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小寶貝幫爸爸媽媽做事,如何訓練寶寶成為媽媽的小幫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地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一一父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

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

我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不要拒絕寶寶幫爸爸媽媽做事

2歲的寶寶是個小搗亂,同時他也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一家人剛吃完飯,他就樂顛顛地端起空碗往廚房裡送,有的時候還要求自己來單獨完成撤下餐桌上所有的東西。

他真的是一個閒不住的小人,媽媽在洗衣服時,他毛遂自薦地要求占有水盆的一邊,將兩隻小手伸到水裡胡亂地攪動著衣物,即使累得滿頭是汗,也不肯停下手來。

爸爸在修自行車時,他就像跟屁蟲似的一個環節也不放鬆,即使讓他扶一下自行車,他也覺得很高興,因為他參與其中了。

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修理工作是件技術活兒,遠比幫媽媽洗衣服複雜。

所以,他多數以觀察為主,偶爾動一下手就感到很知足了。

在對待寶寶愛參與這一方面,多數父母採取的是拒絕的態度,覺得他是在添亂,甚至是在幫倒忙。

這種做法會使寶寶的參與熱情遭受打擊,以致逐漸打消了參與的念頭。

現在許多孩子好吃懶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與當初參與受挫不無關係。

2歲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發展,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做很多事情,也很願意參加勞動。

在這個階段,如果爸爸媽媽太過愛護寶寶,生怕讓寶寶做事有個什麼閃失,或者嫌棄寶寶添亂,不如自己干更加簡便利落,就會經常委婉地拒絕寶寶的「好意」。

如,寶寶想要幫著洗筷子,媽媽總是說:「寶寶還小,等長大了再洗吧!」早上起床後,寶寶想要學著疊被子,媽媽生怕上班遲到,急忙搶過寶寶手中的被子說:「寶寶乖,讓媽媽來疊吧,媽媽疊得快,寶寶以後再玩,好嗎?」這樣一來,寶寶便會心生不滿,覺得爸爸媽媽一點都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能做好多事了,什麼事情都不肯讓自己做。

久而久之,這種不滿就會轉變成一種對抗情緒,凡事都喜歡與父母對著幹,認為只有這樣,才會表現出「我能夠做很多事情,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本領。

讓寶寶愉快地幫爸爸媽媽做事

2歲寶寶喜歡幫爸爸媽媽做事,儘管由於能力不足和有限,在做事的同時,可能會給父母添加更多的麻煩。

即使這樣,也要允許小寶貝為你做事。

這會讓他有一種「我長大了,能幫爸爸媽媽做事了」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和自豪感能給他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使寶寶更樂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從而使親子關係更密切。

少了對抗和不滿,與寶寶溝通起來自然就很便捷和順暢了。

允許和鼓勵寶寶參與日常生活中瑣碎的家務事,也是開發寶寶潛能的方法之一。

除了可以培養幼兒獨立自理的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愛心,使寶寶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同時,對於培養寶寶勤于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還可以使他獲得多方面的認知,培養寶寶的秩序感和邏輯思維。

如果父母總是拒絕寶寶做事,久而久之,寶寶會覺得事事由父母包辦是很自然的,這會使他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中,形成依賴的性格特徵,最終導致孩子喪失掉全部的獨立性。

訓練寶寶從何處入手?

由於2歲幼兒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並且能力有限,在幫爸爸媽媽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給家長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要嫌寶寶幫倒忙、添亂,不要怕浪費時間,這是寶寶的學習過程,寶寶就是在這種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中學會做事的。

也不要輕易指責寶寶做的不好,這會打消他的積極性,挫傷他幫成人做事的熱情。

急躁情緒和命令的口氣會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使寶寶的主動勞動變成被動,孩子就會覺得沒有成就感、沒意思,也就不願意做了。

所以,對待寶寶要有耐心和寬容之心,要允許小寶貝為爸爸媽媽做事,讓他愉快地參與勞動。

讓寶寶參與勞動,應先從安全係數高、風險小的身邊小事做起,如讓他掃地、擦桌子,或是洗洗自己的小手絹等。

當寶寶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他會非常有成就感,總是充滿期待地問:「媽媽,我是不是很能幹?」看,寶寶想長大的願望多麼強烈,讓他做做家務,他就覺得自己和家長更平等了,這也會使寶寶越來越自信起來。

對於一刻也閒不住的寶寶,他這種沒事找事做,是可喜的進步,父母要大力給予支持。

如果寶寶只管在外面玩耍,而不主動參與到家務中來,並非好現象。

寶寶參與家務勞動的鍛鍊,是鍛鍊他有照顧家的觀念的好時機。

讓寶寶知道,家是溫馨的港灣,這個港灣是需要全家人來維繫的,寶寶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是不能缺席,也是不應該缺席的。

寶寶和父母一起做家務,還可以寶寶參與群體活動的預演,使寶寶養成安於協作的習慣,能夠接受不同的分工,並且做好分內的事情。

即使是簡單的家務,也可體現出協作分工帶來的好處。

晚飯後,爸爸負責撤下餐具,擦桌子,媽媽負責洗碗洗鍋,寶寶負責掃地,全家人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就完成了各項家務,節約了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

為了使寶寶能長期堅持做家務,可以與寶寶進行競賽。

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寶寶的爭強好勝心就是動力,為了贏得第一,他就會安心認真地做好每一個環節,就不會草草收工,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想寶寶勤快,父母就不能懶惰。

要想寶寶認真做事,父母就不能做事不徹底,愛留尾巴。

寶寶眼裡的父母,就是自己行動的準則,他的學習生活,多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寶寶愛參與家務,就是在向父母學習家務,只是他不會說出「我要請媽媽當老師」的話來,可是他卻用實際行動來拜師。

寶寶能幫爸爸媽媽做事,在他小小的心裡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所以,在引導寶寶做事時,必須符合幼兒愛玩、喜歡遊戲的心理特點,將寶寶的這份快樂進行到底。

如寶寶喜歡玩水槍,不妨引導寶寶用水槍給花澆水,這樣,就把寶寶愛玩水的興趣和勞動巧妙地結合起來。

結果寶寶特別有興趣,不用父母提醒,就會定期給花澆水。

別忘記對寶寶的勞動表示感謝,一個甜甜的吻或一句「謝謝」,足以讓寶寶高興半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真有辣麼難嗎?

狐狸世界的法則是: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如果你不懂得生存,你就會被淘汰。所以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

這事千萬別護短!你的勤快教出又懶又壞的孩子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可是媽媽的好幫手,媽媽下班回到家,我把拖鞋拿,媽媽掃地做家務,我把垃圾倒。如何讓寶寶愛上勞動、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呢?寶寶愛勞動除了是媽媽的小幫手,對寶寶還有哪些好處呢?家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