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父母,決定孩子的4種人生!(簡單深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位媽媽問:
我兒子3歲半了。
脾氣特別大,什麼事情都非要依著他,不依就鬧,躺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滿足了他為止。
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
我問,這個孩子主要誰帶?
媽媽說,爺爺奶奶。
我又問,是不是特別寵著慣著?
她說,對對對。
我們在「積木育兒」後台,見過太多這樣的情況。
這是一個仍處於「terrible two」階段的小孩。
俗稱第一叛逆期。
從這個時候起,孩子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希望有意志地去決定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父母一方面需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了。
如果此時過於放任孩子,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在家中過於自我為中心,走出家庭走上社會也容易遭遇人際困境;
另一方面,父母還要恰當地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不能把孩子給管得太死。
如果過度限制或過當懲罰,都可能導致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影響他們自主感、意志力的正常建構。
這中間的「度」,當然不好把握。
那麼,父母到底如何做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呢?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發展心理學專家王利剛怎麼說。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問題上,可能會出現很多的衝突。
跟孩子的衝突是一方面,家庭成員之間的教養觀點衝突是另一方面。
比如說來自成都的一個媽媽跟我說,平時都是下班的時候她來帶孩子,但是,平常白天的時候,由婆婆來帶。
其他什麼都好,但是,就是經常在給孩子吃的東西上產生分歧。
比如說,奶奶經常會餵孩子零食,總是擔心孩子餓,甚至有時候給孩子餵藥,等等,這是她無法容忍的。
還有來自太原的一個媽媽,也說到,父母看到孩子有很多毛病,但是長輩不允許糾正。
長輩們會說,孩子還小,等他們大了以後自然就懂了。
這就導致,孩子會利用大人之間的這種矛盾,去對抗我們給孩子設立的一些規矩。
這個時候,我建議,一定要跟老人在這個問題上說清楚,去確立家庭中的第一撫養人。
同時,父母也需要掌握一些恰當的教養技巧,以確保通過恰當的溝通,更好地讓孩子既滿足了需要,同時又能夠按照我們所說的規則來執行。
上面這張圖片,我給大家展示的是:當我們的孩子有某種情緒,或者是他被某種需要所掌控的時候,他的大腦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我們會看到有3個圓圈,我們假設這是他的大腦裡面的一種反應,紅色代表他的情感反應,綠色代表他理性的控制,那麼每一個人心裏面都會有理性的一部分,也會有感性的一部分。
當我們的孩子,他內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需要,比如我上一張圖片裡面這個小女孩,她心心念念想的就是「我要站到這個檯面上,我要上去,我要上去,我要上去……」這個時候她的需要就占了上風,所以她的整個大腦都會被她的需要所控制,就進入了第二個圓圈裡的情緒狀態。
這個時候,她的整個大腦都被她的需要和情緒所控制,完全喪失了理性分析的能力。
這個社會,很多媽媽愛給孩子講道理。
你看圖片左邊的對話框。
媽媽說,「寶寶,你的鞋子很髒,會把廚房的台面弄髒」,這是勸阻。
還會說,「寶寶你快走,我們去看看爸爸在哪裡。
」這是轉移注意力。
但是你會看到,當孩子兩歲的時候,這兩種方法特別的不好使,它反而會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急躁,整個的控制感會變得更弱。
那麼,真正有效的溝通是什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對孩子的內心需要給予響應。
就像上圖中,右邊對話框裡的這個媽媽所說的話,一定要把寶寶的這種需要用語言給它表達出來,比如問:「你是不是特別特別想上去看看,上面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對不對?」
當你這樣去說的時候,孩子會立即把臉轉過來,對你點頭,說是是是。
這個時候我們就建立了一種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可能性。
這種情況下,溝通才會更加有效。
因為,孩子的大腦開始走向恢復,理性的那一部分逐漸恢復了。
這才能夠騰出空間聽見你的話。
否則你說的任何話對他來說都是噪音。
所以我會建議,各位家長要養成一種習慣,在面對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或者是一種非常強烈的需求時,一定一定要首先對他的需要進行回應。
比如,如果孩子特別特別想吃零食,可是馬上就要吃飯了,我們需要拒絕孩子,那麼應該怎麼去溝通呢?我們首先要去確認孩子的需要,問他,你是不是特別想吃零食?然後你再跟孩子說,我們今天已經吃了很多啦,對不對?馬上就要吃飯了,飯後我們再吃一點吧。
等等。
我稱這個辦法為「先跟後帶」的原則,即,一定要先把孩子的需要說出來,然後再講道理。
當然,父母們平日裡也需要留意自己的教養方式、態度是否妥當。
比如,剛才我說的先跟後帶的原則,其實在教養方式上就反映了兩種類型的家長。
看下上面這張圖,我畫了兩個軸,一個是響應軸,所謂響應,就是對孩子內心的需要你是不是有回應。
另外一個,這個軸我稱為管控軸,也就是你對孩子的規則是不是足夠堅持。
一個權威型的家長,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家長,應該是既能夠對孩子的需要給予響應,同時也要對於他的行為進行管控,這兩者都要做到。
現實生活當中,可能我們很多父親屬於第二象限,專制型。
他很少會想一個孩子的需要,他總是單一地在強調孩子應該怎麼做,應該做什麼。
比如說一個孩子哭了,一個專制型爸爸會非常威嚴地跟他說,不許哭,停止。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管控,但是他沒有蹲下來去詳細問一下:為什麼哭,你怎麼啦,等等,這個過程這就叫做對內心的一個響應過程。
如果說我們長期對孩子的內心沒有響應,而只是在給孩子建立規則,那麼這種專制型家長,會培養出來兩種類型的孩子:第一種,有可能特別的恪守規矩,也就是特別的固執和刻板;第二種,就是那種視規矩如糞土,從來不把規矩當回事兒。
你說怎麼樣,剛好跟你反著來,跟你對著幹。
很多時候,我們的爺爺奶奶可能會更多地響應孩子的需要,而在規則的堅持上做得不夠好,也就是響應很高,但是管控很低,這就是在第四象限,這屬於放任型家長。
如果家長的類型是放任型,那麼他們的孩子長大之後可能的表現是什麼樣呢?他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非常的自戀,總是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圍繞著他來轉,一切以他的需要為中心,他不會考慮別人,缺乏愛心。
這就是放任型的孩子,他也沒有規則意識。
還有最差的一種,可能就是又沒有響應孩子的需要,同時也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我們把這種類型稱為冷漠型的家長。
冷漠型的家長,他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很多反社會的行為。
我堅信,這種類型的家長應該是比較少數的。
這類型是嚴重失職的父母。
所以,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當中,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向權威型的家長去靠攏,都能夠做一個權威型的家長。
我們的爺爺奶奶在關注孩子需要的同時,也要適當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下管控,這是調整的方向。
而很多時候,我們的爸爸或者很嚴厲的媽媽,你要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同時,也要相應的考慮一下孩子的需要,這兩者都做到了,我們就成為權威型的家長。
當我們做到了既響應孩子需要,又給孩子立規則,我們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得更加富有彈性。
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也會變得更強。
他們會懂得妥協,會懂得如何跟別人進行有效的交往,有愛心,負責任。
本期特邀育兒專家
老人插手你管教孩子時,該不該妥協?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孩子正在上小學一年級。周末爸爸帶著孩子回到丈母娘家吃晚飯,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飯不好好吃,盯著電視看。然後爸爸就說了孩子幾句,不聽,一氣之下打了孩子一個巴掌。沒想到,自己剛...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多種,以下四種方式適合孩子嗎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多種,以下四種方式適合孩子嗎?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場景,當你還小的時候,大人們在討論問題,你好奇的問了一下,結果卻聽到:「大人說話,小孩子少插嘴」,有可能你還記得,因為這句話深...
4種父母教養風格決定孩子的將來,你是哪一種?
媽媽和孩子溝通時,彼此更關注什麼?內容還是風格?很顯然,大多數媽媽關注的是傳達的內容,可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更在意溝通的「風格」,包括媽媽的溝通方式、語氣、聲調和態度等等。怎樣的教養風格更有助孩子...
這四種家長類型中,只有一種能培養更優秀的孩子!
有些爸媽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用盡全力去愛孩子,結果孩子的表現卻事與願違。其實,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你是什麼類型的父母,就會教出怎樣的孩子。針對家長的教養方式,美國心理學家...
Check您的教養風格,決定孩子性格
因此,如果父母以嚴厲凶暴的態度要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和平相處,孩子學到的是父母的破壞性情緒,而非父母的言語所表達的內容。什麼樣的教養方式,才能培養出具有成功特質及良好性格的孩子呢?
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研究證明這三點至關重要,你也可以做到!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進行過一場大規模調研,他們發現有一類孩子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身上有著一些共性:1. 善於調控情緒,能迅速讓自己平靜下來2. 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孩子教育:什麼樣的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不僅是媽媽,往往父母雙方都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但孩子卻自私自利、曠課、打架、成績差。為什麼父母圍著孩子轉,付出了幾乎所有時間和精力,但孩子的表現為什麼那麼讓人傷心呢?
權威型、寬容型、專制型,3種父母各自的優缺點及帶給孩子的影響
人的性格有很多種,父母也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你想知道你自己是哪一種類型的父母嗎?你知道自己在今後的教子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嗎?請你認真往下看,看看自己到底是哪一...
四種類型的教養方式,你是哪一類?
父母對孩子高度控制好,還是很少限制孩子讓他們感到自由自在好呢?不同的父母在教養兒童的具體方式上存在著諸多差異,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很多父母經常會糾結於到底是應該溫和點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