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貓狗都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父母吐槽,說養孩子,越養越想塞回肚子裡,尤其是3-4歲小孩。

俗話說:兩三歲,豬狗嫌。

各種壞習慣、壞脾氣堆積的年齡,分分鐘招人煩,這就對了,孩子正在經歷,成長的重要里程碑,第一叛逆期。

3歲的陽陽,屬於特別皮實的孩子,從早上眼睛睜開到晚上睡覺,大腦皮層就像裝了一個發條,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不好好吃飯、無休止看電視(大人限制了時間)、喜歡把家裡弄的一片狼藉,經常是他爸爸強忍著,只呵斥一遍,陽陽視若無睹,顯然陽陽已經對吼叫產生了免疫,第二遍後,爸爸直接屁股蓋章了。

見爸爸怒了,他才表現出一點害怕。

陽陽爸爸天生一副好脾氣,從沒和別人紅過臉、吵過架,直到遇到了陽陽這個「上輩子的情敵」、「小冤家」,他直言:其實我不想打他,打過以後自己心裡都不舒服,但就是沒辦法,除了打沒別的轍了。

確實是這樣,當孩子油鹽不進時,大人本能想到的是,這三個管教步驟,黑臉→吼叫→打。

氣消後,接著就是後悔。

都說2歲是terrible,但真正考驗家長耐心、磨光性子的卻是在3歲——孩子反抗的爆發期,即第一叛逆期到來。

3歲之前還覺得孩子總把「不要」掛在嘴邊是帶點天真、可愛,溫柔的調教還能恢復到乖巧聽話的正軌,但等到3歲以後,就別是一番風景了。

每天都在忍受娃的反覆無常:一言不合就撒潑,翻臉比翻書還快!每次被娃折磨的懷疑人生,就告訴自己:孩子是親生的。

然而,這種心理暗示通常無效,很多大人在孩子3歲時,第一次揍孩子,第一次跟孩子廝殺。

黑臉、吼叫、揍,成了家庭生活的常態。

孩子逆反,揍一頓,真沒什麼作用。

越控制,局面越糟糕。

逆反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自由、接納和表揚。

蒙特梭利在《發現孩子》書中指出助長幼兒發展的過程中有九大敏感期,其中秩序敏感期發生在2-4歲這個年齡段,有的甚至持續到5歲。

其表現為:自己要做的事情,別人不能搶;東西不能跟想要的不一樣;想朝東就不能朝西;自己的東西,別人就不能碰。

他們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了解、試探別人跟自己的差別,甚至挑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傑恩·梅傑在著作《雙向養育》中,也曾談及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邊界的話題,但她最後說:「尊重他人邊界和孩子年齡緊密相關,並不適用於幼兒。

」這與蒙特梭利理論中「孩子天生是想要征服世界的」觀點似乎不謀而合。

爸媽如何應對孩子的「狗來嫌」綜合症

▇ 沒有根據的懲罰&沒有明確的預期

不管對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沒有根據的懲罰和沒有明確的預期都會非常糟糕。

我們討厭孩子把家裡搞的一團糟、我們討厭孩子在家裡到處亂畫……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明確的說出我們的要求和預期,在孩子一次次的打破我們某種預期時,我們開始使用我們的懲罰策略,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懲罰沒有根據、沒有理由,在他們內心會更明確的排斥和反對我們的提出的一切建議。

▇ 給孩子很多無聊的威脅

在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給孩子無聊的威脅,這些威脅包括:

你再xxx,我就打你了……

你要是不聽話,今天就別想xxx……

反正這樣的威脅有很多,可是這樣的威脅又有什麼意義呢?孩子不知道具體的做法,下次依然會犯,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找問題和解決方案,而不是給孩子無數多得威脅。

換個角度看看,這些威脅的背後我們又有多少真的執行到位了呢?孩子又有多少真的聽了呢?與其威脅,不如找到解決方法和行動策略,才會來的更有效。

▇ 適度讓孩子承擔「後果」

當孩子偶爾因為自己的頑皮、不聽話闖禍時,我們不要衝在第一線,利索的扮演保護者的角色,如果我們這樣,孩子永遠也學不會照顧自己,不能接受絲毫的挫敗感。

讓頑皮的孩子在他們自己犯下的錯誤中成長,他會在下一次的情景中避開或者想起上一次的痛楚,不再犯錯!

▇ 小獎勵要適可而止

給孩子食物是因為他們餓了,而不是他們聽了你的話,停止了正在頑劣的行為。

給孩子玩具是因為玩具能夠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要求孩子滿足什麼條件之後,就得到的獎勵。

這些都是賄賂。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父母這樣說「只要你乖乖聽話,就能……」。

有時候,這些小賄賂行為真的很有效,但是它們不應該成為常態,成為生活方式,適可而止。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要怎麼應對?

有句話這樣說,被尊重的孩子,不需要叛逆。

如果說,反抗父母是3歲孩子叛逆的標誌行為,那麼尊重,就是感化孩子對父母反抗的不二法寶。

尊重孩子渴望的「自由」、尊重孩子想要「表達」的慾望,尊重孩子「長大感」的心理。

懂得尊重孩子的發展行為後,你會發現,噢,她鬧脾氣,也不過如此。

▇ 允許孩子當「大人」

孩子有「長大感」,想參與成人的生活,我們可以通過遊戲,過家家的形式,滿足孩子對家庭角色的活動需要。

譬如,孩子認為自己可以像媽媽一樣打掃屋子,我們就把打掃的權利移交給她,讓她來負責。

通過遊戲,讓孩子獲得滿足感。

▇ 教會孩子自理能力

告訴孩子如何穿衣、系扣子、疊被子、曬衣服、洗襪子...訓練孩子自理能力,以體現他們「很能幹」的價值感。

▇ 民主型教育方式

如果不涉及到安全、底線,就隨孩子去吧。

他們頂多:玩水把衣服弄濕,疊被子難看一點,地板打掃得邋遢一些。

設想下,2-3歲的孩子,你又期望她能做的如何好呢?

三歲孩子狗都嫌,看完後,你家孩子小時候是啥樣?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孩子第一逆反期的應對策略

孩子3歲之後,常會出現這樣的行為:突然間變得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經常無端的大發脾氣,故意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對成人的要求充耳不聞,我行我素;有時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這使得家長束手無...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這樣管才有效

導讀: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