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都是自願 分享 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遊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還沒同意,父母輕輕說一句「你要分享」,就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給了其他孩子玩。

每當這時,當年冬天發生的這一幕就會在我眼前浮現。

我常常在想,那個大聲指責別人不分享的男孩,是不是就是一直被大人如此簡單粗暴地「要求分享」的呢?所以他也理所當然地以為,只要說一句「要分享」,不管他人是否同意,我都可以隨意所欲地玩其他人的東西呢,因為你們大人就是這麼幹的?

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可以捍衛自己的物權;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隨意占有其他人的東西。

我們大人簡單的一句「要分享」,本意是想讓孩子學會分享。

但卻剝奪了孩子很多練習的機會。

當一個孩子想要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時,她必須要學會如何詢問,當被拒絕時她需要學會尊重,或者自己想辦法進行「談判」,這些是在尊重他人物權前提下表達自己慾望的方法,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而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帶過的。

而擁有玩具的孩子,她也需要練習。

她要練習學會自我評估,哪些東西我願意分享,哪些東西我不願意?哪些人我願意分享,哪些人我不願意分享?這些沒有統一標準的,這也不是我們一句「要分享」就可以教給孩子的。

孩子只有在自願的情況下經歷「分享」的過程才能自己去體會。

三歲左右寶寶開始有了社交意識,同伴對他的影響逐漸變大,兩歲以前基本上只需要跟主要養育人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就夠了,但三歲以後會有社交需要,會需要同伴交往。

這時候的孩子可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變得不那麼黏媽媽,跟小朋友在一起就能玩得很盡興。

有了交往的行為,才會產生分享的需要。

在真正的交往產生之前,寶寶們一起玩都是各玩各的,滿足的是媽媽的社交需要,而寶寶彼此之間是沒什麼交集的,偶爾可能有吧,但真的不重要,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獨自探索。

要想教會寶寶分享,還得讓他知道被分享的對象是什麼,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憑什麼要分享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行為比你的語言更有說服力。

想要讓寶寶學會分享,你首先需要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

邀請寶寶加入你的分享行為中,比如一起做好吃的點心送給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準備送給爸媽的朋友的禮物,諸如此類。

寶寶都是善於模仿的,大人的行為示範就像種樹養花,不斷不斷地重複去做,總有一天花會開的。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很計較個人得失的類型,那千萬不要責怪小朋友自私了,你的孩子,永遠都在觀察你,模仿你。

育兒先育己。

請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分享,就給他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不分享的原因很多,搞清楚原因對症下藥,實在不願意就算了吧,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沒有一點交情的小朋友啊,分享之前先培養感情是王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你需要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對於小D的教育,我是一直堅信愛與規則並行的。有很多事我有自己的堅持,比如當其他人幫助了她...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們自私

「你需要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對於小D的教育,我是一直堅信愛與規則並行的。有很多事我有自己的堅持,比如當其他人幫助了她...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們自私

「你需要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對於小D的教育,我是一直堅信愛與規則並行的。有很多事我有自己的堅持,比如當其他人幫助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