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管的行為:縱容寶寶打鬧會養成惡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什麼是兒童攻擊性行為,我們的寶寶有這樣的行為嗎?家長們也許覺得這個詞彙離自己的寶寶很遠,其實這是相當普遍的學前期兒童行為。
學前期兒童攻擊性行為有哪些表現呢?
學前期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相當普遍的,攻擊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潛在的言語攻擊、互相推搡、甚至手打、腳踢等形式。
在攻擊性行為出現的早期,兒童的某些攻擊行為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如搶走玩具,這種行為從某種角度來說不是「那麼惡意的」,幾乎所有這個年齡階段(3-6歲)的孩子都經歷過。
而且,在一般情況下,隨著兒童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兒童會逐漸發展出共情能力(所謂的換位思考),而且情緒的調節能力有所增強(對付諸如玩具被搶走後的消極情緒),因此攻擊行為會相應減少。
但有些孩子會一直具有比較強的攻擊性。
什麼因素與孩子的攻擊性有關呢?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
如競爭性的遊戲、體育競技、開玩笑等方式,都是經過社會化後的表達攻擊性的方式。
相對於成人而言,兒童不那麼會掩飾或修飾自己的攻擊性。
有些行為學家認為:當孩子的攻擊性不斷得到強化——如他們通過攻擊性行為能夠達到獨占最喜歡的玩具的目的時,那麼在未來他們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可能性更高。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觀察模仿,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觀看暴力性的電視節目的確會導致攻擊性行為的增多。
一項縱貫研究顯示:偏好暴力電視節目的8歲兒童和他們到30歲時犯罪行為的嚴重程度有關。
家長應該如何減少學前期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呢?
首先不要忽略攻擊行為:當發現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頻繁出現時應及時制止,並採用溫和、堅定的方式明確告知——攻擊是不可接受的解決衝突的方法。
同時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學會用更為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感。
如:我知道你因為小米不給你玩具而非常生氣,你可以告訴他你也想玩那個玩具,而不是打他。
幫助他們學會對他人的行為做出更為合理的解釋。
一些攻擊性較強的孩子傾向於把別人的行為看得比實際情況更具有敵意,家長和老師應該幫助他們意識到同伴的行為可能會有攻擊性以外的解釋。
如:「小米也許只是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和你打招呼,他並不想攻擊你。
」最後,教會他們換位和推理,幫助他們發展共情的能力:「如果你推了小米,他會非常生氣並且不想和你做小朋友了,如果你是小米,你會喜歡這樣麼?」
李梅,北京建築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觀察與分析
一、幼兒攻擊性行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指的是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時,幼兒出現身體上的進攻,言語上的攻擊等侵犯性行為,是在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打、踢、咬、大聲叫嚷...
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攻擊行為是一種內在生理的驅動,有先天遺傳和內分泌的原因。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這種行為在二、三歲會頻繁出現在兒童身上,到五、六歲形成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現在青春期。同時,男孩的攻擊...
孩子喜歡打人或咬人是有暴力傾向麼,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呢?
問題:從寶寶1歲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似乎開始有了「暴力傾向」。一言不合就動手,到了將近2歲左右甚至喜歡抓人,捏人,還有的喜歡動口咬人!!!好怕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 把別的小朋友弄傷,好...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家有2歲「暴力」寶寶 家長應該這麼做
2歲寶寶的行動能力更強,自我意識發展也提升了,當寶寶與同伴在一起玩耍時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機率也增加了。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寶寶在初期出現攻擊行為時,爸爸媽媽沒有及時糾正寶寶的行為,那麼當寶寶成長...
寶寶會打人,有攻擊性行為?要怎麼處理和解決?
或許大部分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孩子打人的問題,攻擊性行為和親社會行為是什麼?小孩子要是有攻擊性行為的話,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