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失望,其實是對自己恐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Luke媽與你一起成長!

你一定也像Luke媽,對孩子不滿過、失望過吧?面對孩子各種調皮搗蛋行為,各種不聽話,Luke媽覺得太難保持心平氣和了。

所以我們家長需要學習,需要修煉。

今天與大家分享《和孩子劃清界限》中的精彩語錄。

和大家一起學習!

為家長,如果你有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的內心恐懼,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碰一碰這些恐懼,你的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

小人兒的直覺也許尚未發達到能夠體會你到底害怕什麼,但是他們能夠準確地察覺到你什麼時候不高興了、煩躁了,你的呼吸急促了,你的臉色難看了。

當你發怒和焦慮的時候,就是你深埋心底的恐懼趁機在興風作浪。

這些恐懼是些什麼東西呢?

1、我們不願意承認、不願意面對的自身缺憾;

2、家人(尤其是配偶)身上令我們感到不滿、厭煩卻又無能為力的缺點;

3、生活中的挫折經歷給我們留下的屈辱和遺憾;

4、面對未知和未來所產生的焦慮和擔憂。

這些內心陰影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榮格說,「所有的潛意識都會得到投射。

投射到周圍的人身上,就像把一個影像投射到一面螢幕上一樣。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理想的螢幕,可以投射自己的陰影。

孩子無依無靠、無助無援,根本不可能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也就不會提出抗議。

即使他們有所質疑,父母也能一句話就給否決了。

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

無辜的孩子,而且這種傷痛往往伴隨他們一輩子。

事實上,那些看著孩子不順眼的父母,往往對自己的評價就很低。

他們真正不能容忍的,還是自己(或者配偶)身上的「毛病」;他們力圖修正的,是自己某些不堪回首的經歷;他們竭力要在孩子身上彌補和實現的,是自己未竟的心愿。

這一點,在一些全職媽媽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儘管選擇放棄事業、回家專心育兒,這些媽媽總覺得心有不甘,感到自身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覺得自己為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她們內心懷有很多恐懼: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家庭婦女」、「全職媽媽」的身份,害怕與社會脫節、最終被社會遺忘;害怕由於經濟不獨立而遭到丈夫的拋棄……她們拚命在孩子身上補償這些恐懼帶給她們的不安:一方面,她們過度包辦孩子的生活,讓孩子不能離開媽媽獨立;另外一方面,她們熱衷於早期智力開發,嚴格要求孩子達到超常標準,這樣她們可以炫耀自己的「成就」,在他人那裡掙足面子。

其實,通過努力,父母們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和現狀。

但是改變自己太痛苦了,人們本能地迴避這一條路,而更希望在孩子身上塑造一個「改良」的、「完美」的自我,往往還打著「嚴格要求、為了孩子好」的旗號。

孩子是無辜的,也是無助的,他無法反抗父母,只有折磨自己,以圖取悅父母。

不幸的是,對自己不滿意的人,也很難對孩子滿意。

孩子生活在批評、指責、自我否定之中,在父母制定的難以企及的高標準面前,感到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還怎麼能夠成長呢?缺乏自信的父母,難以培養出具備自信心的孩子。

只有父母堅信自己是優秀的,才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最需要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呢?100%的、無條件的接納。

接納、尊重他們的個性以及他們自身成長發展的軌道,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自信心和安全感的來源,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動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堅實地基。

人的性格會隨著生活經歷的豐富而產生變化,經常有媽媽感嘆「成為母親改變了我的一生!」更何況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因為孩子的一次行為而過分擔憂她的未來、甚至給她貼上性格標籤,是不是顯得有些荒唐?

大部分幼兒的一些表現——扔東西、搶玩具、爭執打鬧、吵鬧推搡、淘氣貪玩、認生害羞、執拗倔強、哭鬧耍賴、反抗父母,等等,是這個年齡段正常的狀態,只需父母寬厚的包容、耐心的引導,孩子會慢慢懂得道理,並且在「錯誤」中成熟、成長。

其實何止幼兒,無論孩子多大了,無論他出現了什麼樣的反常行為,都是他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

只要我們耐心地接近孩子、傾聽孩於,找出問題的根源,很多時候,解決方案就在我們垂手可及之處。

但是,垂下手來、蹲下身來、靜下心來,對很多父母來說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如意表現如臨大敵、拚命糾正,擔心「這樣下去,將來怎麼得了……」甚至由於害怕丟面子、被人當做無能失敗的家長,而不惜犧牲孩子的自尊。

這就是父母內心的恐懼在作怪。

我們最好先面對自己的內心,尋找這種不安全感的來源,再審視所懼怕的後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現實和事實真相。

下—次孩子的某些行為或特點讓你不滿意、擔憂焦慮、下不來台以致勃然大怒時,先別急著對孩子發泄,而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你是對誰不滿意呢?

——你為什麼這麼焦慮這麼擔心呢?

——當你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卻沒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這些期望是否現實?是孩子能夠達到的要求嗎?符合幼兒成長的規律嗎?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嗎?

——是孩子使你失望了還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

多問自己幾個問題,答案就在你手中。

暖心親子」微信ID:warmqz

親子閱讀‖育兒‖家庭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中最忌諱的是父母的短視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什麼叫做父母的短視?短視對孩子的成長會出現怎樣的影響和危害?作者列舉了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作者:心心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