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及懲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該怎樣對待孩子,舊的教育觀念正在受到全面顛覆,大家普遍認可要尊重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

給孩子愛是沒錯的,但是,我認為,應該給孩子的是愛和規矩。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規矩,即便孩子在家裡可以自由自在,不被規矩所束縛。

但是,他們不可能永遠呆在家裡,呆在父母身邊,他們總要出去同小朋友交往,要上幼兒園,要接觸別的人,而別的人會用普遍的規矩來要求孩子。

我們主張要給孩子尊重、平等、讓孩子自己作主,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放棄規矩。

一個沒有規矩意識的孩子,在同別人的交往中,會遇到更大的挫折,會嚴重打擊孩子的信心。

一個沒有規矩意識的孩子,其實他們也都存在交往困難。

孩子對於他們成長過程中,最初接觸到的東西,認可度最高。

如果你一開始就告訴孩子,規矩是什麼,孩子遵守起來,沒有任何困難,如果你給他的只有自由,沒有規矩,以後,你再給孩子樹立規矩,孩子會同以前的生活做比較,他們會非常不適應,認為你的要求不一致,對你新給樹立的規矩非常牴觸。

而且習慣養成了,再改變很困難。

權權,是家裡幾代單傳的孫子,在家裡的地位非常高,作為幾代人關注的焦點,權權從小就是被捧在手心裡的。

他的媽媽對現代育兒理念非常認同,對孩子要快樂教育,要讓孩子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她說孩子是可以在環境中自我修復的。

權權就這樣無拘無束的長大了。

在幼兒園裡,權權遇到了困難,他沒有紀律的概念,會在別的小朋友上課的時候,突然大吵大鬧,要求別的小朋友同他玩,如果小朋友拒絕,他就拉著小朋友不鬆手。

權權經常被老師罰站懲罰,有很多家長對權權干擾自己的孩子非常不放心,紛紛要求老師把自己的孩子調離權權的位子。

權權的媽媽對老師也有意見,她認為老師不應該採取懲罰的辦法,這樣嚴重傷害了權權的自尊,權權的媽媽還認為,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老師不應該壓制孩子的頑皮的天性。

她幾次同老師溝通,要求老師改變策略,但老師堅持懲罰是必須的。

權權依舊無法無天。

權權的確聰明、活潑好動,但是一個不被紀律和規矩所約束的孩子,他所受到的教育一定是不完整的。

童年缺乏太多的人,他日後的言行和生活必定一定程度上會是有缺失的!

而且,由於權權不能安靜地上課,權權的課堂利用率並不高,如果這個習慣一直伴隨著權權的學生生涯,可以預見的是,權權將難以成為出類拔萃的好學生。

所以,權權媽媽認為的「淘小子出好的,淘姑娘出巧的」,本身是對的,但是,如果出了格,僅僅是縱容了孩子的淘氣,而沒有培養一個遵守規矩的良好習慣,那麼聰明對孩子將沒有任何意義。

教育有一個首要的責任就是要規束。

給孩子指出一個正確的路標,讓孩子沿著路標不斷成長。

從現代教育理念來說,給孩子足夠的愛是沒錯的,給孩子以自由也是對的,針對中國的傳統教育和傳統文化,孩子一直被看作是父母的延續,是沒有自主地位的,從這個角度看,孩子需要給予自由。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極端,中國目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已經使父母放棄了嚴厲和專制,孩子有了很多的自由,這時候,如果還強調放任的、無約束的自由,而沒有伴以規矩,最終,孩子就會養成任性、自私、不負責任的性格。

而這種性格,一定是我們父母不原意看到的。

這樣的性格在任何家庭,在任何社會都是不受歡迎的,而這樣的孩子,他也會面臨更多的苦惱。

給孩子規矩,是我們為人父母的一個重要責任。

對於權權,家長一定要明確,規矩是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即便你允許孩子在家中可以無拘無束,但是社會中的規矩一定還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與其到那時,孩子不適應,難以忍受,不如現在讓孩子適應規矩,幫助孩子順利進入群體生活。

所以權權的媽媽應該告訴孩子,在具體的環境,具體的要求是什麼,要做到不干擾別人,不能太自我。

權權的媽媽應該幫助權權學會使用大家通用的規則,同別人進行交往。

現在有很多人在討論80後現象,為什麼會有80後、90後現象,而沒有60後、70後現象呢,把問題歸結於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也僅僅是一個淺層的思考,更主要的問題,還是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沒有體會到足夠的規束,而責任感的養成正是在規矩中學會的。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接觸了很多的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有一次,我在給新員工做培訓時,事先溝通,說:「由於上課時間比較緊,中間不休息了,如果有人想去衛生間,可以從後門出去。

」上課時,有一個女孩子一直在自拍,然後,自己收拾東西,背上書包就要離開。

我叫住她,她振振有詞:「你不是說有事情可以離開嗎,我現在不想去上廁所,我要去辦事。

」這樣的年輕人不是孤立的個案,他們在生活工作中,承受不住紀律的約束,比較任性和自我。

寧寧的媽媽是我的朋友,她生病了,我去看望她。

我和寧寧媽媽談話時,寧寧一直在吵鬧,她不停的打斷我們的話,一會讓我到這,看看這個,一會又讓她媽媽去那,乾乾那個。

對於她不斷的騷擾,寧寧媽媽沒有任何的勸阻或者責備,對寧寧言聽計從。

最後寧寧很嚴肅地說:你們能不能小點聲說話,吵得我都沒辦法看電視了。

寧寧的媽媽依然沒說什麼,寧寧姥姥呵斥寧寧,讓她有點禮貌。

寧寧大聲同姥姥吵架:他們干擾我了,還不讓我說嗎,他們要說話到自己房間去說,現在這個時候我要看電視。

我離開後,寧寧的媽媽發簡訊向我道歉,她說:「寧寧今天表現太不好了,她是因為同姥姥關係不好,所以同姥姥對著幹,她對別人也挺橫的,就對我百依百順。

」其實,根據我的觀察,首先是因為媽媽對寧寧百依百順,寧寧才不對媽媽發脾氣。

盧梭在教育名著《愛彌兒》中有過一段論述,他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慾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慾望將無止境地增加,結果,父母遲早有一天會因為無能為力而表示拒絕。

但是,由於孩子平素沒有受過父母的拒絕,突然碰了釘子,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感到痛苦。

」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嚴格要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衝動,而很多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孩子,相當一部分出自嬌生慣養的家庭。

孩子是在表揚中強化自己的行為,在批評中逐步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而長大成人的。

所以,給孩子樹立一定的規矩,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如果因為愛孩子,要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而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這會放縱孩子的錯誤行為,使孩子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也剝奪了孩子正確成長的機會。

給孩子太多的自由,沒有規矩,還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父母最終失去對孩子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對孩子的很多行為後果,無能為力。

田老師是一個民主的媽媽,她什麼事情都絕對尊重孩子的意見,從小讓孩子自己決定一切,她希望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漸漸的孩子長大了,田老師發現她越來越沒有權威性。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很多的問題,也有很多的苦惱,她想為兒子提供建議,但是,兒子拒絕接受她的任何意見,兒子習慣性的要自己作主,不容許媽媽干涉自己的生活。

兒子自作主張的很多決定,在田老師看來是非常危險的,她想同兒子溝通,不過兒子已經不習慣聽她的意見了,慢慢的,兒子嫌她囉嗦,對田老師封鎖一切消息。

田老師對兒子的任何事情都不了解,有時只能從兒子同學那裡探聽個蛛絲馬跡。

(田老師的問題,不是單一的民主問題,我們在溝通中會繼續探討田老師現象。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就是因為孩子缺乏必要的判斷力和行動力,他無力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需要父母來對孩子的成長和健康負責。

給孩子規矩,實際上就是告訴孩子社會上普遍認可的行為規則,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最終的後果就是可能被孤立,被邊緣化。

可是如果沒有從小就養成遵守規矩的習慣,沒有培養父母的權威或者地位,一切都聽憑孩子作主,最終的結果就是從對孩子的疏於管教到對孩子無法管教。

在孩子已經不習慣你的管教和規矩的時候,強把規矩和管教塞給孩子,不管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難以完成的任務。

民主不是放任,給孩子以自由和平等是沒錯的,中國傳統的父母就是過於嚴厲,而使很多孩子缺少獨立性。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過度的平等和自由,就是使父母放棄了自己的權威。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沒有必要的權威,就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而沒有父母引導,完全靠自己成長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危險性的。

而且,這樣的家庭,他們的親子關係,也一定存在潛在的問題。

沒有溝通就難以產生親子間的信任,而沒有信任就難以產生教育。

所以,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同時,還要有足夠的規矩。

談到了規矩,就要說到如何制定規矩,以及有了規矩後,相伴而來的懲罰。

關於規矩的制定,很多家長可能都有自己的主張,但是,不管怎樣,規矩一定要適應兒童的發展規律,另外,規矩制定了就要嚴格遵守,並且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特點,而且,每個孩子的個性各有不同,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家長給他制定規矩,讓他在你忙碌的時候,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許喊叫吵鬧,不許搗亂,這明顯是不現實的。

所以規矩是要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的。

最重要的,規矩制定了,大人就首先要遵守。

曾經有一次,在我們一家人要外出遊玩時,女兒哭鬧,最後我告訴女兒,如果你還吵鬧不停,就不許出去玩了。

那時正是春節期間,女兒的姑姑、表姐都在,女兒依舊哭鬧不停,最後,我決定在家陪女兒,其他人去玩。

所有人都認為我太嚴厲了,嚇唬嚇唬就行了。

但是如果制定了規矩,而不遵守,最後的結果就是從此家長不再有權威。

小孩子會非常清楚,父母的話是否需要認真對待,他們是說說就算了,還是言出必行,對不同的人,他們本能的會採取不同的方法。

我自己也不是從開始就認識到這點的,我以前經常對孩子說,如果你再怎樣,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扔出去,諸如此類的話,幾次以後,我發現,我漸漸沒有了威信,我的話對孩子就是耳邊風。

痛定思痛後,我反思,制定規矩時,不要威脅恐嚇孩子,而且家長說出的話就一定要做到。

關於家長也要遵守規矩,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能做到。

我曾經見到一個媽媽抱怨孩子不專心,喜歡看動畫片等。

後來我發現,這個媽媽只要在家就把電視打開,尤其到了吃飯的時候,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於是孩子也養成了習慣,一邊看電視一邊玩,或者看兩眼電視,或者干點別的,總之不專心。

而看動畫片讓媽媽意見大,是由於孩子同媽媽搶電視了。

這個媽媽要求孩子放學回家就要看書做作業,做完了就睡覺,不許看電視,但是,她自己在看電視呀。

她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能要求孩子必須做到呢。

所以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

規則是家庭成員都要遵守的,因為規則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和意願的體現。

有規矩就可能會產生懲罰,目前,更多的家長認可要給孩子鼓勵,但鼓勵不能取代懲罰,鼓勵也不是萬能的靈藥,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懲戒和鼓勵任何時候都是教育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懲罰孩子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只針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擴大化。

如果把陳芝麻爛穀子都翻出來反覆懲罰,抓住不放,那就不是懲罰,而是打擊報復了。

讓孩子明白,因為什麼而受到懲罰也很重要。

孩子總會犯錯誤,而且孩子越小他越難以分清,大人對他的情感,與他的錯誤行為,以及懲罰之間的關係。

他會認為是大人不喜歡他了,而心生恐懼。

所以要讓孩子明白,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而懲罰,不是因為不喜歡他了,如果他改正了錯誤,大人會更喜歡他,這樣的懲罰效果會更好。

有效的懲罰還有幾個重要的條件:1,明確地規矩。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明確的要求是什麼,與孩子事先達成共識。

如果孩子事先不清楚規則,家長突然懲罰,會讓孩子非常委屈。

2,懲罰之前需要對孩子提醒警告,給孩子一個改正的機會。

3,明確的原因,如果孩子不能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受到懲罰,他就沒辦法改正。

4,適度的懲罰。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氣秉性,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批評一句就非常難受,有的孩子可能要嚴厲批評才能達到效果,所以對待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度。

4,懲罰要及時。

我經常聽到家長面對犯錯誤的孩子威脅說:你等著……這會讓孩子不再把家長的話當回事,反正以後再說,以後孩子忘了,大人也忘了;或者,孩子會非常恐懼,難以釋懷,心裡壓力太大。

所以,如果要懲罰就要及時懲罰。

此外,還有兩點關於如何批評孩子,也是我們需要非常注意的。

第一,就事論事,指出孩子到底錯在那裡,而不是從感情上懲罰孩子。

小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他們非常在意父母的態度或者情緒,父母的不高興對他們是非常難以忍受的,尤其他們認為這是他們造成的時候,他們會非常的內疚。

有很多的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喜歡讓孩子自己認識到,是他們犯了錯誤而傷害了別人,於是,家長們會說,媽媽不高興了,爸爸生氣了。

這樣說的效果看起來也確實好,孩子會哭泣,請求原諒。

但是,這時,讓孩子傷心的,是父母態度的冷淡,而不是他們認識到自己犯了錯誤。

而且,經常對孩子說,你這樣做,我會高興嗎?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過於在意別人的情緒,以後,會以別人的情緒作為自己衡量事物的標準,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所以,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後果會是什麼。

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評,改正效果也會更好。

第二,批評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是,對於小孩子,他們本身還不具備嚴密的思維和邏輯,他們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成長的。

有很多時候,他們的錯誤是因為他們確實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所以,除了批評,必要的時候,還要幫助孩子,把改變狀況的更好的方法教給他,這樣可以避免他不斷的犯錯誤。

盧梭說過:「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

」懲罰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成長。

【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經作者同意在本平台發送。

歡迎各位粑麻分享到朋友圈;若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曉世界部落」和原作者,否則我們將究其責任。

【作者簡介】

黃微:家庭教育專家,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團中央《知心姐姐》雜誌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迴報告團講師。

多家親子網站特聘專家,多家教育雜誌撰稿人、國家一級培訓師,著有《我最想要的親子性格書》、《做個好媽媽其實很容易》等多部作品。

資深家庭和教育諮詢專家,黃微家庭&教育諮詢創始人、首席諮詢專家。

「曉世界部落」微信公共平台(微信號:see_do_get),關注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忍心給孩子立規矩的家庭,也教不出好孩子!

媽媽群裡面經常有媽媽這樣抱怨:我家孩子不聽話,天天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的,髒亂的下腳的地方都沒有,讓他收拾,從來不收拾,我每天收拾很多遍,還是髒的不行,看到那個亂糟糟的家就想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