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孩子哭鬧、發脾氣,怎麼治?看了就會的簡單辦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天要玩平板手機,一堆玩具都不感興趣,撒潑耍賴發脾氣,又聽不懂道理……頭胎女兒,乖巧的很,兒子真是不如女兒一半好帶。

生活中,寶寶愛發脾氣、打人、咬人、倒地就哭,難免讓許多媽媽在心煩意亂以外,給寶寶貼上「不乖」的標籤,為什麼別的孩子總是更乖更好呢?其實這是本能反應,也是正常的。

但只要我們深入了解孩子,試著以孩子的心態和角度來重新看這件事情,也許你會獲得不一樣的有趣感覺...

1-2歲的寶寶心理與行為,有什麼特點?

1、渴望獨立的矛盾心理

寶寶小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和他人是分別的獨立個體。

隨著成長,他開始知道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開始渴望獨立,並且也需要獨立起來,但是他對獨立的過程有多快、應該與你保持多遠的距離並沒有把握。

行為上的獨立行為,也開始讓自己的意識產生了萌芽,小傢伙開始要嘗試著獨立決定一些事情,此時的思想與行為是一樣的,即想獨立,又無法完全獨立,也就造成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行為和思想上沒有多少分寸的事實。

包括表達情緒的行為,也是小傢伙行為中的一種。

然而,它是正常的,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這個時候是嘗試獨立的時候,孩子一生下來,相當於是一台沒裝「人類行為指南」軟體的電腦,為了讓「電腦」在人類世界能正常運轉起來,他就需要從某個地方「下載」和安裝這套軟體。

而他「下載」信息的來源,就是身邊的所有人。

我的二寶仔仔下個月就滿2周歲了,目前也基本上還處於這個階段,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他在語言、行為方面,幾乎就是在模仿哥哥、爸爸、姥爺、爺爺等。

例如,上周周末的午飯時間,咕嚕哥哥突發奇想要換個地方吃飯,於是端個碗,跑到陽台上找了個凳子當「飯桌」,然後蹲在那吃飯,這時候仔仔還在觀察中;接著哥哥吃完一整碗,跑進來加飯,加完了又跑出去吃了,這回好了,仔仔弟弟大概覺得這件事還挺有意思,於是也端起自己的小碗,屁顛屁顛的跑過去..

接下來就是:兄弟倆就像兩個可憐的小乞丐一樣,蹲在陽台上吃飯....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又例如,有次仔仔看到我在給爸爸理頭髮(現在爸爸和兩兒子的頭髮都是我在家理的,省了外出排隊的時間),平時明明都不配合理髮的,竟然哭著喊著也要讓我立刻給他理髮...

類似的小事情太多了。

所以,在這個獨立行為與獨立意識形成的時間段,無選擇性的模仿,是他成長的必然現象。

無模仿,不獨立。

因此,尋求幫助的媽媽,可以嘗試從以下思路中找找線索,畢竟生活中的細節只有當局者才能知曉:

1、平時家裡的大人在家的時候,是否會長時間的守在電視、手機、平板電腦上

2、家人是否會為了帶娃省事,不自覺的用這些電子產品來搞定孩子

3、電子產品在家裡的位置,是否太容易看到和拿到了

4、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而哭鬧時,家人是不是會因為想立即安撫下來而馬上妥協?通常會採取什麼方式處理

5、每次孩子哭鬧時,通常是為了什麼要求?

其實,從這幾個問題里,我想大家應該能找到或多或少的思路。

2、 自控能力不足和行為分寸把握不准

講真,這個年紀的小寶寶,其自控能力幾乎是0,也就是,當他對某個事情或者某個東西感興趣的時候,一定會反覆去做或者不停的吃

因為發育還未成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手腳協調、分寸亦都不夠。

二寶仔仔平時是小區里人見人愛的娃,鄰居都會想抱抱他,但當別人抱起他時,對於喜歡的人,他又偏好摸人家的臉,起初分寸掌握不好,經常變成打人家的臉。

很多大人在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第一反應可能是:必須嚴厲的糾正此行為。

其實,這麼小的寶寶,他是分不清「打」和「摸」有什麼區別的,其「主觀上」是沒有惡意的。

我們在糾正他這個行為的時候,會拿著他的小手來摸大人的臉,然後跟他說,「這是摸,如果你喜歡抱你的叔叔阿姨,可以這樣摸」。

幾次過後,這種「打臉」的情況就消失了,變成了喜歡「摸臉」,由此可見,這是他表達喜歡的一種行為。

當你理解了這種行為,就不會覺得孩子身上全是問題了。

如果我們用大人的行為標準來加以衡量寶寶的行為,後果往往只會越來越糟,試想,你如果被冤枉了,你心裡會好受嗎?換做是大人,也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各種反抗頂撞。

用小孩的視角來看他的行為,再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糾正與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快速的轉移注意力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避免陷入哭鬧的場景,這是即時有效的。

也不用擔心因此而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本身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但是整體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只要大人在孩子專心玩耍的時候不去刻意侵入,基本上都是呈現越來越強的趨勢。

舉個例子:

當仔仔想要某個大人抱的時候,如果碰巧那個人正好在繁忙狀態,以小孩的心性,他會一直賴著,如果被阻止了,他會立刻開始哭鬧,這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我們一般採取的措施是:在他去找那位大人的「途中」,提前用玩具或者某個會發聲音的東西、他喜歡的東西,再或者直接喊他的名字讓他過來一下,他通常當時就會停下腳步,反應一下,如果是他感興趣,就會改變路線,改變目標,從而避免了有可能出現哭鬧的局面。

當他按照我們引導的方式玩夠了以後,有可能就忘了一開始的想法,也有可能繁忙的大人已經空閒下來,可以來抱他了。

因此,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進入另一個事件中,也不失為一種靠譜的方法。

4、哭、鬧、不同意、自私等「負面」的情緒與性格

很多父母不願意接受孩子的這些所謂的「負面」的東西,會覺得在外人面前哭鬧是很丟面子的,如果不分享東西給別的小朋友,更會覺得臉上掛不住。

但偏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哭鬧是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形式,大人應該平靜的來接受這個事實。

當然,每個孩子的哭鬧程度不同,正如前面那位媽媽說女兒比兒子乖一樣,女性天生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包括父母的意見,所以存在意見衝突的可能性也就較小;而男性,天生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和主觀判斷,有時候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天性如此,怎能破壞?除非不惜讓孩子長大後的陽剛勇猛氣息有所減弱。

再次以二寶仔仔來舉例,仔仔也是屬於「愛哭」大戶,經常是各種哭,但是我們很樂意接受這個事實,在他大哭的時候,我們會平靜的和他說, 「等你哭完了,我們再來說/做這個事情吧,現在你可以先哭一會兒」,同時心平氣和甚至略帶微笑地陪伴在他旁邊。

等他哭一陣子後,他自己會跟我們說「哭好了」,然後就轉到其它他感興趣的事情上了。

好好的觀察這個行為,會覺得相當有意思。

關於孩子不願意分享的話題,之前其實也探討過,當孩子的意識里還不具備這個思維的時候,強制分享只會造成他對分享這件事情產生厭惡感,不會有任何好處。

當到了六歲左右,有了社會意識的時候,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則效果更佳。

5、一個重要的玩伴

孩子如果沒有玩伴,是最「可憐」的一件事,因為玩對於孩子來說,是學習的最重要方式。

這個玩伴,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可以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很多父母,帶孩子就真的只是「帶孩子」。

而不是進入「玩伴」的角色。

玩具再好,也都是死的東西,只有人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快樂和活力。

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家兩個大人必有一個在晚上的時候是做為陪兩個孩子玩耍的角色。

地上打滾、床上跳躍、各種爬、玩鬧,甚至就是自己做瑜伽,兩個孩子分別來搗亂也行。

當孩子玩得HIGH了,自然花在哭鬧上的精力,也就有限了~

有很多文章都說:只要好好的陪伴孩子,哪怕十分鐘都行

其實我想說的是,好好的陪伴孩子,一天兩小時都不嫌多。

大人的各種應酬、晚上聚會的各種事情,也許都不及小孩的一個笑容來得更珍貴。

總結一下:一歲多的孩子,也許有好動與不好動之分,但絕對沒有好孩子與壞孩子之分,用大人的視角去審視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如果你能了解到孩子的這幾點,或許,不需要別人給你方法,你也能很好的與他相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輕鬆育兒方法之一,讓寶寶自己吃飯

丁丁現在1歲10個多月,離斷奶到現在已經有20多天了,從斷奶那天起,我就讓丁丁自己吃飯,在此之前他從未自己獨立的吃過飯。這些天在他吃飯的這件事情上從剛開時考驗我抓狂的內心到後來的坦然接受,他從剛...

1歲半寶寶脾氣大咋辦,有這些妙招就別愁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走路了,能聽懂大人的很多話,只是自己語言表達上還欠缺。和嬰兒最大的區別就是:1歲半的寶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坐著讓媽媽乖乖餵飯的寶寶。想幹什麼...

孩子滾地撒潑 看聰明媽媽是怎麼做的!

我寶寶2歲的時候,有一次外出就餐,她多次玩弄爸爸的打火機被拒絕後,她突然開始扔東西、並且大哭大鬧。我馬上將其抱離餐廳,在外面將其放下。她就開始滾地上哭鬧。我有意離她一定距離,讓其發泄,她時不時偷...

孩子大哭大鬧,你情緒又有多好啊?

果果媽說 媽媽們有沒有覺得,孩子越長大,脾氣也變得特別大,他想要什麼東西或者是他想幹什麼,我們必須要依著他.只要稍微有點不順他的意,他就會生氣,哭鬧不止,還特別難哄。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Terrible Two: 孩子總是對著幹,媽媽怎麼辦?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家長們都會遇到的麻煩事:情景一:每次吃飯的時候,寶寶都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甚至把盤子碗和餐具也扔到地上。你說:「好好吃飯,別把吃的弄到地上!」這下,寶寶扔的更起勁了。情景二:寶...

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1、父母過分溺愛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對父母來說,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記得有一個小故事說,讓一對父母看幼兒園孩子,哪個最好看,這對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認為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