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缺乏內在力量的8種錯誤做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培養內心有力量的孩子,我們經常會有很多的錯誤的做法。

我們避免在日常生活當中給孩子的錯誤做法就能夠更好地去幫助孩子建立他內心的力量,那麼,讓孩子缺乏內在力量的幾種錯誤做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追求完美

打個比方,如果你們家孩子畫了一幅畫,非常滿懷期待的來給你看,你會怎麼說呢?可能很多媽媽會說我會表揚他,我會鼓勵他,說你畫的真棒等等。

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有很多時候在孩子即使他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做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他在向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尋求這種表揚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的媽媽都是非常的追求完美,比如說孩子哪天自己擦了一下桌子,那麼媽媽可能會說,哎呀,你擦的什麼啊,都沒擦乾淨,可能會是這樣的方式來評價他做的一件事情,要想一想,當你這樣跟孩子說了之後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所以如果說我們現在已為人父母的時候,一直都非常追求完美,而看不到孩子,對於這個孩子他當下的這種成就感那你在孩子心目當中你就是一個非常追求完美的父母

那麼你的孩子就會覺得我不管怎麼做我都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認可,我不管怎麼做,我都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說我們現在如果是追求完美的話,給孩子一種這樣感覺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永遠都在尋求別人的表揚,尋求別人的認可。

為什麼說我們現在很多人實際上工作那麼辛苦那麼努力,非常非常的辛苦。

很多時候,實際上是在尋求別人的認可,更多的時候是在證明,證明我可以,證明我是很棒的。

現在很多人為什麼生活和工作那麼辛苦。

就是因為小時候很少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可,有的人一生都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非常的辛苦。

所以首先第一個就是不要追求完美,而是更多給予孩子鼓勵。

二、善分對錯

很多時候當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的時候,那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是一定要讓孩子認錯,如果孩子不認錯或是不做一些爸爸媽媽認為對的一種懲罰,爸爸媽媽就非常非常非常的惱,所以照那種做法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孩子對錯不分,錯的跟對的都是一視同仁不是這個意思,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

我們讓孩子認錯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孩子能夠通過今天做一件錯的事情能夠在這個事情裡面能夠吸取的經驗和教訓能夠增長自己的智慧能夠從這個錯誤的事情裡面能夠找到規律,為了是讓下一次不犯錯。

對嗎?

而且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犯的錯誤越多,對他長大成人就越好,為什麼呢?因為人在很多時候是一定要在錯誤當中去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增加他的這個智力,智商會更加的好,這種方法能夠更加的多,所以錯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在這個錯誤當中去吸取到一些方式和方法。

那有些父母的這種關注點不在這裡,而在於我一定要讓孩子給我認個錯。

如果是我們是抱著這樣的一種態度就是非常強硬的讓孩子認錯,那麼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削弱孩子內在的力量,所以善分對錯也是讓孩子內在力量驅使的錯誤做法。

三、替代選擇

打個比方,上次在我們附近的餐廳吃飯,吃早餐,有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兩個孩子在那吃早餐,整個過程,這個奶奶都是非常的控制那個小小孩,小男孩看上去大致兩三歲的樣子,這個奶奶整個吃早餐的過程都在說你是要吃麵包啊,還是要吃粥啊,孩子要吃什麼?反正整個過程都沒有停過嘴巴,一直再說先吃粥再吃麵包,吃口粥吃口麵包,孩子照做以後。

奶奶又說咬小一點不要咬太大了。

孩子還是小口小口的時候她又說快點吃快點吃,等會姐姐要上學了。

你再不快點姐姐要遲到了,就這樣用一些語言在刺激孩子,實際上這個奶奶的做法就是很多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種做法就是代替孩子的選擇。

那麼這幅圖片呢,也是我們家科科在樓下院子的一個案例。

也是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天晚上我家孩子科科把他的玩具帶到樓下去玩,然後他就碰到一個姐姐,這個姐姐跟她爸爸在一起,那這個時候科科可能是小,他特別喜歡分享玩具,那麼他就主動的把他的電動車給他的這個姐姐玩,這個電動車是非常非常好看的聲光電一體的這樣一個車。

那個姐姐看了這個車之後呢,從她的眼神裡面能看得出來她非常想要這個車。

但是她竟然可以忍住不拿,而且他會用眼睛看著她身邊的爸爸,那她爸爸是什麼反應,當時她爸爸的反應就說,小弟弟的東西你怎麼可以拿?看到這個我就說了一句話,我說:玩吧,弟弟給你玩的,然後這個爸爸就說:好吧,那就玩一會吧!然後姐姐呢她拿著這個車就玩了一會,但是能夠看得出來她玩的很不盡興,她很小心翼翼的把這個車放在地上玩,還很短的可能就一分鐘兩分鐘的時間,然後又極其很不盡興的又自己主動的又把這個車遞迴給科科,意思就是不玩了。

當時就旁觀者能夠感受的到,這個孩子從他那種行為來看是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非常內心缺乏力量的孩子,為什麼呢?因為本來對這個孩子來說玩具應該說很多孩子都會非常容易被吸引的,但是即使在這樣一個安全的環境當中,她也要去尋求她爸爸的意見,那麼說明這個孩子在家裡面的時候可能會爸爸對她的控制是非常多的,你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控制她,都是需要這個不可以,那個可以,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用這種方式來控制她。

所以代替選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控制。

為什麼要控制呢?時下很多時候是我們父母自己內心的焦慮。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到大都聽自己的話,那所以就會從小的時候,當孩子只要有一些跟自己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就一定是不管用任何的方式打也好,罵也好軟硬兼施也好,總而言之就是要讓孩子跟自己的意見一定是一致的。

這樣你才算是一個乖小孩,是一個聽話的小孩,那雖然孩子是聽話了,是乖巧了。

在這個時候可能從我們父母的角度來說,自己是非常舒服的,因為我帶孩子多輕鬆,什麼話孩子都沒有聽我的,我不需要給他一天到晚鬥智鬥勇,我不需要去給他有這樣一些方式來和孩子互動,孩子每天都像一個寵物狗或者像一個機器模樣非常聽我的話。

對父母來說是非常輕鬆,但是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等他長大之後等他到社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他從小已經適應了大人包辦,小到穿什麼玩什麼?到選擇什麼專業,甚至找什麼老婆,都自己做不了主,沒有自己的逐漸,所有的事情他都去聽別人的想法,自己完全沒有對自己的一種把控了。

越是順從的孩子越是聽話的孩子,等到大了之後,很多時候他是沒有辦法能夠非常出色非常優秀地把自己內在的天賦稟質能夠非常好的發揮出來。

因為很多時候他的內心被外界的環境所禁錮了。

我們現在很多成人都是這樣的一種方式就是感覺自己非常的不自由,甚至很多大人都會覺得很壓抑。

即使現在沒有人在強迫我,即使現在沒有人去壓抑自己,但是自己經常還是會由這樣的一種感覺。

就是因為在小的時候原生態家庭更多的是這種控制的方式代替選擇的方式

所以自己已經沒有自己的想法了,很多的中國父母幾乎是習慣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思考和感受,從而阻止了孩子表達自己,所以這個孩子在長大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懦弱膽小沒有主見的孩子。

所以我們各位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現在目前聽我的話讓自己好帶孩子,說的不好聽,叫管理孩子控制孩子把他的天生的翅膀給剪斷了。

就像一隻小鳥在它小的時候它是有翅膀的,他一定是很活潑到處動到處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在它小的時候把他的翅膀直接拿剪刀剪掉了,從小鳥變成了一隻雞。

當然它不會飛了,所以它也很乖
,但是等它長大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需要這隻小鳥能夠更加的獨立自主更加的有能力的時候呢,只是小鳥已經不會飛了,因為我們已經把它的翅膀給剪斷了。

四、愛講道理

當孩子做一件事情而你覺得不對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用那種方式都是講道理的方式。

打個比方,小朋友它他喜歡從這個樓梯的扶手上面滑下來,很多孩子喜歡這樣做,就是把手擱在哪個樓梯的扶手上面滑下來覺得特別有意思,怎麼辦呢?我們很多的父母可能有些父母會直接控制他不許這樣直接打他,那麼也有很多父母用講道理的方式,會說各種道理總而言之就是你必須聽我的。

實際上講道理的背後是什麼呢?實際上也是一種隱性的控制。

那麼當孩子在聽父母講道理的時候,實際上父母的潛意識潛台詞是暗示父母自己是強大的孩子是弱小的,父母永遠都是對的,我是不對的。

特別是我們中國很多的父母多事愛講道理,所以怎麼說孩子覺得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大了會很煩嘮叨,我覺得爸爸媽媽特別嘮叨會特別的煩,而且那個時候還會非常的叛逆。

根本不想和爸爸媽媽說一句話,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不要做一個愛講道理的父母,因為你愛嘮叨的背後實際上就是一種控制欲通過不停的嘮叨最後的目的和結果就是一個你必須得聽我的。

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除了嘮叨,除了愛講道理外實際上是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來和孩子進行表達,讓孩子來進行自主的選擇,拿同時大的孩子也可以讓孩子承擔這件事情的後果。

打個比方,剛剛我們說的那個案例,小朋友很喜歡從扶梯上滑下來怎麼辦呢?那我們家長們可以用什麼的方式來表達父母的擔憂呢,實際上我們不喜歡孩子從扶梯上滑下來的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是擔心這個扶梯上面特別的髒對嗎?實際上有些媽媽可能會覺得從扶梯上滑下來會很危險擔心孩子容易摔倒,那麼如果我們換一種不是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和孩子互動,甚至換一種能夠方式表達父母的情緒和問題。

孩子們是能夠理解的,比如說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寶貝,媽媽看到你從扶梯上滑下來感覺特別有意思,你一定很喜歡玩,但是媽媽覺得媽媽很擔心這個扶梯上很髒,要是你把衣服弄髒了,媽媽又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給你洗衣服。

或者說媽媽很擔心從扶梯上滑下來摔倒我很心疼,我們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和孩子表達,我相信孩子一定是感覺跟你講道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五、愛做比較

想問個問題:假如你的孩子還不會走路,有沒有問題?我們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一歲了就是不會走路,沒什麼問題啊。

那我想問了假如別人的孩子一歲了都會走路了就你的孩子一歲了還不會走路,你覺得你孩子有問題嗎?

再或者說假如你的孩子到了五歲了還不會數一到五十或者一到十的數字,你覺得有問題嗎?可能會覺得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別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全部都會了甚至能數一到一百了,那這個是我們很多的父母就會覺得非常的焦慮就覺得:哎呀!是不是我的孩子有問題啊,怎麼別的孩子都會就我的孩子不會呢?

所以為什麼說這樣的案例呢,很多時候愛做比較,實際上很多問題都是比較出來的,大家想一下是不是你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比較出來的,我覺得我的孩子有別的孩子都沒有,那是不是我的孩子就有問題?所以我們父母最常見的這樣一種方式就是說:你瞧別人家的孩子……媽媽爸爸自己反思一下,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經常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做比較?那我自己的一個經驗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我以前從事過幼兒園的管理工作,所以在幼兒教育這個行業也有十幾年的經驗,我所看到的孩子成百上千非常的多,那在我的眼裡面看到的孩子真的每個孩子天賦都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真的每個就像我們的大自然一樣。

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的這個自然界,自然界裡面有大樹有小草對嗎?有花也有各種各樣的植物,並沒有說那個人會說這棵樹比較好,這棵草不好,不會這樣去比較也不會說這個花比較漂亮,那個仙人掌不好,一般不會這樣比較對嗎?實際上我們的孩子跟自然是一樣。

我們的自然就是有的長的快,有的長的慢,有的先長有的後長,有的是小草有的是小花。

對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我們有的孩子他的語言方面比較特長,我的孩子他可能不那麼愛說話,非常的內向,而他思考問題特別的深入非常的透徹,或者說他感知身邊的這種環境的這種能力是非常強的;有的孩子你看到他非常的熱情非常的開朗,而有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為什麼我們所有的家長都喜歡一個標準的孩子呢,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喜歡一個標準就是這個孩子非常開朗活潑,非常熱情,非常善於交際,非常懂事,非常會思考,非常聰明,非常會跳舞也會畫畫,所有的東西都非常好,就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在生孩子的時候都希望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方方面面都非常圓滿完美的孩子對嗎?實際上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子的,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世界上每一該孩子都是一樣的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啊?或者是我們的自然界只有樹沒有其他任何的植物,這個世界又是一個什麼樣子?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他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他的一個使命。

所以如果說你不接納自己的孩子是個仙人掌,說明你就不接納你自己
,為什麼?因為孩子就是一個複印件,爸爸媽媽才是原件。

就比方說有個笑話說,海豹媽媽期待自己的孩子像海鷗一樣飛,於是海鷗媽媽就說你看別人海鷗飛的多好飛的多高多遠啊,海鷗寶寶就說媽媽你飛給我看一下啊。

所以孩子是什麼樣子的,很多時候是來源於我們的父母,如果你不接納你的孩子說明我們爸爸媽媽需要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說明你是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

那再有一個故事就是龍生九子的故事。

有一條龍有九個孩子,老大愛音樂,每一個都不一樣。

還有個饕餮比較愛,吃是個美食家。

這個饕餮呢,他在這個烹飪器皿上都有他,還有貔貅,貔貅呢他是招財的。

所以看龍生九子每一個都不一樣,那麼每一個都有適合特的位置,那說明就是我們做父母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他的優勢和特長,能夠讓他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特長,自己給自己個更合適的位置,這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一種教育。

很多時候在我們國內的教育裡面都是補短補短,我們很多國內都是補短,經常說我的孩子沒有那個孩子會畫畫,趕緊給孩子報個畫畫班,我們家孩子沒有那個孩子會彈琴趕緊給他報一個彈琴班。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在國外教育裡面國外的非常重視揚長,也就是我要看看我的孩子哪方面是他的特長,我要在他的特長方面去發揮他的長處,去把這個長處用到極致,那麼他就是最優秀的最具有競爭力的這樣的孩子,他才能夠活的更加開心更加快樂,更加的成就感。

所以當你下次把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作比較的時候,你就來想一下今天徐老師講的幾個案例,比如說你的是仙人掌,別人的是向日葵。

也可以像一下龍生九子的故事,也可以想像揚長和補短的故事。

六、吝嗇肯定

這個吝嗇肯定也是讓孩子內在缺失這個錯誤做法之一。

在我們中國就是謙虛,所以我們小的時候應該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兩個媽媽在聊天就會說:哎呀,你家孩子多好啊,那麼聽話,到哪裡都是乖乖的,不像我們家那麼調皮。

另外一個媽媽就說,哪裡好啊,我們家孩子一天到晚乖得像個木頭似得,不像你們家的孩子都靈活多活潑啊!

應該說小時候經常會聽到媽媽聊天都是這樣的一種聊天方式,所以在我們中國的教育裡面呢,很多時候都是打擊教育,挖苦孩子所以使得我們很多孩子都是非常非常的自卑。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就在爸爸媽媽的旁邊,聽到媽媽當著別人面這樣的評價自己,自己是一種什麼感覺,他不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一種謙虛的表現,而是會認為爸爸媽媽在否定我自己,會覺得你看別的爸爸媽媽都覺得我這麼好,自己的爸爸媽媽反而不認為自己這麼好。

很多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自身價值就不能感到自己完整的存在人也就很難獲得心靈的寧靜和平衡,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經常會做什麼事情都畏首畏尾的,總是想著如果失敗了別人會怎麼看我?人就是非常的累,總是在為別人而活不失為了自己而活,所以在孩子面前那一定是要多誇讚孩子才會更好,特別是我們給孩子的負面評價的時候,建議大家不要當孩子的面去評價。

比如說你跟班上老師聊孩子的情況,或者在跟其他的朋友聊到自己孩子的情況會說哎呀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膽小,膽子太小了,如果說我們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給孩子貼這樣的一個標籤,那麼孩子就會自動接收爸爸媽媽給自己貼的這個標籤。

因為孩子在六歲之前是沒有對自我評價的這種能力。

他對自己的評價來源於外界對自己是一個什麼評價。

如果媽媽爸爸經常在他面前去強化講那些負面評價就會讓孩子霸占那個帽子就戴在身上,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膽小的人。

那麼他就不會突破這樣一個標籤。

所以你給他貼的表情孩子可能就會戴在身上一輩子。

所以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給孩子進行負面的評價。

七、身心暴力

什麼是身心暴力,說明白點就是我們很多家長小的時候應該都被打過對嗎?我們那個年代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打的這種教育方式。

那我想問一下,你還記得你被爸爸媽媽打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應該會有兩種一個是害怕一個是憤怒,害怕什麼呢?對強勢的人會非常害怕和萎縮,對嗎?

那麼,對什麼憤怒呢,所以對弱勢的人就會暴躁,所以時候經常被打的人在成人之後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害怕權威而帶有強權的時候會覺得非常的害怕。

那麼像同時又會對弱弱比較弱小的人又覺得非常容易暴躁,非常容易憤怒,動不動就莫名其妙的憤怒起來因為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在打的時候呢是像這樣的憤怒而且爸爸媽媽是不允許你把憤怒發泄出來的。

所以這種憤怒就一直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而這種憤怒在潛意識裡面,即使我們成人以後,即使沒有人在用同一種方式,但是當遇到類似的這樣一種情緒的時候,那麼這種憤怒的情緒就會又要爆發出來。

所以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經常打我們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在長大還有可能要麼就是非常的膽小懦弱,因為你把他的力量給打沒了,要麼這個孩子就是非常的叛逆,因為他要把這個憤怒用其他的方式去外現的表現出來,他會經常的很容易對人暴躁。

比如說像我們有些孩子完全一點同情心都沒有,還會去傷害小動物,甚至以前網絡上傳出來的用哪個高跟鞋把小貓咪的眼睛給弄瞎了等等,那些慘無人道的這種方式。

而對這種弱小的東西弱小的生命需要哪種方式來表達。

所以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戰鬥中身心暴力會給孩子造成這樣的影響。

那麼第二個是新暴力,什麼叫新暴力呢,就是我們的媽媽會覺得,我從來沒有打過我家的孩子。

我們家孩子在不聽話我也不會打他,很多時候我們有種新暴力軟暴力的方式,是會怎麼說呢?說不愛你了,你不聽我的話我就不喜歡你了,甚至有的媽媽會說我不要你了,你走開媽媽再也不要你了,你再哭,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等等這樣一些話是非常常見的一些語言。

媽媽會發現,當你說這兩個語言之後孩子的反應是不是跟你平時是不一樣的呢?會覺得每當爸爸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好像特別沮喪,是不是會覺得:媽媽不行不行,你不能不要我,你說什麼我都願意。

或者說有的孩子在當你說這話的時候他會抱著你的大腿覺得非常的傷心非常的難過,非常的擔心爸爸媽媽不要他了。

那麼如果我們經常用這種方式說你再不聽我的,我就不要你的,實際上是在反覆的去強化孩子的一種安全感,如果有內在的安全感,他不管走到哪裡去他都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所有的人都是接納我的,我是被所有的人愛的。

那麼他就不管做什麼事情他有自己的主見還有自己的力量不會擔心別人否定自己,不會擔心別人不愛自己。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他沒有內在的安全感,他老擔心自己做這個事情別人會拒絕他,媽媽經常會說不要我,我每天都去尋求愛,我每天都要去想盡辦法的去獲得愛。

所以為什麼有些女孩子容易早戀,還有些甚至我們成人經常會問你愛不愛我,老公說愛,老婆說你到底愛我哪裡,老公說我哪裡都愛等等就是經常會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尋求愛。

因為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給到我們的這種安全感非常的少,所以我們通過獲得別人的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有價值。

所以對孩子來說,
千萬別跟他說:你不聽我的我就不要你了,等等這樣的一些話,這簡直就是對孩子最具有殺傷力的一句話。

八、數落不是

首先呢,就是暗示的力量,在這裡跟大家講一個小小的故事。

有一個農村學校非常的奇怪,農村很多孩子都考不上大學,但是這個學校的考上大學很多,別人都說是風水好,所以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這裡來,後來發現原來是校長的原因,凡是進入他們學校的孩子,校長都會單獨的跟每個孩子談一次話非常嚴肅地跟孩子說「據我調查你是某某方面的天才,將來你會考上某某大學成為某某專家,但是這是一個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能告訴任何人,告訴別人就不靈了。

」 結果,這些孩子談話之後,個個都搞得神秘兮兮的,回家家長問校長都說啥了,孩子說打死都不能告訴你,就這樣這個學校的孩子,一個個的守口如瓶,但是一個個都非常優秀。

後來那個校長退休了,有個孩子他已經長大成人參加工作,而且是非常優秀的,那麼那個家長跟退休的校長就談起當年的事情。

他說:校長當時你跟我兒子說了些什麼啊?我兒子變化那麼大,現在可好了,這個校長就笑著說,我只是告訴他到時候你會是某某專家,某某學校的專家,有某些方面的特長。

這個爸爸就很不理解,說這樣的話為什麼就不能告訴我們家長呢?校長就說,你兒子當時成績那麼差,如果告訴你了,你肯定會說:就你這德性將來還能考大學啊,這樣說孩子肯定受不了。

所以這樣一個故事,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就是暗示的力量。

我們相信什麼,你的孩子才會相信什麼,我們很多媽媽應該聽過叫「吸引力法則「。

你相信你的孩子是很棒的,很優秀的;你相信你的孩子他現在的這些問題真的只是短暫的問題,而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你相信他整體都是非常好的,那麼你的孩子就一定很好。

但是如果說我們的爸爸媽媽特別是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對孩子有很多的焦慮,總是會擔心,孩子從小就這樣了,長大了那還了得。

每天都是非常的焦慮就覺得孩子肯定就會變成這樣子的了。

所以在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我們不論是言行舉止都要用這種暗示的力量,能夠讓孩子感知得到我們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信任,爸爸媽媽可以用一些語言來跟孩子有這樣一種暗示的力量傳達。

比如說,我經常會跟我的孩子說,哎呀!你怎麼就這麼棒呢,你怎麼就這麼優秀呢,等等的一些話,孩子聽到我覺得自己真的很認真,很能幹,他們覺得自己非常有自信。

那麼另外一個呢,就是允許孩子慢慢來,特別在孩子三歲之前,很多時候孩子他是跟隨自己內心的力量來做事情的,他不是被社會的規則,不是被父母的這樣的一些要求來做事情的。

因為孩子他有一個自我內在的敏感期,每個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會有屬於他自己的一個敏感期,那麼當他到來這樣一個敏感期的時候。

我們做為父母千萬不要去破壞他這樣的一個敏感期,如果我們人為的破壞了,那麼就會讓他在很多方面在今後來進行彌補甚至很多是不可逆的。

最後呢,就是等待,等待他慢慢地,慢慢地長成他自己。


所以也祝願我們的父母能夠靜待花開,看到孩子成長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樣子。

[小編寄語]:作為家長,要學會接納我們的孩子,要相信孩子,多鼓勵孩子,不斷自我覺察,不斷成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寶媽寶爸!

[版權聲明]:本文為快易典幼兒教育獨家原創發布,轉載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快易典幼兒教育微信公眾號:kimikids 長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請隨手點讚,期待您的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頂嘴」背後的潛台詞

常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讓她往東她偏往西,而且還學會了頂嘴,真是氣死人了。要了解孩子為什麼「頂嘴」,就要了解「頂嘴」後面的潛台詞。1、「我長大了!當孩子頻繁抗拒爸媽的要求時,爸媽就...