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情愛哭鬧、發脾氣,怎麼辦?6招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遇事情愛哭鬧、發脾氣,怎麼辦?6招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身邊有很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動不動就愛哭鬧,發脾氣。

我家涵涵三歲多的時候也是這樣,每天在家因一些小事哭鬧、發脾氣的頻率特別高。

如: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拼拼圖沒拼好;想說的話說不出來;玩遊戲輸了;爸媽沒能及時滿足他提出的要求;家裡燒的菜不合他的胃口;看動畫片限時;不想按時洗刷吃飯等;外出玩看到別人有什麼玩具都要爸媽買的要求遭拒絕;幼兒園老師教手工製作,不會做;在幼兒園裡沒遵守規則挨老師批評;沒得到老師的紅花;碰到困難、挫折不知道怎麼解決等等,他都會大聲哭鬧一場,讓人很是無奈。

我知道孩子哭鬧、發脾氣、喜歡抱怨等都是他們表達自己、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孩子也明白哭鬧生氣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可是他碰到一點小事第一反映就是用哭鬧和發脾氣來應對,針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愛哭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專家、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提出:「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沒有自我認識,如果你不能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你不能推己及人並擁有有效的人際關係,無論你多麼聰明,都不可能走得很遠。

情緒管理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0——6歲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

如果孩子性格急躁、愛哭、易怒、焦慮、悲觀、孤獨、具有破壞性、對自己不滿意等負面情緒出現過頻,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的發展。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要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正確有效的引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質的情商。

那麼,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發脾氣的孩子

1、父母要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要想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父母需做到不對孩子大聲吼叫、有話好好說、不亂發脾氣,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你情緒不穩定,對孩子說話總是大聲嚷嚷,總愛發脾氣的時候,你的這種情緒也會傳染給孩子,孩子會有樣學樣反饋到你的身上。

2、學會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當孩子因一些小事哭鬧不休或發脾氣時,我們要學會理解和共情他的感受,那怕你不認同他的行為。

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再教給他正確的行為示範,你的共情與接納會讓孩子更願意配合併接受你的建議。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最忌諱粗暴壓制和輕易妥協型家庭教養方式。

性格暴躁型父母看到孩子持續的壞情緒,喜歡用簡單粗魯的方式直接壓服,遏制孩子的情緒發泄。

長期如此,孩子內心積壓的情緒問題會越來越多,性格也會慢慢變得抑鬱沮喪。

輕易妥協型父母看到孩子因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鬧或撒潑,往往禁不住孩子的鬧騰而無條件「投降」。

這麼做的後果是以後每有不被允許的要求時孩子就會使出他的「撒手鐧」,而且會愈演愈烈,這會讓孩子無法無天,變得難以管教。

以上兩種錯誤的做法對孩子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

那麼發現孩子不良宣洩行為,我們要怎樣引導呢?不要單純想著如何制止它,而是想著如何改變它,教會孩子正確的宣洩方式。

比如我家涵涵兩歲多時就經常找玩具,玩具不見了找不到了後會大聲嚷嚷、哭鬧、耍無賴。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幫助他一起找,並告訴他,他自己的東西自己管理好,教會他把玩具整理歸類放好,如果不見了要學會自己找出來。

剛實行的時候,他玩具還是會那裡玩了那裡放,不會主動去收拾。

一找不到了還是會哭鬧,自己找到後就破涕為笑。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孩子對自己的物品管理得很好,現在很少因找不到東西而煩惱哭鬧了。

接納孩子各種情緒

3、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情感

嬰兒期的孩子愛哭鬧,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溝通手段。

到了18——24個月的孩子可以用頭部運動,胳膊的姿勢、手臂等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需求。

有的語言發展比較好的孩子這時都能用語言來表達情感了。

而很多這階段的孩子哭鬧生氣是因為他不懂得怎麼用語言表達需求,因此,只要孩子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需求時,父母就應耐心引導孩子儘量用語言來表達,那怕他表達得磕磕巴巴,發音不準。

媽媽與孩子待的時間長,對孩子習性非常了解,孩子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就知道他要表達什麼了,很多孩子這一階段多是用肢體語言來交流的,媽媽們也樂於代勞。

可是媽媽們,你知道不代表別人也知道啊,還是得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這樣不但能儘早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打下堅實的基礎。

4、設立界限,該說「不」時就說「不」,堅持到底

父母教育孩子要有原則、有界限,界限給孩子展示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為了勿讓孩子從小染上自私、放縱、驕橫等不良習慣,父母要懂得適當拒絕孩子無理請求,簡單說明原因,並堅持到底。

比如三歲多時,帶孩子外出逛街或是逛超市,只要經過玩具店,他就要買玩具,只要家裡沒有的他就要鬧著買,不給買就哭鬧,還罵人。

於是我跟他說清楚,以後只要是用哭鬧來表達需求,全家統一戰線,不予受理。

買玩具一個月一件,還得看每天的表現。

堅持到現在,孩子不再像原來那樣看到什麼就想要擁有,而是會考慮好到了買玩具的時間再下手。

孩子都會用哭鬧來試探父母的底線,如果你妥協了一次,他還會有下一次,因此我們要從小給孩子設立界限,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該說「不」時就說「不」,堅持到底。

設立界限,該說「不」時就說「不」

5、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的父母喜歡包辦、代替孩子解決問題,這不僅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減弱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使他們逐漸養成依賴他人的壞毛病。

為了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自己事情就讓他自己做,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自我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條件。

比如讓孩子幫忙買東西、收拾房間、招待家裡的客人等,讓孩子通過自己生活的經歷和實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只有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才會更加自信,在以後碰到困難時才不會用哭鬧來解決問題。

6、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挫折能讓孩子變得堅強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畏難情緒。

孩子在面對困難想放棄時,你是讓孩子再多堅持一會,還是他想放棄就放棄呢?涵涵剛學架子鼓,前面每次練習新內容時他都很不情願,帶哭腔說太難了。

這時我都會做他的思想工作,建議他分段來練習,一段一段慢慢來,多連幾遍試試。

結果是他練習了三四遍之後就把新內容掌握了,還一個勁的說這太簡單了,言語中洋溢著愉悅與成就感。

挫折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敢於挑戰困難,這樣才會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變得堅強,勇敢。

孩子變得堅強、勇敢後,以後在面對挫折時才不會再用哭泣、逃避來應對。

鼓勵孩子學會面對困難與挫折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情緒狀態,如開心、恐懼、憤怒、厭惡、悲傷等。

孩子在成長中不可能一直處在陽光、快樂、正面的情緒里,那麼孩子處在無助、失望、沮喪、憤怒、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里怎麼辦?作為父母,我們要教會孩子通過傾訴、觀看情緒處理的繪本、參加體育運動、聽音樂和繪畫等來合理宣洩負面情緒。

我們不但要引導孩子學會管理好自己情緒,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合理宣洩不良情緒,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學會情緒管理,做更好的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出現「生氣」、「憤怒」、「發脾氣」等情緒時,很多家長首先會做的就是制止,不管是通過呵斥、打罵還是哄騙等方式。尤其是在人多的公共場所,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會覺得很沒面子,更會慌忙去阻止。然...

孩子哭鬧時,高情商的父母都會做這3件事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哭鬧,就會本能地緊張、心跳加速,立即進入「滅火模式」,恨不得立刻把娃哄好。孩子發脾氣雖然家長心裡容易炸毛,但其實,這恰好時候是培養情商的關鍵時機。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請到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