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我們常常感嘆昔日的小嬰兒如今已長成有想法的兒童。

日子一天天地過,回首起來,你是否悉心地陪伴了他的成長?還是你總是敷衍他、心不在焉、沒有耐心?文中作者詳述了什麼樣狀態的父母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以及怎樣做到。

作者:心心媽


正文


你是不是也常常這樣?

陪孩子散步,孩子興奮地叫著:「媽媽,我們比賽跑步吧!」你心不在焉地回應:「等一下,你先跑吧,媽媽有事。

」於是你盯著手機刷了兩分鐘前才刷過的朋友圈。

孩子踩著滑板車,騎得飛快,沖你叫到:「媽媽,你看我騎得多好!」你無暇感受她的快樂,只是敷衍道:「是呀!現在我們去買菜吧!該回家吃飯了!」

孩子好奇地拿著地上撿起的小玩意問你:「媽媽,這是什麼?」你神遊一般,自動屏蔽。

直到孩子重複到第五遍,你才如夢初醒,又立馬阻止:「我不知道,快放下,髒死了!」

以上幾種,想必很多父母都會中招吧,我們似乎一整天或連續幾小時都和孩子在一起,卻沒有做到真正的陪伴。

因為我們沒有活在當下。

一行禪師說過:「當你愛一個人,你能給予最好的就是你的臨在。

如果你都不在那裡,你如何去愛呢?」

我們更多的是身在心未在。

那麼活在當下有多重要呢?

1,父母活在當下,才會更欣賞孩子


這是我從心心爸身上得到的啟發。

散步時,心心看見自己的影子總追著她,怎麼也甩不掉,大哭大鬧著要把影子趕走。

我馬上警覺如何應對「挑戰」,如果搞不定又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時,心心爸卻被小人兒的可愛逗得樂不開支。

我瞬間被感染,也腦洞大開:「心心,趕緊跑吧,跑到燈的下面,影子就追不上咯!」

心心最愛的遊戲是躲貓貓,可她總躲在臥室窗簾後面,無一例外。

每次都要靠我們把戲演足,要好奇地說「心心不見了!心心在哪裡呢?燈你看見了嗎?電視機你看見了嗎?」這些台詞說完,再緩緩地去窗簾後找她,又或者她著急了,直接跳出來:「我在這裡!我在這裡!」當這個遊戲被重複
N遍時,我是拒絕的。

心心爸卻樂此不疲,享受其中,總能把遊戲玩出不一樣的花樣,那一刻,感覺他似乎也變成一個快樂的大孩子。

看到心心爸的狀態,我才明白,當我們把陪伴孩子當成任務,就會失去很多樂趣。

而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才能發現孩子的童真與可愛,才能與孩子順暢連接,滿足孩子的同時,也讓自己回歸最簡單純樸的快樂。

2,父母活在當下,對孩子會更有耐心


滑滑板車時,心心爸試著調節了一下車杆的長度。

心心發現車杆能變長變短後,就要求我們把車杆調長,可是調到了最高她也不滿意,還要更高。

我們與她解釋:「調不高了,這是最高。

」小人兒理解能力有限,開始哼哼唧唧,她賴著不走,一定要達成她的目的。

我耐心地和她解釋了大約五分鐘未果。

擱在平時,或許我早已不耐煩,我會堅定著提著滑板車,一字一頓地告訴她:「這是最高了,你到底走不走?你不走我走了!」結果也定在意料之中,她在後面哭的更傷心,卻最終不得不追上來。

可這一次,我沒有,我蹲在深秋金黃的銀杏大道上,感受著清爽的微風,此刻如此美好,我的心情也不錯。

我耐心地與她共情,她哽咽地說,她想讓車杆升到天上去,和大樹一樣高,和天一樣高。

我陪著她,順著她的想法去想像,感受孩子世界的奇妙。

我一遍遍說出她的想法,直到她平靜下來。

然後稍一轉移注意力:「要不你和滑板車比賽跑步怎樣?」她馬上就歡快地拉著滑板車跑起來。

她稚嫩地背影跑進美麗的秋天,美得像一幅畫。

為什麼我們常常對孩子失去耐心,因為我們的焦慮、繁忙,不足夠活在當下。

我們陪著孩子,想著的是成堆的家務、未完成的工作、朋友間的不愉快。

內心嘈雜的聲音充斥著大腦。

此時的我們,和孩子不在一個頻道,自然無法去理解她、包容她,也無法感受她「無理取鬧」里透出的天真爛漫。


3,父母活在當下,是對未來最無悔的交代


一個做了8年全職媽媽的朋友,說起自己的全職時光,認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現在的陽光、健康、快樂讓她特別滿足。

工作雖落下很多,但稍一努力很快也能步入正軌。

她說起唯一讓她遺憾的事,就是當時自己的焦慮。

身在其中時,焦慮會不會落後於同齡人,焦慮會不會找不著好工作。

這樣的焦慮讓她不足夠從容地陪伴孩子的成長。

回首歲月時,沒有人後悔自己怎麼沒早些成功,沒有人後悔怎麼沒儘早賺錢,因為走過才發現,這些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自然而然。

只有孩子瞬間長大,老人不知不覺間衰老,失去的陪伴和當下的快樂再也不回頭。

後悔過去,擔心未來,都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

我們總說,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卻不知,最可愛最珍貴的就在當下。

說了這些多,活在當下的好處,又如何做到呢?

意識到了其重要性,接下來只需要——「覺察」。

覺察是觀念與行動間的距離,是父母改變自己最重要的功課。

當覺察到自己已心不在焉、敷衍了事、雜念叢生時,我們就需要有意識地把注意力聚焦於當下,可以通過體會自己的呼吸,可以通過與自己的對話。

當然,這需要不斷地練習,從小時間段開始,慢慢增加。

心在此,生活也在此。

心情不在生活中,那便喪失了樂。

孔子曾說,老人和小孩的狀態就是乾乾淨淨看自己,看當下的狀態。

若父母也能活在當下,便是契合了孩子的節奏,也就給了孩子最好的陪伴。

(作者簡介:心心媽,微信號:sunxiangmu,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本頭條號擁有30余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想要的陪伴,你真的做到了嗎?

孩子的成長時光一去不復返,而且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而這些心理營養獲得的前提,來自父母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與孩子彼此愉悅地互動,可以是共讀一本好書,共享一...

教育中最忌諱的是父母的短視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什麼叫做父母的短視?短視對孩子的成長會出現怎樣的影響和危害?作者列舉了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作者:心心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