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4歲前的4個敏感期 寶寶智力更出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鄰居家快生二胎的大肚子媽媽問我:「這兩個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個曾經很好回答的問題,此時卻讓我陷入沉思。

的確,在媽媽心中,無可避免地在對兩個孩子進行著比較。

我曾經以為我清楚明白地了解兩個孩子的脾氣性格。

杭杭動,睿睿靜;杭杭急,睿睿緩;杭杭感性,睿睿理性;杭杭洒脫,睿睿規矩。

可是,當曾經乖乖的睿睿也開始發力,變身不講道理的小惡魔時,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只是不同年齡階段錯位比較的錯覺而已!

半歲的小睿睿吃了睡、睡了吃,像個安靜的小天使;而同期三歲多的杭杭整天發脾氣,簡直是個惱人的小惡魔。

可當兩歲多的睿睿也開始發脾氣要這、要那,進入小惡魔階段時,五歲的杭杭卻開始會自己看書、自己畫畫,在一旁靜靜地打發自己的時光。

一歲多的睿睿進入規則敏感期,哥哥吃西瓜他撿皮,哥哥玩玩具他收拾;而此時四歲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杭杭卻東西到處亂丟,不願分享、不願妥協。

可當兩歲的睿睿也開始進入自我中心階段,開始搶玩具、搶媽媽,什麼都搶時;五歲進入道德他律階段的杭杭卻開始會合作、會協商,成了一切好商量的乖孩子。

一歲前的睿睿睡眠特別棒,不用哄就能自己睡著;而四歲前的杭杭睡前鬧覺、發脾氣,半夜做夢大哭大鬧。

而當兩歲的睿睿也開始睡前鬧覺,這個不對、那個不行時,五歲的杭杭卻已經能自己睡小床一覺到天亮了。

不是說睿睿變麻煩了,杭杭懂事了,只是孩子到了特定的發展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而已。

用「敏感期」的概念來描述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特定階段的特徵,會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孩子,了解他的內心究竟發生了什麼?需要些什麼?

這裡介紹一部分對於家長來說有特殊意義的敏感期,它們解釋了孩子們在每個年齡階段最讓我們頭疼的那些「壞毛病」的來由!相信它們能幫助家長們消除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孩子四歲前的四個敏感期

1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探索空間,他們喜歡爬、抓、把抽屜里的東西都翻出來,稍大一點後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

這是「空間敏感期」。

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產生私有意識,「這是我的」成為他們的口頭禪,他們還會表現出咬人、打人等家長不願意看到的行為。

這是「自我意識敏感期」。

3歲左右的孩子最讓家長不省心,他們開始形成一種內在的秩序感,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孩子就會哭鬧、焦慮,這是「執拗敏感期」。

同時他們的「追求完美敏感期」會要求食物、工具必須完整,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錯。

3歲的孩子還會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從而進入「詛咒敏感期」,這時成人的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狠話。

4歲左右的孩子不僅開始表達感情,而且十分關注別人是否愛他,他們對父母的情緒反應非常敏感,進入「情感敏感期」。

同時,他們開始想要和父母一樣結婚,之後會「愛上」一個夥伴,進入一個美妙的「婚姻敏感期」。

了解敏感期概念對家長來說意義非凡,它們就像半歲會坐、一歲會走一樣,是大自然安排給每一個生命的生長順序。

這些看似淘氣、不乖的行為背後,都是孩子們里程碑似的成長節點。

這些讓父母頭疼、煩惱、特別想阻止的行為,將孩子的成長推進到了一個個新的階段!

每個家長都應該學習兒童的敏感期理論。

而僅僅是這個學習,就能讓我們的孩子擁有爸爸媽媽寶貴的理解和支持。

理解他們「調皮」的原因,支持他們在適當的範圍內自由度過這些「黃金般貴重」的敏感期。

三優親子(sanyouzj)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是寶寶不聽話,而是寶寶敏感期到了!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不多不少的有些行為爸媽是不能理解的,很多家長會糾正寶寶的一些行為,但是後面會發現寶寶還是會做出這些行為,誤以為是寶寶不聽話,其實是爸媽們不知道孩子在各時期存在著敏感期。很多...

《兒童行為心理學》——了解並理解你家孩子

我們都知道自古有這樣一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看小」是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

辣媽微學院 孩子的成長敏感期你了解嗎

兒童成長敏感期是一個很常見的話題,但是仍然有一些家長對部分敏感期的認識存在誤區,接下來看看劉老師是如何講解兒童不同階段敏感期和一些應對方法吧!劉老師實用而走心的講解,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一、視覺...

寶寶成長敏感期,這樣的小秘密,媽媽們必知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每天都著不一樣的表現,這些表面是沒有什麼,其實是孩子進入了敏感期。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敏感期,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因為處於敏感期的孩子總會做出一些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