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深愛的《小豬佩奇》到底具有什麼魅力?家長反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宗焱

粉紅色的小豬佩奇,從不發火、不緊不慢的豬媽媽,有點愛逞能,常出囧事,但是能擔當的爸爸,視恐龍為生命弟弟喬治,另外還有各具特色動物家庭,一起用他們一個個看似平常,但卻溫馨,多少還讓人仍俊不禁的生活故事,共同構建了《小豬佩奇》的豐富世界。

這部2004年英國首播動畫片,2015年登陸中國後,不僅吸引著幼兒的眼球,也讓我一口氣看了80集。

小豬佩奇最愛的娛樂是 「跳泥坑」,爸爸是跳泥坑的冠軍,佩奇不僅自己跳,還帶著大家一起跳,跳得歡聲笑語,跳得花兒盛開。

跳泥坑,用藝術化隱喻的方式,讓豬的行為特徵與兒童的天性對接,可謂獨具匠心。

在中國,小朋友跳泥坑,常會被冠之為:是不聽話、不愛乾淨、惹麻煩的行為。

但,動畫片卻大膽採用了有點另類的解讀:「跳泥坑」,不僅是一種有趣的遊戲,也是效仿和認同爸爸,它是歡樂的表達,友誼的建立,是和世界互動的行為。

由此延展出的關於友誼、探索、快樂分享、生命力、世界的深層意義,一氣呵成。

「跳泥坑」這個髒髒的、不像是遊戲的遊戲,不僅顛覆了所謂「高大尚」的、正式的娛樂,也是一次對兒童行為重新解讀,我們稱它為「賦意」。

在《小豬佩奇》156集裡,對行為重新賦意的內容可圈可點,如「豬媽媽在工作」這一集,「媽媽不工作」觀念,在全職豬媽媽的引導下,被辛苦付出和價值取代。

又如,《話匣子》這一集,佩奇因被朋友蘇西抱怨話多,接著被媽媽無心貼上「話匣子」的標籤,自己努力嘗試控制無果,生氣和沮喪中,下班回家的爸爸卻用「說話沒什麼不好,其實你非常擅長說話」,給「話匣子」積極賦意,佩奇的疑慮和壓力,頓時煙消雲散,她又重回活潑開朗狀態,這樣的被賦意的體驗,傳遞著爸爸的愛、在愛的融化下,她接納了自己的性格,化解了被嘲笑、自我否定的風險。

對兒童行為的理解,如果遠離客觀情景,所有評價、解釋、建議,往往是不奏效的,也是粗暴的。

如某人大叫的行為,在安靜的圖書館、或者從一個大人的嘴裡發出,可能不當。

但同樣是大聲吼叫,如果是遇災難降臨、足球比賽、或坐過山車,就是一種有效積極的行為。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會忽視情景,忽視孩子的實際,憑藉自己的主觀來臆斷孩子。

父母會被腦子裡種種規則左右,如:小孩子應該分享、學習應該專注、不能粗心大意、遇到小朋友間的小衝突,需要爸媽立馬出手等。

殊不知,當用這樣的規則檢查孩子的表現時,孩子正常的行為,瞬間變成大問題。

豬爸爸和豬媽媽有效教育,好像信手拈來,實則不易。

在實際育兒中,人們不僅習慣用固化的經驗育兒,還會不恰當地把自身未解決的問題轉嫁到孩子身上。

把自己對人生的焦慮不安、失敗沮喪傳遞給兒童,才有了網上流傳的「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很冷」,才有了「有種可惡的鳥,自己飛不動,在窩裡下個蛋,讓孵出的小鳥使勁飛」的尷尬。

在《小豬佩奇》里,豬爸爸、豬媽媽能夠從具體情景,佩奇的發展特徵,循循善誘。

當孩子遭遇困難時,對行為重新賦意,讓佩奇了解自己、認識他人,互動世界。

可以這樣形容佩奇的生命主旋律:快樂、友善、靈活、勇敢、好奇、有創造性,充滿了生命活力。

因此給兒童行為積極賦意,也是在給他們生命賦能。

再深一些分析,豬爸、豬媽之所以能對佩奇的行為有積極的、靈活的賦意,源於父母本身的安全、穩定,他們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對人際邊界有清晰把握,既不把自己的人生綁在孩子身上,又努力發展自我,成為孩子的榜樣,積極參與孩子成長。

既不自我中心、嚴厲、任性、規則僵化,又不全然依從孩子,溺愛而迷失自己。

用收視率、銷售盈利、獲獎,遠不足以評價《小豬佩奇》的成功,《小豬佩奇》帶給家長、老師的還有:關於真愛、家、生命的啟示,更觸及心靈。

林博士:聚焦3-8歲孩子,以自然為載體,以全腦教養為核心,為孩子提供科學、系統的分齡教育產品。

內容涵蓋主題認知、擴展認知、互動實驗、戶外體驗、心理成長,全方面促進孩子智能、情感和心理的完善與發展。

歡迎加入格林博士官方群 524737328(入群有驚喜)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陪孩子聽了五百首兒歌后,我發現了一個秘密

有了大聖之後,我就開啟了全職在家寫(帶)作(娃)之路,每次有人好奇地問:斑馬你是不是就是每天在家寫東西啊?我都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他們,不不不,我的正職是陪孩子聽兒歌。比如一首【拔蘿蔔】,我每天也就...

100本世界經典繪本+《小豬佩奇》免費領!

從小到大基本上沒看過動畫片的娟姑娘,最近聽說一部動畫片特別火。火到什麼程度呢?看微信,好多微信公眾號都在推薦;看微博,好多孩子都喜歡看,尤其是黃磊老師家的小女兒。先不說大家都喜愛的黃多多有多麼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