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為什麼會威脅您,您妥協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威脅父母,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現象經常出現。

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小聰明去不斷地測試父母的底線,找到父母的底線,抓住它「威脅」家長,以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是可以原諒的。

但是,李鋒教育老師特別指出,如果在孩子的威脅面前,作為家長的你,選擇妥協,這就不可原諒了!你要明白,這不是愛!這是害,是無能!更是不負責、不合格父母的表現!

任性可以說是獨生子女的通病。

孩子任性、不聽話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所以大人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父母會性急,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父母感到無奈,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父母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這種行為。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可以說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他們想要什麼,一般父母都會就儘量滿足,一旦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也難免會像上述這位小學生這樣,用一些威脅的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相信不少家長也經歷過被孩子威脅的時刻,孩子以不吃飯或不寫作業相威脅,或者像上文那位小學生,離家出走超過10次……

面對威脅

先順著孩子的思路走

面對孩子的威脅,家長和老師又應該怎麼辦才好?對於上述的4歲小男孩,也許描述一下離家出走的後果就可以震住他,讓他不敢再以此相威脅。

但是對於年紀大一點,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如果他們動了離家出走的念頭,可能就不只是寫紙條威脅老師這麼簡單,性子烈的也許就直接出走了。

對此,李鋒教育老師表示,孩子會威脅家長或老師,其實他們並不明白「離家出走」這類行為的後果,也不覺得自己做了這件事情之後自己有什麼責任,他們會覺得,我都先告訴你了,如果你不滿足我要求的話我會做的事情,那麼你還不滿足我,那我接下來的行為也是被你逼的,是你家長或者老師的責任。

其實,我覺得當小孩威脅大人說要離家出走,甚至要自殺是一樣的,我認為不要去在哭笑不得之餘,做一個正面的阻止,而是順著他的思路走,直接告訴他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要做的是把後果描述得更恐怖,也更真實些,讓他明白他的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沒有人會為他負責,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責任,必須自己承擔。

如果他覺得後果他不能承受,這件事不能做,那自然會知難而退。

提升孩子情商 從做朋友開始

情緒管理能力,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情商」。

現在見諸於報端的各種孩子的極端行為,莫不與情商有關,有的抗挫力不行,輕易選擇了自殺;有的如小婷一般,要求得不到滿足就任性做出威脅父母的舉動……除了學校的教育,孩子的情商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家庭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最重要。

作為孩子的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應該是孩子的朋友。

現在的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還是有缺失的,孩子對於很多問題感到迷茫,卻往往在學校和家裡都得不到解答,而網絡上的信息爆炸,孩子接收的時候又不一定能夠加以選擇,所以也會容易出現一些效仿極端行為的現象。

我小孩在剛上小學的時候,常玩打打殺殺的遊戲,遊戲里的主角都有好幾條命。

在談論死亡的問題時,他沒有概念。

那時我就開始跟他談論死亡,談論生命的意義。

很多小學生都不是很理解什麼是死亡,還有很多小孩接受不了挫折,動不動就想死了算了,所以才有小學生因為寫不完作業而自殺的現象。

我們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一直是快樂的,幸福的。

但這是不現實的。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自己的人生,甜酸苦辣在生活中都會嘗盡,我們家長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給孩子一個我們認為是快樂的成長過程,而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能疏導自己、治癒自己、遊刃有餘面對生活的人。

別著急把孩子從哭鬧、憤怒、憂傷的情緒中拖拽出來,多給孩子一點點接納和耐心,你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想像的堅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你怎樣處理寶寶的任性行為

寶寶任性、不聽話是常有的事,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寶寶甚至會在大街上哭鬧不止,讓家長十分難堪。面對寶寶的任性行為,家長們該如何處理呢?

孩子六歲前,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孩子3歲前,哭鬧反映出他身體上的痛苦,可是到了3歲之後,哭鬧常常伴隨著孩子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比如,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買,就哭。很多家長一見到孩子哭,就心軟了,之前的規矩原則都只能拋到腦後,乖...

如何巧妙拒絕孩子的眾多要求?

父母不願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可是許多家長發現,經過種種努力後,自己總是事倍功...

任性寶寶不聽話怎麼辦?

很多家長老埋怨,孩子過早的進入了叛逆期,在家特別的淘氣和任性。簡直像個野孩子,有的時候想好好管教下孩子,又擔心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認為任性等於快樂,然而孩子任性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