需要,孩子才可能獲得安全感,才可能開心,才可能樂於接受父母的引導或教育,才可能健康地發展。

所以,父母對孩子表示愛的行為,就能滿足孩子的這些需要。

例如,國外一個心理學家為了滿足他的孩子們的這些需要,在家中設定了一個「裝滿愛之杯」的活動,他時時詢問他的孩子們,他們的愛之杯有多滿,如果他們說「只有一點點」,他就親他們的臉蛋直至他們說「滿了」。

他用這種方法,使他的孩子每天都很開心,也使他的教育更容易進行。

遊戲時間

看孩子玩,欣賞他的遊戲作品,找出其中的特色。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與他合作完成一件「傑出」的作品。

但父母一定要記住,玩是孩子自發的行為,是為獲得快樂的,是不必接受社會評價的。

所以,父母不要把你的建議或意見或指導反映出來:「把這塊積木放在這…『這裡應該是紅色」等等。

情緒輔導時間

在和孩子的相處中,父母應有意識地留出對孩子進行情緒輔導的時間:「你今天好像

不開心…你感到很沮喪…『比賽沒拿到名次你很羞愧」等,幫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情緒,對每種 情緒給一個標籤,告訴他這是什麼情緒,有什麼處理方法等。

在這樣的交流中,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和接納,也有機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整理、反思,並積累了在以後的生活中處理情緒問題的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越哄越哭,原因竟然這麼簡單

凱叔說kaishushuo在很多父母眼裡,哭是孩子膽小、軟弱的表現,甚至還有可能是孩子的要挾。然而,哭只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孩子認識和掌控自己的情緒需要一個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和體驗。如果...

與孩子溝通的這些事兒「深度長文 推薦收藏」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少父母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影響重大。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也是每位家長最積極關心的問題。但是,現在開放的...

父母的自我成長之親子溝通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勵,還是引導、規矩、塑造,或者說約束、管教、懲罰?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兒。

親子教育中要對孩子說的幾句話(經驗分享)

每個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有一些細節是需要注意的。下面是親子教育專家董進宇教授在親子教育中一定要對孩子說的幾句話。1、「自己來做決定吧。」如果你想讓孩子做...

親子溝通與情緒管理 孩子,你是我最好的老師

親子溝通,是許多父母頭疼的事,很多問題都是由於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