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大 找准原因再想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很多家長見面之後都相互訴苦,說孩子還沒養大成才呢,可他們的脾氣卻越來越大了,動不動就又哭又鬧,有的還向大人發火,真的拿他們沒辦法。

這不,下面兩個家長正苦惱著呢。

案例一:樺樺的媽媽這幾天正鬧心。

原因是她的兒子4歲9個月,性子急,愛發脾氣。

比如:不小心被什麼東西絆倒了,他就對著那個東西發脾氣,責怪那個物體;干一些比較精細的動作,干幾下如果還干不好就煩就鬧了;有時達不到他的要求他也又哭又鬧。

雖然快五歲了,但去幼兒園還是不停地哭叫,不吃也不睡,即使睡在媽媽身邊,樺樺也會總是從睡夢中驚醒,緊張地哭鬧「我不去幼兒園……。

」一提到幼兒園,他就四處找東西摔打。

案例二:小峰是一個四歲的男孩,半年前因父母工作調動換了一家幼兒園。

為了幫助盡小峰快適應新環境,老師開始對他很關心,但是隨著新的小朋友的陸續入園,老師的關注度逐漸減少。

一個月前,老師發現,小峰越來越愛發脾氣了,動不動就打小朋友,還搶奪別人的玩具。

這個身體瘦弱、個子不高的好孩子,怎麼突然變成了小霸王?老師向家長反映後,小峰的父母也多次勸說教育,但收效甚微。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將孩子愛發脾氣歸結為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當然有這方面的方面,但如完全歸結在這方面,則有失片面。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尤其兩三歲以後,脾氣似乎越變越大:想要的玩具,你不買,他發脾氣;他想出去玩,你不讓,他發脾氣……面對像「小暴龍」一樣的孩子,許多家長費盡心思也想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情緒反應,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發脾氣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孩子從出生不久,一旦挨餓、生病,他會滿臉漲紅地大哭,他們最初的這種情緒反應多和生理需要有關。

但隨著年齡增長,情緒也進一步發展。

尤其兩三歲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增強,不滿足的情況時常發生。

然而,受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限,一旦不遂己願,他們很難通過語言與大人溝通,表達不滿情緒,往往只能「大動肝火」。

到了七八歲,孩子又進入另一個階段,開始強調獨立性,很高調地向世界宣布——我長大了。

但是在家長眼裡,孩子依然是個各方面都需要細心照顧的「小豆豆」,因此衝突不可避免。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積極和消極情緒,孩子也不例外。

偶爾發發脾氣,是極其自然的情緒表達方式,因此家長要允許孩子發脾氣。

雖然說孩子發脾氣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莫非家長就可以不管不問?也不是。

孩子幾乎沒有什麼情緒調節、控制能力,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讓他一味用「發脾氣」的方式宣洩不良情緒,不僅有損身心健康,還可能影響以後的人際交往、家庭和社會關係。

因此如果孩子過多的,沒理由的發脾氣,我們也需要合理的來引導。

一是合理「冷處理」,暗示孩子發脾氣達不到目的。

如果孩子發脾氣想要求什麼,一定要「冷處理」。

一定要等他不哭之後(等他改變了行為方式之後),再滿足他。

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哭不是辦法,哭不能迫使父母就範,要讓孩子明白只有在不哭不鬧和恰當表達意願的情況下,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改變哭的習慣。

如果孩子發脾氣是屬於那種無理取鬧,假如父母給正在哭鬧的孩子一些許諾、求他不要鬧了,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對的,哭鬧的做法很有效,很可能反而延長了孩子哭鬧的時間,甚至以後會更多地採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亂踢亂打會傷著自己,其實你只需把那些可能惹事的東西搬開就可以了。

要讓孩子感到父母很不喜歡這樣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冷處理」就是告訴孩子父母不會因為他耍脾氣而讓步,他不停止發脾氣就不會有人理睬。

孩子如果在公共場合發脾氣,會讓父母感到很難為情,為了制止孩子的哭鬧,父母常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過激的動作(如打孩子),也可能會做出一些違心的承諾。

無論如何父母不能亂了方寸,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同時儘快把孩子帶離人多的地方,再心平氣和地進行處理。

二是尊重孩子意願並注意適當鼓勵。

如有這樣一個事例:早上起床,6歲的明明正準備穿衣服,媽媽過來不問緣由,匆匆幫他穿好,他堅持要解開,重新自己來穿。

可媽媽怕耽誤上學時間而不肯,明明竟發起了脾氣。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孩子有了獨立的願望,特別是在行為上要求獨立時,他們喜歡自己動手做事,也常用「不」來表示自己的獨立性。

如果被家長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他們不僅會產生憤怒情緒而發脾氣,還會挫傷剛剛萌發的積極性。

為儘量避免上述情況發生,一方面,家長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規定、要求,以維護孩子逐漸發展著的獨立意識;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因為能力所限、做不好事而發脾氣了,家長要多鼓勵、引導,必要時為其做示範,然後讓他獨自再做一次,並及時予以肯定和獎勵。

三是適當轉移注意力,消除自我中心。

如下面一個事例:最近,4歲半的游游特別容易發脾氣,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玩人家的東西,別人不給,她就搶奪,而自己的東西卻不肯借給別的小朋友玩,別人強行拿走的話,她又會大吵大叫,表現得很霸道。

嬰幼兒時期心理活動的一個特點就是存在顯著的「自我中心」現象。

家長不妨嘗試這些方法:向孩子傾訴情感。

明確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我很高興,你那樣做,我會很生氣等,並講清楚為何會產生這種情緒。

這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歡樂或痛苦,還能學到表達情感的詞彙和表達情感的方法;教孩子換位思考。

比如遇到一個孩子摔倒時,讓他回憶自己摔倒時痛苦的感受,從而換位體會他人的情緒。

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緒激動,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宣洩方式,比如讓孩子捶打枕頭、撕紙、大吼等;或者放點音樂,進行戶外運動,既是一種釋放,也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還小,他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孩子發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

面對孩子的小牛脾氣,父母要儘量理解他們,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發脾氣的原因。

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然後再耐心地教他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

在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後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對症下「藥」才能去「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

無理取鬧的也許是大人,不是孩子

今天要講的故事,不是嚴格的故事,但卻是很多父母都容易走入的誤區。要從專欄上一位父親的來信講起。來信內容如下: 我曾經看到過國內某「優秀母親」的著作中提到如何應對孩子無理取鬧,其中的例子是這樣的,...

孩子脾氣不好怎麼辦?媽媽需要知道的糾正方法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脾氣不好的孩子,換句話說就是太任性。任性的孩子通常會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等方式,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 其實任性是小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孩子...

寶寶發脾氣大家不要急!我有妙招預防與處理

寶爸寶媽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觸,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脾氣也越來越大!總是哭鬧不止、又摔東西、又搞破壞的!搞得我們家長也是束手無策,尷尬不已!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分析分析寶寶發脾氣的原因,且教大家妙招...

幼兒愛發脾氣怎麼辦

兒子3歲半了,可是我發現他最近很容易發脾氣,一點點小事情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哭鬧起來就停不住,他每次一鬧搞得一家人都不開心!為此,我們作為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也是好著急,也好心疼!我在網上搜索了...

面對孩子發脾氣,很多父母忽視了這一步

有一句老話說: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很多家長也常常感嘆,平時看著是可愛的小天使,一發起脾氣來就變成了小惡魔,大喊大叫、哭鬧、撒潑打滾,管都管不住。其實,孩子發脾氣並非全是壞事,比起害怕...

孩子哭鬧怎麼辦?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

我們會在超市或者玩具店看到一個場景,就是孩子拽著媽媽,邊哭邊說:「媽媽,我要買,就要買」。媽媽一聽到孩子哭鬧,會大聲說:「家裡堆不下,不買了」於是開始拉鋸戰,媽媽堅決不買,孩子就哭鬧撒潑。這個時...

1歲半寶寶脾氣大咋辦,有這些妙招就別愁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走路了,能聽懂大人的很多話,只是自己語言表達上還欠缺。和嬰兒最大的區別就是:1歲半的寶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坐著讓媽媽乖乖餵飯的寶寶。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