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必知)說說幼兒園的那點事,這篇太長太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9月快要到了,新的學期又有一批孩子要邁進幼兒園的大門了。
家長朋友們,你和你的寶寶都準備好了嗎?看到新生入園是怎麼樣的一個場景呢?
今日微課:藍楹樹閱讀 第45期免費公益課堂(海文穎~你與孩子之間的有界限嗎?)
加樹懶微信:tianma0934備註:「報名」即可加入微課堂
寶貝要上幼兒園,你準備好了嗎?
寶貝要上幼兒園,這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必須經歷而又充滿眼淚和痛苦的一道「關」。
孩子還那麼小,就要離開親人呵護的懷抱,獨立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怎能不讓家長牽腸掛肚、焦慮擔憂呢?
寶貝在幼兒園是不是從早到晚總在哭?想上廁所,會自己告訴老師嗎?飯吃得怎麼樣?水喝夠了嗎?……一般來說家長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人雖然離開了,可是心卻跟著孩子一起留在了幼兒園。
每年新生入園時的「壯觀場面」真是讓人難忘又難安,不知道目睹了多少幕孩子與親人分別時悲傷欲絕、難捨難分的場景:孩子在教室裡面哭,大人在幼兒園門外掉眼淚,這在新生入園階段,無論在哪個幼兒園都是不難看到的畫面。
提起「幼小銜接」這個詞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對於「家幼銜接」卻很陌生,這說明,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這道「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實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才是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家幼銜接的意義遠比幼小銜接更為重要,因為孩子年齡更小、能力更弱、心理也更加稚嫩,所以就更需要我們深入的研究和悉心的呵護。
你看,幼兒園上小學基本沒有哪個孩子會哭,但是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大部分的孩子都會經歷一個抗爭哭鬧的階段,我們常常把孩子初上幼兒園時的哭鬧及一些反常的表現稱之為「分離焦慮」,雖然很多園所也做了不少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從孩子心理層面來說,我們關注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在孩子上幼兒園這個問題上存在兩個很嚴重的誤區
認為孩子哭是很正常的第一個誤區
常常有家長問老師:「我的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哭怎麼辦?」老師回答:「哭夠了就不哭了!」也就是說很多家長和老師們對於孩子上幼兒園「會哭」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習慣了,熟視無睹、見怪不怪了!反正大部分孩子都是要哭的,哭鬧一個階段,熬一熬就過去了。
認為孩子不哭了,就是適應了幼兒園第二個誤區
孩子不哭了心理就沒有焦慮情緒了嗎?是不是就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呢?不一定!在多年的實踐觀察中我們發現,很多在幼兒園不哭的孩子,焦慮情緒並不比哭鬧的孩子少,有的甚至更嚴重。
曾有一位媽媽說,他的孩子上幼兒園一個學期了,還是很抗拒,每天去都要經過一場「拉鋸戰」,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倒是不哭,但是回到家性情大變,一點事兒不合心意就哭鬧、發脾氣、有時候故意找茬,爸爸媽媽簡直要崩潰了,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就訓斥孩子,實在氣急了的時候還會把孩子打一頓。
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孩子不哭有多方面原因,小孩子是很聰明的,他慢慢發現,幼兒園的老師不相信眼淚,老師更喜歡不哭的孩子,再說即使哭也沒有用,爸爸媽媽還是堅持把自己送去幼兒園;還有就是從眾心理,看到大部分孩子都不哭,自己也不敢哭。
當然家長常說的那句「你哭我就不來接你了!」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我很為那個孩子感到心痛,
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一下,孩子從家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集體環境,各方面都不熟悉,對幼兒園及老師還沒有建立起安全感,需要經歷一個適應的階段是很正常的,在園裡壓抑了一整天的焦慮情緒,回到親人的身邊感覺安全了,所以才會借題發揮,處處找茬,這是一種典型的「移情宣洩」,而作為家長卻讀不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孩子本來就是情緒出了問題,結果又在原本已經焦慮、無助的幼小心靈上雪上加霜。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等於就是完全適應了幼兒園,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幼兒外在行為、體徵等方面的外顯特徵,更應該關注幼兒心理的健康。
因為心理的傷痕是看不見的,所以常常被我們忽視,這些傷痕的碎片會隱藏在心理的某一個角落,進入潛意識層面,長大成人以後,心理問題嚴重的成人要去進行心理的療愈,才能處理掉這些傷痕。
我們想一想自己及身邊的親戚朋友,是不是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追根溯源,其實都是在童年或者幼年時期播下的種子。
了解華德福教育及蒙台梭利教育的人都知道,安全感的建立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發展都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很多孩子特別怕生、膽小、缺乏自信、不會交往等等問題都與安全感沒有構建好有關,幼兒階段特別是三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構建的最關鍵時期。
在長期的觀察、思考和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的焦慮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來源於自身能力的不足,主要包括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交往能力的欠缺。
這三大能力是構成孩子基本素質的基石;
另一方面是家長不當的做法影響並加重了孩子的焦慮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遲遲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家長不當的做法大有關係,比如送孩子入園時的「不辭而別」「善意哄騙」及「孩子出狀況」時不當做法等等。
在孩子準備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上,家長們應該為孩子提前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呢?(文章有點長,適當的時候做好筆記)
1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
首先呢,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入園焦慮不僅僅指的是孩子,家長也同樣焦慮,因此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因為你的態度,決定著孩子的表現!
為孩子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及情感的鋪墊,需要讓孩子知道幾件事情1、小朋友長大了,都要去一個地方——「幼兒園」
走在路上,看到去幼兒園的小朋友,對寶寶說:「這些小哥哥小姐姐背著書包真神氣啊,你知道他們去哪嗎?去上幼兒園了,寶貝你要快點長大,等你長大了,就可以去了。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嚮往和期待。
2實地考察幼兒園,熟悉了解幼兒園的環境
當確定了報讀哪家幼兒園,如果園方允許,最好帶著寶寶一起去園所進行實地考察,讓寶寶對幼兒園的環境和設施有所了解。
3知道上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本領
讓孩子知道,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本領。
4對寶寶進行「暫時分離」的鍛鍊
為了緩解孩子在入園時跟親人分離的痛苦和不安,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家長可以適當地創造機會跟寶寶「分離」,以此讓寶寶知道「親人離開了不會消失,還會回來」,逐漸適應親人之間的暫時分離。
提醒:家長不要過度美化幼兒園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把幼兒園描繪成了一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樂園。
這會讓孩子認為幼兒園就像小區里的遊樂場、商場裡的遊樂園一樣好玩。
但上了幼兒園之後,要與親人分離、一日生活作息有規律、做遊戲要遵守規則、參與活動要有秩序……這一切是寶寶事先所不知道的,只有真正進入了幼兒園才能明白,所以為了讓寶寶在入園後心理上不會有太大落差,對幼兒園的描述要客觀、真實。
要為孩子做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準備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三歲之前更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
很多愛好、習慣及性格在三歲以前就已經形成了,及早地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不僅僅是為入園做準備,同時也是為日後養成良好習慣、塑造優良性格奠定基礎。
在幼兒園,洗手、吃飯、穿脫衣服及鞋襪、如廁等環節貫穿始終。
如果沒有掌握這些基本生活技能,那麼每當到了這個環節的時候,孩子心裡是多麼緊張、著急、無助。
因此生活自理能力的準備對於入園具有重要意義。
(一)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我今天著重來談談關於孩子吃飯的問題,雖然說吃飯是人的本能,俗語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本能是很難抗拒的,可是這個自古以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成了現代困擾眾多家長的難題,
我們曾作為專題進行過全面、深入的研究。
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好好吃飯形成的原因在這裡就不做剖析了。
讓寶寶好好吃飯的十大攻略
⊙方法一:把握感期敏
1、把握咀嚼敏感期 :
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兒科專家普遍認為:在嬰兒4~6個月時即進入了學習咀嚼及味覺發育的敏感期。
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內,成人要及時對寶寶進行針對性的鍛鍊。
一旦錯過時機,寶寶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日後再加以訓練往往事倍功半。
在寶寶咀嚼敏感期內,不能總是吃流食、糊狀食物,而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寶寶鍛鍊咀嚼及吞咽能力。
我們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有不少吃飯特別慢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在咀嚼發育敏感期沒有得到充分鍛鍊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並不是不想吃得快,而是真的做不到。
2、把握「想自己動手做」的敏感期
當孩子在跟你搶碗搶勺的時候,就是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最佳時機。
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總是用自己的大手把孩子的小手推回去,嫌孩子笨手笨腳,而讓孩子老老實實順從,一段時間後,孩子可能很「乖」了,但是,依賴大人餵飯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讓寶寶自己吃飯的結果:也許飯菜撒的比吃得多;也許比起餵飯時間要多花好幾倍;也許每次餐畢都要費力「打掃戰場」,但是我們卻保護了孩子的獨立意識,尊重了孩子內在的精神需求,在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成人的耐心。
⊙方法二:早立規矩
中國有句古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寶寶吃飯這件事,同樣要早立規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給孩子立什麼規矩孩子就會遵循什麼規矩,既沒有痛苦也沒有反覆,而如果一旦不良習慣形成了,想要改正就要經過一番堅苦卓絕的鬥爭了。
成人要做到生活有規律,一日三餐須按時,吃飯時每個人的位置最好是固定的,特別是寶寶的位置,不要換來換去。
給寶寶定的規矩大人一定要首先做到,如在吃飯前要洗手,不看電視、不大聲談笑、不挑食、夾菜不亂翻、咀嚼食物不出聲等等。
⊙方法三:循序漸進
孩子的各種能力都是在實踐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鍛鍊自己吃飯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寶寶要媽媽喂,告訴他:「媽媽先餵你吃,剩下一點點你自己吃完。
」以後剩下的飯菜逐漸增多,慢慢過度到家長餵一半、孩子自己吃一半,直到最後能獨立自己吃飯。
另外,對於寶寶吃飯很拖拉的不良習慣,也可以採用「循序漸進法」。
在餐桌旁邊放一個小鬧鐘,告訴寶寶:「我們來進行『今天和昨天』的吃飯比賽,今天要比昨天吃飯快5分鐘,做到了獎勵你一個擁抱。
」用手機設定好時間,當手機鈴聲響起的時候,就宣布:「我們的小碗、小勺都要到盆子裡去洗澡了,現在吃飯時間結束。
」即使寶寶還沒吃完,也把碗筷收拾乾淨。
逐漸讓寶寶建立時間觀念。
⊙方法四:明知故問
寶寶如果在吃飯的時候到處跑,可以運用「明知故問」法,即明明知道她還沒有吃飽,卻很認真地對他說:「你吃飽了是吧!那就把你的碗收掉了。
」只要孩子離開座位,就把他的碗收掉。
等他再跑過來想吃的時候告訴他:「我以為你不吃了呢,因為離開餐桌就表示你已經吃飽了,所以把你的碗收了。
」如果寶寶哭鬧,大人不必理會,也不用發脾氣,只是平靜地告訴他:「離開餐桌就表示不吃了,大家都要遵守這個規矩,哭也沒有用。
」
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因為沒有好好吃正餐而可憐兮兮哭著說:「我餓,我要吃東西!」的時候,大人要把心疼和關愛藏在心裡,堅決不能給寶寶加餐或給零食。
既然說了就要言而有信,你的堅持原則會讓孩子明白:離開餐桌就表明用餐完畢,餐桌才是吃飯的地方,如果離開餐桌沒有人追也沒有人餵。
如此反覆幾次,寶寶就會領悟到吃飯應該遵守的規矩。
⊙方法五:自主抉擇
吃飯的時間到了,寶寶還在玩玩具,告訴寶寶:「現在是吃飯的時間,你是吃飯還是玩玩具?如果吃飯,就趕快洗手,如果你選擇玩玩具,那我們就不等你了,你可以繼續玩,不過吃飯的時間過了,就沒有東西吃了,給你兩分鐘時間,你自己來選擇。
」孩子如果選擇不吃飯,家長一定要說話算數,不能妥協,更不能給零食。
讓孩子做選擇,會讓孩子感到被尊重,而不是被大人強迫。
由於是自己的選擇,做起來就會心甘情願。
⊙方法六:欲擒故縱
對於挑食的孩子,可以用「欲擒故縱」的辦法。
飯菜做好後,爸爸媽媽只管津津有味地吃,邊吃邊談論:「今天這個菜做得真好吃,你多吃一點。
」(互相夾菜,故意不請寶寶吃,把寶寶晾在一邊)為了取得長期的效果,即使看出寶寶也有想嘗一嘗的想法,也最好把這個菜都吃完,不給寶寶留。
下一次故伎重演,當寶寶想吃的慾望很強的時候,給寶寶一個台階:「你也嘗一嘗吧,真的很好吃!」
在寶寶品嘗的時候,要及時運用積極暗示的語言進行激勵,媽媽可略帶誇張地對爸爸說:「誰說我們家寶貝不愛吃吃青菜,你看他吃得多香。
」
⊙方法七:積極暗示
孩子吃飯出現的問題,很多是成人不斷消極暗示的結果, 「我家孩子就是挑食,不愛吃青菜!」「我家孩子離了肉不吃飯」……只要把消極暗示改變為積極暗示,你的寶寶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吃飯的事情上,你希望自己的寶寶怎樣做,就經常進行積極的暗示吧!「我們家寶寶原來不愛吃青菜,現在能夠吃一些了,他知道青菜很有營養。
」; 「我家寶寶不挑食,做什麼吃什麼。
」「我的寶寶原來挑食,現在什麼都吃。
」你希望寶寶自己吃飯,就經常說:「我的寶寶很能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原來小的時候要人喂,現在長大了自己吃得可好了。
」
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如:鼓勵的眼神、由衷的讚許、良好的榜樣;避免帶給孩子消極的暗示,如:數落呵斥、不恰當的攀比、當眾嘲笑及不良的行為榜樣等。
⊙方法八、巧用童謠
孩子都喜歡朗朗上口、簡短押韻的兒歌和童謠,在吃飯的時候經常說一些與吃飯有關的童謠,既增添了樂趣,又規範了行為。
1、吃飯前說一說《吃飯了》這首兒歌,讓孩子知道吃飯的規則。
吃飯了,快坐好;
自己吃,不亂跑;
不挑食 ,細細嚼;
不掉飯菜不灑湯,
魚肉蔬菜都吃光。
2、如果寶寶挑食,說一說《吃飯不挑剔》的兒歌。
吃飯的時候,可以配合兒歌內容,「小雞愛吃米,寶寶也愛吃米,像小雞一樣,吃一口米飯」;「小兔子愛吃胡蘿蔔,寶寶學一學小兔子,吃一大口胡蘿蔔。
」小羊愛吃草,小雞愛吃米,
小兔愛吃菜,小貓愛吃魚。
我是好孩子,吃飯不挑剔。
⊙方法九、故事誘導
小孩子都愛聽故事,對很多故事更是百聽不厭。
無論是個體教育還是幼兒園中的群體培養,用講故事來進行教育是孩子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之一。
多給孩子講故事,讓美好的故事伴著孩子長大,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
⊙方法十、適當運動
目前有很多孩子食欲不振、肥胖、便秘等都是缺少運動造成的。
帶孩子多運動,是讓孩子胃口大開的法寶。
幼兒階段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有人說「一個從小賴床的孩子,一輩子難得早起。
」為了你的寶寶,也為了自己的健康,關掉電視、離開電腦、放下手機,帶上孩子走出家門,一起「運動起來」!
每當提到運動和鍛鍊,人們就會和『苦』、『累』聯繫在一起。
孩子還那麼小,怎麼忍心讓他受苦受累呢!其實運動的過程完全可以是輕鬆快樂豐富多彩的,當然這需要成人將智慧融入其中。
☆你追我趕:
主要鍛鍊幼兒「跑」的能力。
要讓寶寶主動、心甘情願地參與運動當然要設計一些遊戲和有趣的情境。
爸爸就可以當大灰狼,媽媽和寶寶扮小羊,羊在前面跑,狼在後面追,開始時「狼」怎麼追也抓不住小羊,直到感覺寶寶運動量差不多了,再把小羊和羊媽媽一同抓獲。
☆競走:
快速走是強身健體很好的一個活動,中醫把人的腳比喻成第二心臟,走路可以按摩腳部穴位、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經常跟寶寶在早上或晚餐後半小時進行「快步走」的比賽:指定一個目的地,看誰先到達,先到者為勝。
勝利者得到的獎勵可以是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兩個輕輕的吻,也可以是抱起來轉一個圈或者互相碰一下額頭。
總之要讓活動的過程充滿快樂,這樣,孩子才會對下一次活動有所期待。
(二)喝水
在入園初期,保證飲水量是很關鍵的,有時喝水甚至比吃飯還重要。
以我們多年的經驗來看,剛入園的寶寶即使吃飯不太好,只要水喝足了,就不太容易生病。
在喝水這件事情上家長應該幫助寶寶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學會用杯子喝水
很多寶寶一直習慣用奶瓶喝水,有的幼兒園是不准孩子帶奶瓶的,在入園前就要鍛鍊寶寶戒掉奶瓶,學會用杯子喝水。
這樣就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習慣,影響寶寶上幼兒園的情緒。
⊙培養定時飲水的習慣
家長可以參照「幼兒園一日安排表」,根據幼兒園的喝水時間,逐步培養寶寶定時喝水的習慣。
⊙養成喜歡喝白開水的習慣
而如今,不願意喝白開水的寶寶越來越多,白開水才是最健康,最好的飲料。
(三)讓寶寶學會自己如廁
幼兒園廁所的設計各有不同:有的是坐式小馬桶、有的是蹲坑、有的有扶手、有的沒有扶手,但大多數幼兒園是那種窄窄長長的蹲式廁所。
很多剛入園的寶寶不願意在幼兒園排便、或者經常尿濕褲子,不習慣幼兒園的廁所是一個常見因素;另外,上廁所時不會穿脫褲子、不會擦屁股也會給寶寶造成如廁困難。
家長在這方面應該提前做好如下準備:
⊙學會使用如廁的規範用語
記得有一個剛入園的寶寶,吃著飯忽然嘴裡不停地說:「我要尿嘩啦,尿嘩啦!」因為寶寶口齒不是很清楚,老師莫名其妙,後來仔細聽才弄明白,原來她是想撒尿。
現在,寶寶想大小便的表達方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各有特色。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表達,時常搞得老師一頭霧水。
關於「方便」那些事兒,在幼兒園裡有統一的說法,想撒尿就說:「我要小便。
」想拉屎就說:「我要大便。
」
很多家長喜歡跟寶寶說兒語、重疊詞,生怕孩子聽不懂,其實沒有必要,也低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這是汽車」跟「這是車車」孩子理解起來並沒有難易之分;「嘩啦嘩啦」換成「小便」孩子一樣能夠理解。
(四)讓寶寶養成午睡好習慣
(五)寶寶學習穿脫衣服鞋子
上了幼兒園之後,午睡時一般要求脫掉外面的衣褲。
如果寶寶在入園前就已經初步掌握了穿脫衣服的能力,減少寶寶在午睡環節上的牴觸情緒。
很多家長有意識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但卻不教給寶寶做事情的步驟和方法,也不給予指導。
穿脫衣服對於成人來說很簡單,但對兩三歲的寶寶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要讓孩子明白做事情的順序,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對於小孩子來說,只要把做的事情變成一種遊戲,就會非常樂於參與。
寶寶的鞋子穿反了,如果你一味地糾正、說教是不起什麼作用的,但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或者歌謠也許就解決問題了。
好朋友
兩隻小鞋子,一對好朋友 ,
要來一起來,要走一起走;
如果穿對了,他們頭朋友,
如果穿錯了,他們把頭扭。
當寶寶把鞋子穿反的時候,讓他檢查一下:「寶寶,看一看你的小鞋子是不是生氣了?如果穿對了鞋子就頭碰頭親親熱熱在一起;如果穿錯了,小鞋子就會生氣的,背靠背把頭扭向一邊。
」
比如教給寶寶學習疊褲子,如果這樣說:「寶寶,快來,媽媽教你疊褲子。
」寶寶聽了,可能一點興趣都沒有。
但是如果換一種說法,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了:「寶寶快來,我們來玩褲子變變變的遊戲。
」(拿出一條寶寶的褲子)「注意看!我要把褲子的兩條腿變成一條腿,我還可以把一條腿變成半條腿,怎麼樣,你想不想試一試?」
胡軼群老師的原創的繪本故事中,有一本專門教孩子穿脫衣服的「鑽洞洞」,「頭頂上面翻跟頭,左邊打一拳,嘿!右邊打一拳,哈!……把穿衣服的步驟編成了有趣的兒歌,穿套頭衣服、開衫衣服,穿褲子,一本繪本解決了,讓孩子穿脫衣服變得既簡單又有趣!
為孩子做好語言表達能力的準備
三歲的孩子一般的日常用語都會說了,如果語言能力發展的好,兩歲的孩子就能說會道了。
但是會說不等於敢說,在幼兒園經常遇到這樣的寶寶:有了便意,不跟老師說,寧可便在褲子裡;口渴了不知道要水喝,自己忍著;受欺負了默默承受,不告訴老師;明明沒吃飽,不會讓老師幫助添飯;上廁所不會自己擦屁股也不知道尋求幫助,大便完不擦屁股,提上褲子就走;甚至自己身體很難受的時候都不告訴老師……如果寶寶不善於表達、不會表達、不敢表達,一方面會讓孩子多遭不少罪;另一方面在對幼兒園還沒有建立起信任感的時候,很容易讓家長對老師產生質疑和誤會。
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寶寶想做什麼?哪裡不舒服?是不是想大小便?常常不用說話,通過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表情,父母就能心領神會。
幼兒園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做到對每個孩子的情況時時刻刻都了如指掌。
因此初入園階段,讓寶寶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及需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到了幼兒園,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求一般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舉手:有事情或需求舉手告訴老師。
如:不管什麼時候,有了便意舉手告訴老師;在口渴的時候,會說:「老師我渴了,想喝水。
」
2、大聲說出來:吃飯的時候請老師幫忙添飯:「老師,我還要一碗飯」「我還要喝湯。
」如果事情比較緊急或舉手老師沒看見,就要大聲說出來。
如:當身體不適的時候及時告訴老師:「我難受……」「我肚子疼……」
3、拉老師的手:有的寶寶膽小不敢大聲說話或者說話聲音小老師聽不見,可以走過去拉拉老師的手或者衣服,引起老師關注,表達自己的需求。
4、學會動口不動手:當被小朋友欺負的時候會用小嘴巴講道理,「玩具是我先拿的,你不能搶!」;必要的時候知道求助老師:「老師,他打我……」。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另一個課題,之後有機會再重點展開分享)
為孩子做好交往能力的準備
(關於這個主題,藍楹樹微課堂有專門分享過,收聽過的親們一定還有印象)
送孩子入園不當的六種做法及適宜做法
送孩子入園不當的六種做法:
1、善意謊言 不辭而別
2、悲悲切切 難捨難分
3、過度擔憂 加倍補償
4、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5、消極暗示 嚇唬恐嚇
6、疑神疑鬼 中途放棄
送孩子輕鬆入園的六種做法:
1、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2、積極暗示——用正能量影響你的寶寶
3、情感援助——給孩子帶上安慰物
4、信任園方——既來之,則安之
5、避重就輕——不要跟孩子講大道理
6、持之以恆——不要讓眼淚動搖了決定
入園物品的準備
(準備筆記本記錄哦)
一、 寶寶入園要準備哪些物品?
幼兒園一般會為新生配備統一的用品,如被褥、口杯、毛巾、餐具、書包、學習用品等。
家長只要為寶寶做好以下幾項準備就可以了。
1、書包:我國南方地區的幼兒園大都有統一的書包,北方部分幼兒園沒有統一定製,家長要自行準備。
書包裡面裝一些寶寶入園的必需品,如更換的衣物、紙巾、手帕、家長的名片、孩子習慣使用的杯子、安慰物等。
2、更換的褲、襪: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由於精神緊張可能會尿頻或者控制不好大小便,要多帶幾套衣褲和襪子,以備弄髒了可以更換。
不要以為孩子在家裡已經很好地控制小便了,就不做準備,到了新環境可不一定,有的孩子一上午就尿濕好幾條褲子。
包內準備一個袋子,用來裝換下的髒衣服。
為了防止孩子之間的衣物混淆,給孩子的衣物上面繡上名字或者標記
3、安慰物:在陌生的環境中,熟悉的物品會給寶寶帶來心理的慰藉,孩子喜歡的玩具、物品、親人的照片都是很好的安慰物。
安慰物的選擇最好是柔軟的、安全的、便於攜帶的。
認識到安慰物對孩子的重要意義源於多年前的一件小事,我在一所大型的寄宿制貴族學校做園長。
晚上來到寢室,孩子們都已經洗完澡,躺在了床上。
在巡班時我發現了這樣一幕:一個孩子緊緊抱著一個毛絨小熊,跟一位保育老師僵持著,老師連哄帶勸了很長時間,孩子就是不肯把玩具熊交給老師。
最後老師用力奪過了小熊,對孩子說:「睡覺的時候不能抱著玩具,如果都像你這樣,其他小朋友也要怎麼辦?」小熊被奪走的瞬間,傳來的是撕心裂肺的哭聲。
我趕緊示意老師把小熊還給孩子,當小熊重新回到懷抱的時候,孩子還掛著淚珠的小臉立刻綻放出無比欣慰的表情,哭聲立即停止了。
事後我們就此事展開了討論,保育老師不服氣地問:「一個小小的玩具,對於孩子有那麼重要嗎?一個孩子要,其他孩子都跟著一起要,怎麼管理?」這位老師的話也許道出了有的幼兒園為什麼不讓孩子帶玩具的真實原因。
初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安慰物對於孩子的作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一隻毛絨玩具在成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在離開親人的陌生環境中,這個玩具承載的是孩子情感的依託。
因為這個玩具是熟悉的、是從家裡帶來的、是自己最愛的親人買的,孩子會把對親人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玩具上面,它會讓孩子焦慮的心情得到一定的緩解和絲絲的安慰。
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我們怎麼忍心去剝奪呢?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幼兒園都允許剛入園的寶寶可以帶上喜歡的玩具入園,這是值得欣慰和倡導的事情。
安慰物的選擇
在安慰物的選擇方面,一般選擇比較柔軟小巧的、孩子可以裝在口袋裡、戴在身上的為好。
因為初入園階段,孩子依戀自己物品的行為比較嚴重,有的背著自己的書包一整天不放、有的連上廁所都拿著從家裡帶來的玩具,如果物品過大,孩子帶在身邊不方便。
我們基地就曾有一個孩子,依戀媽媽的一件毛衣,不管走到哪兒都抱著,出去散步也拖著媽媽的毛衣,有一天上幼兒園媽媽忘了帶,請假往返一個多小時把毛衣送到了幼兒園,孩子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這是我們研發原創的一款安慰物,「親情小相冊」
親人照片:親人的照片就是最好的一種安慰物。
對於處在分離焦慮期的寶寶,在想家時候,能看一看摸一摸親人的照片,是給孩子最大的心裡安慰,「親情小相冊」可以用來放親人的照片、收藏「媽媽的吻」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安慰物,媽媽用塗了口紅的嘴唇在紙上印上一個吻,把這個「吻」小心地摺疊起來,裝到寶寶口袋裡,製作簡單又便於攜帶,且誰也不會發現。
當寶寶想媽媽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就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愛!當然,如果寶寶跟外婆最親,那就要印上外婆的吻了!
安慰物的戒除
有的家長擔心如果給了寶寶安慰物,會不會長期依賴,形成「戀物癖」,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
在孩子對幼兒園沒有建立起足夠安全感的時期,會對安慰物比較依賴,一旦完全適應了新環境,依賴感就會慢慢降低,逐漸過渡到完全擺脫安慰物。
有的在家中「戀物」比較嚴重的寶寶,通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戀物」的現象也會隨之消失。
寶寶戀物是暫時的,幼兒園每天有豐富的活動、眾多的夥伴、做不完的遊戲,這一切遠比某件物品有吸引力的多。
二、 初上幼兒園的寶寶如何著裝?穿什麼樣的衣服?
寶寶由於年齡小,有的還不會特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即使衣服不舒服也不知道說,因此為寶寶選擇服裝不能只注重漂亮、時尚,更應該考慮舒適度及是否容易穿脫。
1、衣服材質:一般選擇柔軟、透氣性較好面料;貼身的衣褲最好是純棉的。
2、衣服款式:上衣選擇套頭式的,比較容易穿脫;褲子儘量不要選擇牛仔褲、背帶褲,牛仔褲質地又厚又硬,穿著不舒服;背帶褲上廁所穿脫比較麻煩;褲腰不要太緊,鬆緊式有彈性的比較好,男孩褲子前面開口不要有拉鏈。
衣服上面最好不要有釘扣、珠珠、亮片等裝飾物,寶寶會對這些細小的東西發生興趣,以免脫落或被寶寶扣下來,塞到鼻孔或者耳朵裡面造成危險。
3、鞋子:寶寶在幼兒園一天來活動量很大,選擇一雙舒適便於穿脫的鞋子很重要。
繫鞋帶的鞋子不可取,穿脫起來麻煩;皮鞋也不要穿,太硬,穿著不舒服,選那些透氣性好、質地柔軟穿脫方便、粘扣式的鞋子最適合剛入園的寶寶。
4、女孩子的頭髮:要便於打理,不要過長,每天梳頭、扎辮子會給老師帶來附加的工作量。
三、填寫寶寶家庭及個人資料的重要性
幼兒園在寶寶報名或者入園前,一般都會發給家長一張《新生入園登記表》,一方面了解寶寶及家庭各方面情況及信息,另一方面會作為檔案資料留存。
對於這張表格要認真對待、用心填寫,不能應付了事,因為這是幼兒園和教師了解寶寶的第一手資料。
《報名表》沒有統一格式,如果你認為內容過於簡單需要補充,可以在表的背面添加,或另用紙張填寫粘在表格上面作為附件,這樣就不用擔心你的「附加信息」與表格分開或者遺失。
為了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寶寶,以下項目儘量本著表述清晰、簡潔明了的原則填寫。
1、孩子的乳名:一般寶寶除了學名以外,都有一個乳名,俗稱「小名」,平時家人一般都會叫寶寶乳名,把這個名字讓老師知道很重要,如果初到幼兒園,老師能叫出寶寶的乳名,會讓孩子感到很親切減少陌生感。
2、主要撫養人:註明寶寶出生之後主要的撫養人是隔代老人、全職媽媽還是保姆,因為不同人帶大的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點,以便老師對孩子的綜合情況做判斷。
3、性格特點及愛好:寶寶性格是活潑還是內向、是急躁還是慢吞吞、是任性還是有商有量、寶寶喜好什麼、不喜歡什麼……簡單做一下說明。
方便老師在教育方法上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最有效。
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4、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作息是否規律,是否有午睡習慣、有什麼不良習慣需要老師關注和幫助;自己是否會脫穿衣服,入廁等。
讓老師對孩子的情況比較全面的了解。
5、飲食習慣:寶寶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是否有過敏的食物、吃飯是自己吃還是要大人餵、是否會用杯子喝水、對白開水是否抗拒,渴了是否會主動要求喝水或者自己倒水。
6、身體狀況:《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兒童入托幼機構前應當經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健康檢查,合格後方可進入托幼機構。
因此在入園前家長要帶寶寶進行體檢。
如實填寫寶寶的健康狀況,身體情況是良好還是較弱、有無藥物過敏史、有無遺傳病或傳染病;如患有高熱驚厥、先天性疾病、心臟病、哮喘病、血液病及傳染性疾病,一定要說明,以便老師在一日生活中對孩子有些格外的觀察和關注,發現情況及時處理解決,以免耽誤病情。
我們就曾遇到一個寶寶患有高熱驚厥症,事前沒有告訴老師。
有一天在戶外做遊戲的時候,孩子突然倒地,渾身抽搐、口吐白沫。
好在帶班的是位有經驗的老教師,知道這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能讓孩子咬到舌頭,但是戶外沒有壓舌板、也沒有調羹之類的替代物,情急之下把自己的手指頭塞到了寶寶嘴裡,趕緊跑到醫務室,才化險為夷。
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出現這種突髮狀況,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7、安撫方式:寶寶在家的時候,哭鬧時家人一般用什麼方式安撫最有效,這對入園後老師跟孩子的溝通及安撫很重要。
8、特殊事項的交代:如果有需要老師特殊關照的事項,跟老師做簡單書面交代。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跟老師當面溝通。
溫情小貼士:
每個家長的眼中和心裡只有自己的孩子,而對於老師來說,一個班每個孩子都不能忽視,都要關注到。
因此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你提的要求一定是合理的、老師可以做得到的。
否則,即使教師口頭承諾也無法在實際當中實施。
四、一定要參加開學前的家長會
在開學前幼兒園一般會召開一次新生家長會,這次家長會意義非同一般,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按時參加。
家長會是教師與全班家長的見面會,除了會告知家長需要做的各項準備及需要配合的事項外,也是家長對孩子所在班級及教師的一次綜合了解機會。
按時參加新生家長會是對孩子的一種關心,也會是對老師及園方工作的支持,這可是家園共育的第一步,因此無論再忙,請抽時間一定參加。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事後也要再跟老師進行溝通和了解。
期望以上的分享內容能帶給大家一些借鑑和啟發,衷心祝願孩子們都能順利適應幼兒園嶄新的生活。
關於寶貝入園前要做怎樣詳細的準備,具體場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願您的寶貝輕鬆入園,在幼兒園度過快樂的時光。
文章來源公眾號:藍楹樹閱讀 ID:lanyingshuyuedu2015 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
「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根,育人養心「。
作者:頭條號 / 藍楹樹閱讀
連結:http://toutiao.com/i6320364467213304321/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家長需要準備的東西在這裡!
每年9月,都有很多新小朋友進入幼兒園,而每年此時都會有一些孩子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或是不願意接觸新的環境、新的人,而產生心理壓力、陌生感,甚至是恐懼感,難免會引發「九月哭潮」,大人小孩都不好受。為...
順利入園:幼兒園開學前兩周究竟要做哪些準備?
還有不到兩個星期,絕大部分的學校就正式開學了,包括幼兒園。而幼兒園是孩子進入正規教育的第一站,是孩子第一次從家養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環境,因此這一步往往交雜著分離焦慮與安全感缺失、習慣和規則的重新建...
轉給瀘州家長……9月新生入園家長注意事項及物品清單!
家長朋友注意啦!如果您的孩子是在9月上幼兒園,為了讓孩子更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從現在開始就要準備了。一、能力準備重點訓練「吃、睡、拉」。(1)睡眠訓練:幼兒園的午睡時間在12:00—14:3...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該怎麼辦
很多的孩子對於上幼兒園會非常的抗拒,大哭大鬧,想盡各種方法不去幼兒園,這讓很多家長非常苦惱,那麼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要明白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的原因,然後在孩子入園之前要做好充足...
幼兒園小班入園前準備好這些,讓孩子迅速喜歡上幼兒園!
轉眼就快要到9月了,沒錯!開學的日子~對於剛入園的孩子,有調查列出了媽媽們最擔心的事情:孩子從來沒離開過媽媽,一直哭鬧怎麼辦?孩子在幼兒園能吃飽吃好嗎?
幼兒園即將開學,你家寶寶準備好「快樂入園」了嗎?
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愉快的暑假生活即將過去,幼兒園就要開學啦!為了迎接孩子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轉折時刻,幾乎所有爸爸媽媽都為他/她拍下了無數的照片、準備好神氣的小書包、添置了漂亮的新衣服……但是親...
寶寶9月就要上幼兒園,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2017-08-04 婆媳關係與婚姻來源|微親子ID:weqinzi0每年9月,都有一批剛長大的寶寶第一次脫離父母身邊走進幼兒園。這個時候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歡喜,終於擺脫這個磨人的小妖精了,父...
一圖看懂 寶寶上幼兒園要準備什麼?對照這張清單來做,不會錯!
轉眼間到了9月份,相信很多寶寶要步入幼兒園了,可能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寶寶上幼兒園要準備什麼?今天小編就在此為大家介紹:寶寶上幼兒園要準備哪些東西,供廣大父母參考哦!
快開學了,初次上幼兒園的寶寶需要的心理和技能準備,一起行動起來吧
再過一個多月就到了寶寶們開學的時候了。對於初次上幼兒園的寶寶們的媽媽心裡總會忐忑不安。畢竟幼兒園是寶寶第一次進入陌生的集體生活,對三歲的孩子而言是巨大挑戰。之前我們談了關於寶寶們上幼兒園的物品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