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歲孩子的22個敏感期,錯過就是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微信編輯器

關注我喲

☀不定期推送早教、幼教、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心理健康、雙語教育等原創分享!這裡記錄著兒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我是思成媽媽,歡迎關注本微信訂閱號(K12-EDUCATION)

在成長的不同時期,孩子只對生活環境中的某一件事或幾件事(人)感興趣,與此同時拒絕接受其他的人和事,直到新的新鮮感出現為止。

——這種情況就俗稱為敏感期

以下是0-10歲兒童22個敏感期的「不完全愛好」

具體的還請根據自己孩子情況酌情分析。

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腳步不完全一致,男孩和女孩的也有很大不同。

唯有一點大家都一樣的是,所有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不是聽道理。

1

0-3個月

對光敏感

很多孩子日夜顛倒的現象都是這個階段父母在小細節上不注意導致的。

所以白天房間一定要保持明亮,不要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兒一直拉著窗簾;晚上的時候到了入睡時間一定要關燈,否則以後孩子就可能出現半夜裡爬起來叫你開燈的情況。

2

4-7個月

開始有味覺

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可以把魚肉、蔬菜和雞蛋黃等搗碎了拌入米糊或米粉里給孩子吃。

但是米粉的話可能會導致上火,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在家裡做些米糊,沒時間的話在吃米粉的時候注意多加入一些菜泥。

水果的話,最簡單就是刮一點蘋果泥,吃一點香蕉泥之類的了。

輔食添加得也不要太過精細,看自己時間和精力來調劑即可。

我們當時是為了方便,買了深海鱈魚(因為比較少碰到魚刺),然後還買了一些做好的魚泥、蔬菜泥、雞肝泥之類的,換著給孩子吃。

3

4-12個月

喜歡吃手

這是孩子在用口腔對這個世界進行第一次探索。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吃手是件讓人討厭的事情,說了孩子又聽不懂。

其實只要做好基礎的保護(避免孩子把危險物品和帶有細菌的東西放進口腔)剩下的你就讓孩子去吃。

4

6-12個月

喜歡扔東西

這是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的標準。

孩子會把桌子上的餐具啦、自己的小碗小勺子啦、任何看到的東西都拿過來往地上扔。

所以你只要確保不把易碎品放到孩子面前,給孩子1-2個可以扔個夠的東西就好了。

5

1歲-2

喜歡扶著欄杆、床沿桌腳走路

這個階段是孩子學步的時期。

快一些的剛滿周歲就會走路,慢一點的到14個月也基本都可以走路了。

只是在18個月前走路都比較踉踉蹌蹌,到2歲之前走路都不能十分穩健。

正因如此,孩子會選擇扶著一樣東西走路。

所以會出現「走邊邊」的情況。

家裡注意把桌腳椅子角等尖銳部位都包起來

外出拉著孩子手走路的時候,注意力度。

有的孩子出現手臂脫臼就是因為家長不注意、甚至有些家長拉著孩子兩個手就往空中甩。

避免一些親戚朋友逗孩子的時候不注意。

6

18個月-2歲半

第一次語言敏感期

其實要追溯語言敏感期,最早可以到娘胎里。

然後是出生後家裡環境、白天有沒有人在旁邊時不時跟孩子說話。

孩子是從觀看家裡人說話的口型、聽說話的語氣,然後到有一天突然開口說話的。

有些孩子說話晚,排除生理問題後,多半是環境影響導致。

不管孩子有沒有開口說話,家裡所有人都要和他說話。

孩子自言自語或依賴假想玩伴,會不會有問題?

有些家裡白天只有一個老人帶的,老人又要忙家務又要照顧孩子,肯定沒時間也沒精力跟孩子說話,自然就開口晚了。

但這個也不用太擔心,因為當孩子需要表達自己感覺的時候自然就開口說話了

反倒是如果家裡人太著急,甚至太激進,家庭環境過於雜亂的話,孩子就會出現「貴人語遲」的現象。

7

18個月-3

區分「你我他」自我意識強烈

孩子開始頻繁說「不」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

這時的孩子通過說「不」來找到自我認知,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

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家裡人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

告訴孩子,「打S你」排他的意思,不要去責罵,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樣只會起到反作用

不要和孩子較勁,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地過程。

8

18個月-4

對細節敏感

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理解的細節動作,比如從髒髒的花叢里撿起一片樹葉來送給你,或是擺弄自己的布娃娃來過家家。

成人的世界裡缺少的就是這些單純,所以成人往往不懂。

你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捉摸這個世界,帶著懷疑的態度看世界,以後才能更加自信。

9

2歲半-4

喜歡搭訕

孩子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跑到人堆里去搭訕。

孩子開始學習如何遵守社會規則、生活規範,日常禮節。

所以家裡人要抓住時機傳達好的教養和習慣,有利於孩子的自控自律、社交能力培養。

一般來說,現在很多孩子2歲或2歲半就提前放入幼托或早教中心。

一方面是為入幼兒園做過渡,一方面是很多父母覺得老人跟孩子白天相處時間太長不利於孩子一些習慣養成和社交能力的培養。

10

3-4

固執己見

占有欲搶

喜歡藏東西

對空間敏感

對顏色敏感

剪、貼、塗等動手能力發展高峰期

有些孩子在快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階段。

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去辦,否則就會發脾氣,哭,鬧。

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愛,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方法。

孩子的固執可能來源於秩序和界限問題。

兒童的過分要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在這一時期孩子時不時出現說不聽叫不應的情況,我們不知道真正原因何在,我們只需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動一定是建立在他自己所設想的秩序上的。

所以,關鍵是家裡人要理解和變通。

我的方法是尊重


一些變通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

然後,這個階段孩子喜歡把任何玩具堆得很高、喜歡爬高、喜歡鑽各種能鑽的地方。

我就借著這個機會讓孩子體會空間感覺、想像。

孩子開始喜歡各種有細微色差的顏色,多陪孩子一起塗鴉,隨便孩子怎麼高興怎麼畫。

此外,孩子還會對做手工開始感興趣,當然前提是你要引導。

幼兒園裡帶回來的課堂作業家長要留心看一下,然後可以買一些摺紙書、剪紙書、簡易手工書,和孩子一起玩

一方面孩子能夠因此靜下心來、提高專注度;另一方面,做手工是鍛鍊孩子手眼協調、開發智力的好機會。

在孩子專心做手工的時候,儘可能不要打斷。

3-4歲階段,與孩子相處需要一定「技術」

① 冷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

② 不要過於在乎孩子「撒謊」的表現

③ 當孩子罵人的時候,用擬人方法巧妙迂迴過去

④ 給孩子留一些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⑤ 有事情商量,不要命令

⑥ 不要在孩子面前閒話太多

⑦ 輕聲說話

⑧ 孩子跟你講話的時候,不管聽不聽得懂,都耐心聽完

⑨ 給孩子看電視節目或電子產品時,避免毀三觀的

⑩ 多給孩子示範,少說教,忌囉嗦

11

3歲半-4歲半:

追求完美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是個典型的「處女座」:吃的香蕉不能折斷、泡泡槍噴到了身上馬上要換衣服、衣服少了紐扣就不願意穿等等。

接著孩子會對你提出一些他制定的規章制度:餅乾袋必須扔到垃圾桶里,沒有垃圾桶哪怕塞在褲子口袋裡也不准你扔;玩具放在電視機前,就是不能放在盒子裡。

等等。

家長不要在意孩子一碗飯是不是粒米未剩、是否鞋子左右穿反正。

更不要把你的完美欲強加到孩子身上去。

12

3-5

十萬個為什麼

不文明爆發期

這個階段孩子會頻頻出口「爆粗口」的現象:「壞蛋」、「打死你」、「讓警察把你抓走」「討厭你」「不要爸爸媽媽」,家長要做好時刻聽到孩子不文明的詞語和讓你傷心的話。

碰到這種情況,家裡人不要跟孩子過氣。

家長越是表現出反感和關注,孩子說得越起勁

慢慢等待這個階段過去就好了。

然後這個階段孩子會不斷追問「為什麼?」「天為什麼黑了?」「為什麼會下雨?」「小朋友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為什麼有夏天和冬天」「為什麼要吃飯」等等。

很多問題家長也不知道怎麼回答,而且當我們一次一次地給孩子解答時,孩子會一遍遍重複問。

這是孩子難能可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要保護

如果家長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研究,千萬不要隨便對付回答了事。

我的方法是:買一套十萬個為什麼、一套可以立體化解釋大自然現象的書和孩子一起學習。

13

4-5

兩性、性別敏感

婚姻敏感期

身份確認「我從哪裡來」

在幼兒園裡,經常有一些女孩子穿了裙子過來,讓你必須叫她公主她才回應你;或者扮演女王啦、姐姐啦來照顧你,讓你要做她的僕人或者弟弟妹妹什麼的。

我家那個小子是一會兒扮演醫生,一會兒扮演老師。

孩子們都喜歡玩角色扮演遊戲,所以家裡人也要有點幽默感和想像力

古板的家人只會破壞孩子這個階段的藝術細胞。

然後,這個階段男孩子會好奇誰在洗手間上廁所、誰在淋浴房洗澡。

只要我一去洗手間,我兒子就過來敲門問我「媽媽,你在裡面還好嗎?」我有時候洗澡的時候,他會跟過來問「媽媽,你在裡面幹什麼啊?」等等。

還有就是,有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表現出希望一個人做很多事情。

比如我家小子會跟我說:媽媽我洗澡你不能看我,我要一個人睡覺,我要和爸爸睡覺等等。

不過實際情況經常不允許,因為爸爸們覺得幫孩子洗澡和陪孩子睡覺,理所應當是女人們的事情。

但是有一點可以做到的就是:一定要告訴男孩子/女孩子,媽媽/爸爸洗澡你不能進來。

也要告訴老人們:當孫子或外孫在上廁所的時候,請你們出去。

這是尊重孩子隱私的第一步

14

4歲半-7

數學概念敏感期

孩子到了4歲多時,總是喜歡問:這是幾個,現在是幾點啦。

這是因為孩子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這時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邏輯,他們只是能夠將數名、數字、數量配上對。

為了讓孩子建立起立體的數字概念,我會用畫時鐘的方法教孩子理解時間;用買東西數錢的方法來讓孩子理解數字和運算的關係;經常讓孩子確認家裡一些物品的數量來幫助孩子理解數量和數字的關係等等。

之前我寫過一篇「生活中隨時隨地隨手教」可以幫助你看一些實際的方法。

抓住生活瞬間,隨時隨地隨手「教孩子」

這個階段,孩子嘴巴里可能冒出讓我們想不到的一些「早熟」話題

比如,孩子會說想要和某某某「結婚」、會跟你說他喜歡幼兒園裡的某某某等等。

到5歲左右,他們甚至還會「愛上」某個小朋友,比如在幼兒園裡會一起玩、一起分享吃的東西的那個孩子。

但同時又會和經常一起玩的朋友產生矛盾,並且不願意家人干預。

15

4歲半-6

社交敏感

孩子會從一個人獨處,到喜歡和某個小朋友一起玩,再到喜歡加入2-3個人的小群體里一起玩,慢慢地學習社交和交朋友。

這個時間段父母不要去跟孩子說應該怎樣交朋友,要交怎麼樣的朋友,而是要讓孩子廣交朋友。

你的人生觀不等於你孩子的。

你的交友圈孩子也未必認可。

16

5-7

審美敏感

認字敏感

女孩子在這個階段尤其會表現出「愛美之心」甚至學媽媽化妝、穿媽媽的衣服和高跟鞋等等。

男孩子也會表現出「這件衣服我不喜歡穿」「媽媽你穿的這件衣服不好看」(我兒子好像3歲開始就又說過這樣的話)

另外一點是這個階段如果教孩子識字,應該能事半功倍。

但是因為孩子對枯燥的識字卡片難以感興趣,所以要選擇一些有趣好玩的識字工具來幫助一下。

不過這個階段孩子認字其實是把文字當作一種圖形,好比是象形文字一樣。

也就是說,他記憶文字只是一個整體的感覺,不能夠理解字的筆畫,也談不上馬上書寫。

而且孩子會對自己熟悉的幾個文字感興趣,一般最先認識的是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等。

孩子6-7歲這一年,父母跟孩子相處要注意什麼

① 如果擔心孩子磨蹭,事先把時間放得寬裕些。

事先提醒,學會等待。

② 記住「同理心」

③ 讓孩子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④ 你說的話孩子可能當成「耳旁風」耐心地多問幾遍

⑤ 定好的規則自己不要輕易打破

17

3-7

畫畫、音樂敏感期

(有些孩子更早)

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對畫畫和音樂就很敏感了。

只是很多父母把這個敏感過早破壞掉罷了。

18

5-6

兩性教育關鍵期

這個時期父母尤其要做好和孩子的分離準備,比如分床、分房間等。

孩子也會好奇父母房間裡的一切,希望看到父母真正相愛,而不是貌合神離。

一旦孩子確信父母是真心相愛的,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都會自然而然建立起來。

對婚姻的理解,最早就是這個時期決定的。

19

6-7

愛管閒事愛出風頭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積極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想要一起建立並遵守一定的規則,是最早產生合作意識的階段

比如想要當班長,上課的時候看哪個同學沒來,吃飯前看哪個小朋友沒有洗手,俗話說就是「愛管閒事」階段。

建議: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包括公益性的活動,比如:撿垃圾活動、自己做手工義賣捐助活動等,培養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時機。

20

6-7

邏輯敏銳

喜歡收集

喜歡研究大自然

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大量教孩子加減乘除,因為他們之前的數字、數量基礎已經打好。

很多家長急於3-4歲就教1+1,其實沒有用,你教的時間和方法不對孩子怎麼會接受。

另外,這個階段不同孩子會喜歡收集不同的東西。

有些喜歡收集石頭、有些喜歡收集花瓣,有些喜歡收集蟲子……家長都不要覺得奇怪,也不要去一味阻攔。

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走出家門看看。

然後可以拿一個地球儀、買一本繪畫版的中國地圖,讓孩子來認識自己的國家、城市;認識世界、認識一些交通圖標等等。

21

7-9

知識敏感

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階段,大量地和孩子一起閱讀。

自然科學、地理、本土文化、人體、常識、安全意識、交通方位。

反正儘可能地打開孩子的求知慾。

如果孩子不願意閱讀怎麼辦?

這就要看你自己的孩子適合怎麼樣的招數了。

22

9-10

需要隱私空間

步入青春期前關鍵的一年

小學三、四年級,作業難度有一個飛躍的階段。

親子一起閱讀是最好的方法。

這個時期家長不要因為急於眼前孩子的成績而總是用催促和否定的方式。

孩子在這個階段也會很想要獨立的空間,給足自由。

留心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參與進去。

不要管太緊,也不能全部放鬆

孩子這個階段是最有學習慾望、需要家長鼓勵但又想嘗試新鮮事情的階段。

整理了半天,也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幫助。

反正是一句話:自己的孩子自然會有自己一套方法

只是敏感期一旦如果錯過了,那麼下一次就只能等待孩子成人後遇到各種人和事之後的自我覺悟了。

孩子的一生,沒有倒帶。

——思成媽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捕捉0-3歲敏感期,費小力收大效

現在網上流行著敏感期一說,媽媽們交流時如果不知道敏感期一說,感覺自己都很OUT。那麼究竟什麼是敏感期呢?在國內知名敏感期專家孫瑞雪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里,開篇是這麼寫的: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

2-7歲寶寶的敏感期及應對方法

何為敏感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會在連續的,多個短暫的期間內,對某些知識或技巧有著強烈的興趣,會不斷反覆來做,對其它的東西卻完全不搭理。2-4歲:社會規範敏感期

抓住孩子4歲前的4個敏感期 寶寶智力更出眾

鄰居家快生二胎的大肚子媽媽問我:「這兩個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個曾經很好回答的問題,此時卻讓我陷入沉思。的確,在媽媽心中,無可避免地在對兩個孩子進行著比較。我曾經以為我清楚明白地了解兩個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