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寶寶要的球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子問我小橄欖球在哪,我說在桌子上了,小人兒走過來拿的同時,我正把球拿起來想遞給他。

結果兒子卻不領情,一下子憤怒了,把球扔在地上,哭著說「我拿嗎我拿嗎」。

我假裝好脾氣,把球撿起來放好,說「那大寶重新拿一次吧」,但是已經晚了,孩子不肯重新拿,只是不斷的在「剛才是我這個媽拿的球,而不是他那的球」這個問題上打轉。

可惜,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是破壞了兒子的一種秩序感,他覺的這個球就是該他拿,這就是他的秩序。

而我沒有耐心了,反覆在強調「媽媽拿怎麼了?媽媽給你球還不對了嗎,你這樣就是耍賴」

其實,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不難發現,很多寶寶在某一時期,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點點偏執,有時讓人哭笑不得。

我想要的東西,我希望是百分之百完美,而且完全符合我預期,否則我無法接受。

現在的寶寶,處於成長過程的秩序敏感期。

我們舉例一些秩序敏感期的表現。

門鈴聲響起,孩子非要自己去開門,如果其他家人先行一步打開了門,那麼 孩子非要客人出去、關上門,然後重新再按一次鈴、重新開一次門。

睡覺,爸爸睡左邊,媽媽睡右邊,忽然哪天爸爸媽媽換了個位置,孩子非要對調回來。

媽媽回到家,換上家裡穿的睡衣和拖鞋,如果哪天忘記了,或者沒來得及換,孩子非拉著媽媽完成這一個步驟,才能做其他事情。

剝桔子時,孩子要自己剝開桔子皮,如果大人幫忙把皮兒剝開,孩子就會憤怒地扔掉這個桔子,要求重拿一個桔子,自己再剝一次。

上樓梯時,不能大人先上,孩子必須走在前面,如果大人先上了,必須退回去,重來一遍。

看動畫片的光碟,一集的內容必須從頭到尾連貫看完,如果中間被打斷了,那麼要求重來,再從頭開始看。

外出時,孩子必須要自己按電梯,如果別人提前按了,孩子就不干,非得重來一遍。

媽媽穿了爸爸的外套,孩子要求媽媽脫下來,因為這件外套不是媽媽的,應該穿在爸爸身上,誰的衣服就該誰穿。

鞋櫃里鞋子的擺放,必須嚴格遵守秩序,比如寶寶的在第一層、媽媽的在第二層、爸爸的在第三層,假如不小心放錯了,秩序被打亂,那麼,孩子會重新按照秩序放整齊。

從哪兒拿的東西,必須放回哪裡去。

孩子能夠非常敏銳地發現什麼東西放錯了位置,並且儘快物歸原位。

家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有所屬人,即「**是誰的」,其他人不能亂動,彼此也不能隨意交換,孩子自己的東西別人也不能動。

餐桌上,家人的座位順序必須固定不變,誰坐在哪裡就應該坐在哪裡。

吃飯時,孩子要自己夾菜吃,如果大人幫忙夾到碗裡,孩子非要倒回去,自己再重新夾一遍。

摺紙時,兩條邊必須對齊,如果做不到,就把這張紙扔了,再來一張,反覆。

垃圾必須扔進垃圾桶里,如果一路沒有看見垃圾桶,孩子就會把垃圾緊緊地拽在手裡。

過馬路,遇見紅燈不能走,如果大人往前走了,孩子非要拉著你退回來,一直等到綠燈才能走。

睡覺前,先要送玩具小卡車去4S店休息,然後鋪好枕頭和被子,最後脫下外衣外褲和襪子,一個環節也不能漏,而且先後的順序也不能打亂,否則就得重新再來一次。

這個時期的寶寶,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序和秩序存在的。

這種程序和秩序進入寶寶內心,成為寶寶最初的內在邏輯。

這就是兒童的思維,我們又稱「直線性思維」。

後來,這種邏輯在形式上進行改變,不變的邏輯核心被抽離出來,在此基礎上,事物的形式可以變化,甚至千變萬化。

人生初期出現的秩序敏感期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熱愛秩序是幼兒的一個特點。

對於幼兒來講,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氣一般,當它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了一種自然的快樂,這種快樂意味著一個人對他自己環境裡的所有細節方面都能支配。

秩序敏感期寶寶的「任性」真心傷不起啊...我們又要如何應對這一時期呢?

正確理解這個階段。

小孩子有秩序敏感期,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因為孩子出現了一些要求就會認為孩子是無理要求,一定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化解。

不要強行制止孩子。

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既然是正常的狀況,那麼,家長也要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強行制止孩子,孩子的要求是內心的感受和需求,只要不過分,家長不要制止。

更不要打罵孩子。

有的家長非常不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所以,孩子出現一些無理要求的時候,家長就會打罵孩子,認為孩子故意的,其實,這樣的結果會讓孩子的敏感期不容易順利度過。

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小孩子的要求,家長應該儘量滿足,因為小孩子在這個時期正是鍛鍊自己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做事情,總比以後幫孩子做事情要重要,現在滿足他,以後會省心很多。

接納孩子的偏執。

如果孩子進入到秩序敏感期,可能會出現偏執的過程,這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比如哭鬧等,家長不要著急,幫助孩子理清他們的想法,讓孩子度過敏感時期。

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小孩子在敏感期裡面,也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時候孩子的秩序感特彆強,那麼,家長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化對一些習慣的堅持。

提高孩子處事的靈活性。

小孩子做事情可能容易出現固執的情況,那麼,如果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往往不會變通,做事情就非此即彼,那麼可以慢慢教會孩子變通做事情,提高靈活性。

人的智力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幼兒在其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的。

秩序敏感期同樣如此,如果把握得當,也會為開啟幼兒的智慧打下基礎。

在人的思維發展起始階段,智慧中普遍存在著一種基本的結構成分秩序關係,這使得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幼兒主要表現為靠自己的肌肉動作和感覺來應付外界事物,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往,使動作慢慢協調起來。

秩序感會幫助孩子進行初步的思考和邏輯因果的推演。

如果在這一階段幼兒能夠獲得良好的秩序感,在之後的運算階段才會順利地形成對比、分類、序列等具體的思維形式。

否則,就會為其將來的智力發展埋下隱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 ! 不慌張巧應對!

如果你的孩子在2歲左右,忽然有一陣你發現孩子做事情不再隨隨便便,而是開始講求秩序,例如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碰,媽媽用的東西爸爸不能用,爸爸的座位別人不能坐等等,恭喜你,你的寶貝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