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錯誤行為源自於他的心出現了狀況!怎麼教育?先養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先做什麼呢?先養正。

孩子從小如果沒有養正,陷入貪嗔痴,直接影響他的未來命運。

比如貪心過重的孩子,他對自己所愛好的東西過度貪執,沒有滿足,表現為吝嗇、貪婪、好占便宜、見利忘義,愈演愈烈。

這種慣性一旦形成,未來什麼命運呢?貧窮少財,有錢也不快樂,即使有錢也是一個窮人,怎麼造成的?積小成大,積欲成惡,都不是突然出現的。

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從小貪心弱一點,有的孩子強一點,如果調整及時,就能改過來。

再比如嗔恨心過重的孩子,表現為惱怒、埋怨、嗔恨,情緒大,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出口、出手傷害他人。

這樣的孩子後來命運會怎樣?人際不和諧,最終不能和人往來,很孤苦,甚至不能走進社會。

他隨便遇到一個事都會生嗔恨,那個嗔恨是心在發作。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去滿足他,因為一旦滿足,下次遇到類似事情他的嗔恨心還會更加強烈。

他是不能自制的,他通過這種發脾氣、鬧情緒而獲得了一種滿足,到最後他完全什麼都不顧,甚至在地上打滾兒不起來,把衣服剪碎。

怎麼辦?趁著小,不理他,慢慢就好了。

因為這時候打滾兒不是他本人在打滾兒,是他的習性。

您不應他,他自己就蔫了。

就像那個枝杈隨風搖擺,您不給它水,慢慢那個枝杈就不長了。

他發現這個行為不能引起大人的關注,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一次、兩次、三次,自己就會覺得很無聊。

把一個孩子放到公園裡,一個人都沒有,他會發脾氣打滾兒嗎?不會。

他在什麼時候打滾兒?對著大人,人越多越打滾兒,而且誰在意他他就跟誰打滾兒,他很清楚咋回事,他要通過這個方法來完成他的某種目的。

這種習慣形成以後,您可能不在意,覺得都是小事,可是從教育的眼光來看,問題很大。

再比如,孩子對上幼兒園心裡有恐懼,他就找藉口不上學,然後就開始哭。

後來他發現上幼兒園很快樂,所以就不哭了,「媽媽我要去。

」哪裡發生變化了?心,他的恐懼消失了。

所以說這個時候不是解決孩子哭的問題,是解決孩子恐懼的問題。

有什麼方法讓孩子不恐懼?上園前半年就要做鋪墊了,很好地渲染上園多快樂,「兒子我告訴你,再有三個月,咱們就會像小哥哥一樣在裡頭跑了,你知道嗎,只需要等三個月,別著急啊。

」讓他先看到那裡的快樂,否則,陌生的世界會給他恐懼,他不敢。

讓他感受一下,然後嚮往、想像,給心種上快樂,形成一種什麼記憶?上幼兒園很快樂。

「兒子,終於盼到這一天,明天早上咱們可以高高興興上園嘍!」孩子起得很早就去了。

記得小的時候鎮上開運動會,每次媽媽都會給我們一塊錢零錢,然後給我們炒花生、瓜子帶著。

啊,這太美好了,所以我們每一年就盼著這個運動會。

頭一天晚上就睡不著覺啊,等著天快點亮,運動會有什麼項目不重要,關鍵有花生、瓜子。

這就是孩子的心性思維。

怎麼教育孩子,您要明白咋回事。

對於他的無理哭鬧,有時候不處理比處理還好,是大人太擔心了。

別人問,您兒子在幹啥呢?我兒子在地上成長,邊打滾兒邊成長,沒事,兩次就成長好了。

孩子會自動調整,他發現這種模式不對,沒意思,下次他就不做了,慢慢他的嗔恨就散了。

關鍵是我們大人在不斷推動這個事情,助長孩子的嗔恨心。

哪些哭鬧要管,哪些哭鬧不能管,要分清,不正當要求是不能滿足的。

又比如,愚痴的孩子表現為不辨善惡美醜,不懂人倫常理,不懂愛自己也不會愛他人,極度自我,沉迷娛樂無度,習性很重,這種孩子後來命運很薄,可惡又可憐。

他為什麼這樣子呢?其實跟孩子無關,是父母沒有正確引導,父母在善惡、倫常上沒有及時地去教他,孩子被耽誤了,父母的無知導致了孩子的混亂。

現在很多家庭,孩子的問題都是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

什麼長幼有序,什麼孝親尊師,沒概念!小孩子在於大人教,教什麼是什麼,什麼叫沒有教養?就是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教育和養育。

甚至當他開始著迷於娛樂的時候,父母還在助長,「孩子,走,玩手機去。

」孩子一玩六七個小時了,父母完全沒有意識問題在哪裡。

等到孩子被社會擱置在大門之外,父母才開始著急,但為時已晚。

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了種種錯誤的行為,我們要如何救失呢?怎樣幫孩子改掉那些壞毛病?

孩子的行為來自哪裡呢?他的心。

因為心有各種狀況,所以產生各種行為。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想調整他的行為,一定要調整他的心。

看到心的軌跡,慢慢從心上給他調回來,幫他建立新的記憶程序。

有一部書叫《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書里說,「太少紀律會讓孩子無人約束,自我膨脹將使人生雜亂無章,甚至罹患心理疾病。

」什麼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就是人的本善被壓制了,而習性做了主人,泛濫,人不能自制,導致他不能夠和這個世界正確往來,又自卑、又煩惱,走不出來。

以前國外有一所學校倡導自由教育,孩子可以不上課、不吃飯,可以不穿鞋,結果六年下來,有一半的孩子不能就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患了心理疾病。

這是不懂人的心性原理造成的。

心越清凈,本善越綻放的時候,人越堅強,越健康;心越雜亂,習性越重的時候,人越容易患病,根源就是太自我了。

他會蠻不講理,可能到了十二三歲,老師收他一個手機,他就跳樓。

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他的心理模式。

他威脅家裡人已經慣了,之前他曾經多次以類似行為來達到目的。

小孩子思維還沒有那麼理性,他沒想到跳樓的痛苦,他只知道要用跳樓來威嚇你。

所以,心的力量有那麼大,小孩子屬於童蒙階段,很多行為是大人無法想像的。

大人千萬不要輕易使用成人思維來思考小孩子,為個手機就跳樓?怎麼能不愛惜生命呢?這是我們的想像。

當他那種錯誤的代碼反覆出現時,他就會出現過激行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記住,您不僅是教課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父母和老師是什麼?是導師,是引路人。

孩子處在迷茫時期,他分不清怎麼做是對的,完全在於您怎麼教。

您的身教、您的鼓勵、您的肯定、您的引領,使他慢慢知道自己正確行為在哪裡,同時您的及時制止會讓他知道,什麼是錯的,他下次就不做了。

所以,制止他的某些行為時,既是對他的及時幫助,更是對他的深深理解。

成為孩子道德的引路人,孩子會很愛您。

父親當年在小學教書,比較嚴厲,他的學生們後來工作以後,班級調皮的孩子經常到我們家來看父親,說起往事,他們說:「老師,幸虧您在小學時狠狠地管了我,要不然我今天都不知道會什麼樣。

」大家很納悶,老師那麼管他,他沒有被管傷?大家看,老師管的是本善還是習性?習性。

因為管的是習性,不會傷到孩子。

孩子在地下打滾兒,他不是本善是習性。

一個對孩子負責任的老師,孩子當時可能會有些反對,後來都是感謝,他的心裡都知道。

其實孩子最怕什麼?怕老師不管,怕家長不管。

等後來長大明白對錯以後,他會恨家長不管他。

這裡所談的紀律,不是要給孩子痛苦的記憶,而是讓孩子知道在集體中共同生存的法則,讓孩子在守紀律中找到快樂。

如果什麼紀律都不懂,一時似乎很快樂,但他的內心會很孤單,像一塊草地,草在瘋長。

摘自《教子有方:家長必讀的十六堂國學課》(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沒有無緣無故出問題的孩子,只有不明不白的家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愛發脾氣怎麼辦

兒子3歲半了,可是我發現他最近很容易發脾氣,一點點小事情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哭鬧起來就停不住,他每次一鬧搞得一家人都不開心!為此,我們作為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也是好著急,也好心疼!我在網上搜索了...

孩子不尊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5招教你怎麼破

地鐵上一個2歲多的小男孩先是對著爺爺又踢又打,打了一會兒小孫子扭過身又對著奶奶臉上一頓亂抓亂打,期間爺爺似乎也很生氣的扳起面孔攔著他,但是手揚了揚終究是沒打下去那巴掌。一個8歲男孩在商店裡對外婆...

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 ! 不慌張巧應對!

如果你的孩子在2歲左右,忽然有一陣你發現孩子做事情不再隨隨便便,而是開始講求秩序,例如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碰,媽媽用的東西爸爸不能用,爸爸的座位別人不能坐等等,恭喜你,你的寶貝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