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第一逆反期的應對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3歲之後,常會出現這樣的行為:突然間變得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經常無端的大發脾氣,故意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對成人的要求充耳不聞,我行我素;有時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這使得家長束手無策。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兩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階段,3歲至5歲期間稱為「第一逆反期」,12歲至20歲期間稱為「第二逆反期」。

一、什麼是孩子的第一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一般發生在3~5歲孩子的身上。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判斷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活動的範圍增大了,很多事情願意自己做。

隨著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他們開始明白自己可以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了自己的主張,所以對於父母的要求常做出一些故意的反抗行為。

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發展階段。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迅速成長的表現,在這之前,孩子基本上沒有自我意識,他們總是把自己和周圍的事物混為一體。

隨著語言和運動能力的發展,他們與周圍環境的接觸越來越多,自我意識也就逐步出現了。

他們學會了用「我」、「我的」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他們喜歡按自己的方式行動,不願意讓別人來干涉他們的事,表現為執拗、任性。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奇怪表現,不必著急,也無需生氣,因為這是孩子長大的信號。

二、孩子第一逆反期逆反行為的類型

有些父母對孩子進入第一逆反期的變化不能理解,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因而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孩子在此時的行為表現,對孩子的行為橫加指責,這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將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他們人格偏異。

第一逆反期的行為表現類型:逆反行為具體表現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可以將它分為三類:

一是對家長意見持否定態度。

這種表現類型的孩子,常常對家長的意見不予採納,表現出強烈的不服從。

在家長問他:「去吃飯好不好」或「睡覺好不好」時,往往會搖頭或是說「不好」。

如果對他說「別亂動,太危險」、「別到處摸,太髒」、「慢點跑,容易摔倒」孩子們聽到大人的這些指令式的語言並不積極改正原有的行為,反而表現的比之前更為強烈。

二是表現固執,意欲支配他人。

這類逆反和上面所提的又有所不同,孩子不僅固執而且還支配別人的行為。

要是他決定做一件事,就會堅持自己來做,不要別人來幫忙,明明還不會扣紐扣,要是他決定自己扣的話,就會毫不猶豫拒絕一切幫忙,不管你現在是否趕著出門。

如果他要媽媽講故事,那媽媽就是唯一人選,其他人決不能代替;

三是事情喜歡按照老習慣去做。

這種逆反行為的特點是刻守成規,孩子的物品如果長期固定的放置在某一位置,要求孩子去改變,非常困難。

如果心愛的玩具一向放在床頭的左邊,他就絕不會把它放在右邊,而且也不會允許其他人它放在右邊。

三、行為原因分析

雖然第一逆反期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階段,但還有一些原因,也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1、父母過高的要求和期望

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孩子很難達到,或是嘗試很多次他也完成不了,當父母要求孩子再次去嘗試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拒絕接受父母的要求,或是發脾氣。

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硬讓他們去做他們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

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並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2、孩子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

這類情況的發生,往往是由於父母忽略了孩子,孩子希望通過自己對父母的「唱反調」,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在幼兒園裡,有的小朋友會表現出一些較為反常的行為(情緒、行為),其實他們是很想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

3、父母阻止了孩子的遊戲

遊戲是孩子的工作,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父母總是因為害怕孩子受傷,或是弄髒衣服,而去阻止孩子玩這玩那,那孩子肯定會不高興。

4、不正確的教育方式

家長在教養中過分寵愛。

家長寵愛孩子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還小,表現出反抗行為和固執意見對將來不會產生妨礙,無須對這些事情及時處理。

有些家長雖然知道該對孩子的行為加以一定限制,但在具體的行動中,仍會給予一定的妥協,這樣非但改不掉逆反行為,反而會進一步強化逆反行為的產生。

原因這二由於孩子身體素質相對較弱,容易生病,家長由於不忍心而表現得過分依順,從而導致逆反行為的發生。

再就是粗暴、打罵,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並不會產生效果,反而會刺激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了,不要他了。

他開始不聽父母話,故意和父母對著幹。

從表面上看,家長的嚴格管教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實際上孩子仍不能心服口服,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一些個性強的孩子反而表現出更強烈的反抗,即使屈服了,也會將憤怒宣洩在其他方面,如破壞東西,打同伴等行為,影響他對自己行為的分辨及適應集體生活等能力的發展。

5、祖輩與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的不一致

現今家庭更多地出現了「四.二一」模式。

父母因為工作和學習的關係,抽不出更多時間來照顧孩子,這樣大部分孩子即變成由祖輩撫養。

由於隔代的原因,老人過分的溺愛、護短,造成了與父母教育方式上的不一致。

一些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老人會在一旁為孩子開脫。

這樣更可能給孩子造成困惑或習慣於尋找「保護傘」,使逆反行為得到延續和強化,造成今後難以適應社會。

6、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充滿神奇的。

但許多大人們不理解孩子們的好奇、探索心理,認為這個是在瞎鬧,有的還打罵孩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

聰明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

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7、反覆嘮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就會反反覆復、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

試想讓孩子們長期處於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嗎?即使孩子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也不樂意聽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並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四、第一逆反期的行為對策

無論孩子是因為想長大而「逆反」,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引起孩子的對抗,只要父母能耐心地了解其中的原因,孩子的笑臉很快就會回來。

作為家長,這也是一個學習和摸索的過程,通過家園互動和與老師的交流,我們也在成長與進步,迅速解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在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家長的成長,甚至是孩子在幫助家長成長。

對策之一是家長要尊重孩子,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逆反行為。

其實家長應該更多地理解、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千萬不可以勢壓服。

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識,獨立性就開始增長了,他們不斷地觀察和模仿,什麼事都想自己做,如他們要自己穿衣、吃飯等。

孩子出現逆反行為,是他在確定自己獨立性的一種方式。

因此,出現反抗行為,不是孩子故意和大人過不去,而是表示他正在走向獨立。

家長們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的看到孩子逆反行為所帶來的麻煩,而應把眼光放遠一些,明確意識到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雖然此時孩子能力有限,但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這一特點,因勢利導給孩子一定的嘗試機會,培養他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長千萬不可嫌孩子做得慢或做不好而埋怨孩子或從中阻攔,包辦代替,這樣會傷害孩子正在萌生的獨立性和自尊心。

對策之二是不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順,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

特別是現今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或祖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有時即使想要限制,但一遇到孩子牴觸又會放棄,造成孩子有機會形成逆反行為,使他們很難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也無法適應集體生活。

家長要注意從孩子實際需要出發,認真考慮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後再決定是否答應他的要求。

切忌一味地姑息和遷就孩子,而一旦拒絕孩子的要求就不能鬆口,因為這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所做出的努力。

對策之三是家庭成員要統一教育方式,口徑一致。

在一個家庭里,每個成人對孩子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會有差異。

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爺爺奶奶要護短,或父母自己的情緒忽冷忽熱,高興起來對孩子親熱非凡,不高興時把孩子痛罵一頓。

孩子年齡小,不知道接受哪個要求才對,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還會給他們不合理的願望、需要和壞習慣製造「防空洞」。

因此,教育孩子,家庭中的成員需要有一致的態度和方法,即使是言行和表情也要保持一致。

如果家庭成員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統一,也切忌在孩子面前表露,否則會使孩子感到迷惑,無所適從。

現在「四.二一」模式較多的情況下,如果父母和祖輩間的教育觀念確實無法統一,不妨試著分開住一段時間。

對策之四是管理方法儘量科學化:

(1)儘量避免讓孩子產生逆反行為。

作為家長,在發現孩子這一階段愛和大人意見不一致時,應儘量避免讓他產生逆反行為。

如果家長明知孩子會答覆「不」就乾脆不用徵求意見或商量的口吻向孩子提要求,如問孩子「好不好」等問題,而是直截了當的提出指示。

除此以外,家長也要注意不要過多的提醒,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想起去做這件事,如「不許去廚房」對孩子會起到提示作用,刺激孩子產生逆反行為。

(2)避免用粗暴手段限制孩子。

孩子一旦對父母的意見持否定態度,家長就會責罵或恐嚇。

表面看效果很好,實際上卻容易造成孩子兩面性或行為更逆反。

因此,當孩子發生逆反、發脾氣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和他一起「火拚」,等孩子安靜下來後,再和他溝通,了解他發脾氣的原因。

當孩子對父母的要求表示拒絕時,爸爸媽媽可以嘗試用選擇的方式。

讓孩子在兩種要求中做選擇,這樣自主選擇的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或者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伺機用他感興趣的事物把他引開;再者家長可利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方式,他們往往比語言更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如孩子要自己拿碗時,家長一要拿過碗,朝他擺擺手,二要把臉往下沉眼嚴肅地朝他看,使孩子知道家長的態度,最後,當多種方式無效時,還可嘗試一下冷處理,不理孩子,讓他覺得逆反並不能達到目的,而不得不自動放棄。

五、逆反期給孩子發展帶來的正效應

許多父母都覺得兒童的逆反心理對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實,逆反心理並非一無是處,但也有很多正效應。

1、逆反心理包含著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

逆反心理包含諸如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能求異、能創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

創新性人才是當今社會的所需,這類人具有極強的創造性思維,眼界開拓、積極進取。

因此,父母要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併合理引導。

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2、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質的形成

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壓抑、不滿意的時候,敢於發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

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

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並善加利用。

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學會理解他們,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與途徑加以引導,同時也要善於挖掘它蘊含的積極方面,及時的支持與鼓勵。

讓我們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第一逆反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叛逆?

媽媽最近特別煩惱 一坐下就感慨道「原來一直乖巧聽話的一一,這兩月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都跟我對著幹,讓吃飯不吃,讓睡覺不睡,其實已經困的不行了。那天去小區的遊樂區玩,每次我們都是玩那個矮的滑梯...

幼兒第一叛逆期時反抗父母怎麼辦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其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

家長必讀▕ 孩子一生中的三個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成長得更快。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 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其實,若父母能夠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