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的寶寶如此叛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長到了2歲,跑得更快了,說話順溜了,曾經的乖寶寶好像也不見了,任性、對著幹、反著來......媽媽們焦頭爛額,都說是到了叛逆期,為什麼這麼小的寶寶就叛逆了呢?

下面這些表現,你家寶寶占了幾條?

破壞性強

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和父母反著來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挑戰規則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和其他寶寶衝突

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叛逆期是寶寶心理發展的里程碑,是寶寶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真正有了自己的想法,即有了自我意識。

而且這個時期的寶寶覺得自己有能力探索世界,但內心還有點弱弱的,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認同。

自我意識強大,但是能力發展不足,所以此時的寶寶很矛盾。

下面一起看看寶寶叛逆的原因,找到了原因,媽媽們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自我意識增長:理解到自己是獨立於外界的個體

嬰兒期的孩子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和世界是一體的。

到兩歲左右,孩子會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幹什麼,他會學習將自己和世界區分開,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學習和思考過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過思維去學習,孩子則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學習,這種學習的過程,在成人看來就是「叛逆」的表現。

案例:

隔壁的哥哥剛買了新的小汽車,妹妹也想玩,但哥哥一邊大聲說「這是我的」,一邊躲著妹妹,不跟妹妹玩,無論媽媽怎麼勸都不肯放手。

分析:

這是典型的「自我意識」成長現象,和自私沒有任何關係,每個孩子都必須經過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直接關係著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獨立。

探索「我」的力量:想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厲害

孩子產生自我意識後,必然會對「我」的能力感到好奇。

因此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麼,自己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

由於破壞比建設更容易,而孩子能力不夠,因此孩子通常是通過破壞性行為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過建設性行為。

同時,由於孩子語言能力尚不發達,還不懂得通過語言來社交,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攻擊性行為,並且會非常樂於觀察他的攻擊所帶來的效果,以此判斷他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對他人的影響。

案例:

孩子最近喜歡變著花樣扔東西,從高處往下扔玩具,扔塑料瓶鐵瓶等各種材質的東西,或者是把玩具扔到沙發下面、椅子下面等各種地方,弄的越糟糕反而越高興。

父母來阻止,反而更加興奮,加倍扔東西。

分析:

孩子通過扔東西來判斷他的力量和準頭,判斷哪些東西會扔壞,扔東西的結果,改變了家裡整潔的環境,同時引起了父母的關注和阻止,這些都使孩子認識到,他的行為對世界產生了影響,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影響越大,孩子就越有成就感。

矛盾的親子關係:一面調皮任性,一面回頭看父母還在不在

孩子在自我意識成長的過程中,必將經過一個矛盾的階段:一方面,他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對父母有著依賴。

這種矛盾的狀況會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離開,同時又會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和父母唱反調。

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獨立和依賴之前來回遊盪。

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這一現象還會不斷反覆,孩子未來究竟能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父母的態度是這場拉鋸戰的關鍵因素。

案例:

原本吃飯習慣很好的孩子,最近突然不吃飯了,媽媽越是讓她吃,她就越不吃,還跳下飯桌玩去了。

最後軟硬兼施,孩子坐在媽媽懷裡,終於吃完了。

分析:

原本規定好並且互相遵守的吃飯習慣,孩子故意打破,從中獲得了挑戰父母的快樂,最後媽媽妥協,同意孩子坐在懷裡吃飯,一方面使得孩子感到勝利,另一方面又滿足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暫時的滿足,但「自我」的獨立卻未得到滿足。

探索世界運行的規則:看看自己的力量可以改變什麼

當孩子開始區分世界和自己是不同的,孩子就會對世界是什麼感到好奇。

這種好奇已經超過了嬰兒時期「認知世界」的階段,而進入了「為什麼」階段。

這一時期的孩子化身「問題寶寶」,每天會問出無數個「為什麼」,這是孩子在學習各個事物背後的規律。

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會通過行動去探索世界如何運轉。

他通過不斷的挑戰規則,來學習哪些規則是不能變的,哪些規則是可以變的。

這一階段對孩子認識社會、培養孩子安全感是至關重要的。

案例:

孩子每天有半個小時的動畫片時間,最近,看完規定的動畫片之後,孩子總會提出相同的要求:我還要看小鹿斑比。

平時總會為了這個問題爭執一番,終於在一個周末的晚上,媽媽同意孩子多看一集小鹿斑比,但孩子聽了,也不看小鹿斑比,卻平靜的玩別的了。

分析:

孩子並不是真的要看小鹿斑比,她只是想了解「半小時動畫時間」這個規則能不能打破。

媽媽同意之後,她認識到這個規則媽媽有權修改。

目的已經達到,當然也不需要再看小鹿斑比。

不懂得辨別與處理情緒:大哭大鬧含義不同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接觸外界越多,各種「意外」情況越多,孩子的情緒也越來越多樣。

但情緒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善於具象思維的孩子難以理解抽象的東西。

他們會對這些心理變化感到迷茫、害怕、抗拒,而由於年齡所限,只會通過哭鬧這種單一渠道來宣洩。

在成人看來,孩子的表現就像歇斯底里的無理取鬧。

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當無條件接受孩子的各種情緒,幫助和引導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並教給孩子如何處理情緒。

案例:

孩子提出「我要去遊樂園玩」,但今天下雨,所以媽媽不能帶孩子去玩,於是孩子大哭大鬧,半小時都不能停歇,拚命要求去遊樂園玩。

分析:

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產生自我意識,但還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以為「我」就是一切,「我」是萬能的,所以一旦遭到挫折或者拒絕,就會產生失敗感。

孩子憤怒並不是因為不能出去玩,而是因為感到失敗。

但孩子本身不懂得分辨,更不懂得用言語表達,只能通過哭鬧的行為來宣洩。

這一階段對未來孩子的情緒管理有著關鍵影響,並且會直接影響孩子和父母的親近程度。

媽媽們,假如有一天醒來,你發現自己獲得了某種超能力,是不是也想嘗試下自己的威力?此時的寶寶就是這樣,發現自己是獨立的人,開始使用自己的能力啦,你理解寶寶的行為了嗎?

- END -

貝兜,您的輔食營養專家

beidou4006388050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叛逆:每個家長都繞不開的一道坎

教育孩子,一定需要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教育效果會立竿見影。但許多家常用的一般只有兩個:一個是嚴控,一個是溺愛。其實,嚴控和溺愛的家長,都是辦法不多,或者沒有辦法的家長。

孩子逆反期,我來教你怎麼辦!

大寶今年6歲上幼兒園大班了,可這一6歲壞了,以往的乖乖娃,突然就說啥啥不聽,幹啥啥不乾的!最嚴重的一回,不讓從台階跳上跳下,可還偏就跳來跳去,結果腦袋磕了一條大口子,血流的嘩啦嘩啦,這可把當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